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363

分节阅读 3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个移民政策是重中之重,他关系到对于移民的吸引能力,甚至在中枢通过移民方案之上。

这个政策,要等到中枢确定了移民的数量,然后到了移民地区,才会宣布,用于吸引的移民,只有足够多的移民的,才能够让未来灵州创造出足够的价值。

韩琦早就打算好了,索性在这里说出来,也算表现实力的一种方式。

吸引移民,无外乎威逼利诱两种方式,威逼,也就是以朝廷的命令,强行的命令移民,这种方法,起效快,只要宣布,自然就会大量移民涌来。

威逼的后遗症非常可怕,这只是类似与应急的方法,在关键时刻,必须要移民的时候才会使用。

比如说,某些城市被攻占,大规模的失去人口,在重新拿下的时候,必须在短时间,填充到了足够的人口,以保证边境足够的稳定。

灵州的稳定性,比起之前,不知道高了多少,不存在什么被入侵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什么威逼。

威逼的后遗症巨大,在紧急关头,才可以使用,韩琦当然不会这么短视,他要造就的是一个真正稳固,和平发展的西北,不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的矛盾,最开始,就有问题的西北。

连西北水利工程都可以开启的他,不会的强迫升斗小民,他开出的条件很高,每一个到来西北民众,都可以均授田10亩。

人均授田10亩,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般的普通篷,恐怕连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都达不到,同时把年龄放的比较低,只要超过8岁,都可以享受到,这也是变相增加西北的人口的关键。

一人授田10亩,这些田亩不但可以保证他们一家的生计,还是家族繁盛的根基。

任何时候,粮食的重要性,就远高于其他的东西,没有足够的粮食,帝国就无法稳定,再怎么的强大的帝国,也会成为无缘之木。

这些田地不属于他们,这也是韩琦政策的一种,为了避免有人过来拿了田之后,就贱卖谋利,哪怕土地再怎么的便宜,几百文,加在一起,每人十亩就是好几贯,为普通民众谋福利的授田,说不定,就会变成贵族和权贵们谋取私利的场所。

这是韩琦所不允许,从平凡之中一路走来,有过很长时间执政的经历,韩琦很明白这些贵族和权贵们,对于财富的贪婪,为了自身的利益,连明显是善政的,都会昧着良心的去抗拒,去阳奉阴违的,一旦无条件的授田,灵州,就会变成权贵们的盛宴。

5000多万亩的水浇地,不但可以改变整个西北的局势,也是一个可怕的财富,单纯一亩地3石的收成,就代表这可以创造的2贯以上的财富的,哪怕是七七八八减少,只剩下几百文,当这个数字多起来的时候,也会非常可怕。

1万亩,每年就是三五千贯,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决绝财富,是人来的都可以领的话,鱼龙混杂再加上权贵上下其手,大头肯定都会落入到权贵的手中。

为了确保这些土地,到普通百姓的手中,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确立了一定的规则。

按照韩琦的规则,连续耕种五年以上,田地就可以归耕种所有,在五年之中,除了休耕之外,最少绝大多数土地,必须要种植粮食,并且上交收成,一旦荒废掉,那么就直接收回田亩。

也就是说,田要耕种,要出收成,这样才可以在五年之后,获得田,这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这个规定,对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权贵来说,非常的苛刻,这几乎杜绝了他们能够上下其手的大部分的方法。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简直是善政,却从根本上制约了权贵得到田,只是耕种权,除非是遇到大规模的灾害,连官府都无法避免的灾害,可以减免,否则的话,贸然的荒废土地,不但得不到这个田,而且还会被追究责任。

这就避免了权贵们的伸手,不是说权贵们就不行,他或许会通过家奴,或者依附的人,来获得这个田,按照一个人十亩的话,哪一个权贵,没有依附个千把人,这就是10万亩。

可是这没用,除非把几千人就丢在西北来种地,还要一起种上五年的时间,太久了。

关于授田的这个登记,必须要登记为种田的这个人,不存在什么家奴或者佃户,谁种的,就是谁的,一切以耕种为主,每年需要上交粮食和登记最少三次,只有这些完善起来,才能够获得最终的土地。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哪怕是派遣家奴前来,只要家奴在期限到的任何一天,登记了的土地所有权,那么就算是主家,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一旦这个事情闹大,最终土地是归属的家奴的,那些想要违规获得土地的权贵,反而要受到灵州的打击了。

这对于权贵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限制,不确定性太多了,还要五年的时间,其中出现一点的问题,一切都付之东流,再加上韩琦还确立了5年一审,10年一查规定,在10年复查之中,只要发现问题,依然可以回收。

看起来麻烦的策略,对于普通的篷来说,影响不大,他们只要老老实实的种田就可以了,在春夏秋三个季度,点卯,然后上交粮食就可以了,这是这个政策的核心。

第四百二十章授田和耕牛

赋税,是一个朝政的根本,也是一般的封建社会最大的收入,有时候,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的收入。

当然了,在北宋,伴随着商业的发达的前提下的,商税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可是赋税也是根本,这是最根本的制度。

在北宋的规定之中,只要是种田,就需要上交赋税,除非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可以免除这些赋税。

为了保证不出现问题,韩琦也没有要求中枢的一锈税政策,一碘税了之后,还真的就展现不出好处了,再加上对于这些田亩的控制力下降,这不是韩琦所希望的。

对于政务的熟悉,再加上良好的基础,让韩琦的余地相当大,水浇地跟旱地之间巨大差距,让他可以比较从容的制定方略。

按照最终的土地政策的规定,在土地没有归属之前,没有获得田之前,在五年的时间之中,种植者可以获得五成粮食,上交的这5成包含了所需要负担国税劳役。

五年之后,田就归种田者所有,当然要负担国税,这已经是非常轻的程度了,这对于什么都没有拿的移民来说,是非常的优厚的待遇了。

这可是极大方便,也就是说,在灵州,只要耕种土地,就不存劳役,未来当土地授予私人之后,个人要不想负担劳役,可以上交一成粮食,剩下的人丁税自己负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