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8万辆的物资,极大的支援了整个灵州的建设,让灵州再也不缺乏任何的物资,从这个意义上面说,灵州水利工程能够最终胜利完工,跟他们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商会的商人,还有那些闻风而来的中小商人的努力之下,最终灵州这边,成交量最终在1800万贯,虽然比不上之前渭州交易那么多的,可是又是100万头牛的销售,加上一袖他物资的销售,让灵州这边的缴获,虽然没有换成钱,也换成了物资,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类似渭州大会那样,虽然收获了海量的资金,可是这些资金要换成商品,要调动,要运输,甚至连涠洲大会这样必然产生的支出,这些都是问题。

可是现在,不用去销售,商人们主动上门,带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换走了牛马和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效率更高。

韩琦在灵州的水利工程,进入到正轨了之后,也开始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直接吸引来,反而效果会更好。

如果赵信在这里,或许能够给韩琦解释,商人是追逐利益的,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当然会想尽办法获得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不必付出就能收获。

可是这样的利益相对而言比较的少,还有时效性,就如同现在这样,虽然因为韩琦的关系,40天就结束了,真的没有时间限制,继续下去,当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逐步的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对商人们的吸引力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了。

这就是自由资本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为导向来控制交易,这个,对于这个时代的韩琦来说,太过于深奥,他研究了半天,也没有太多的收获之后,就转而研究,把心思放在了灵州这边。

在灵州发展,一日千里的前提下,在整个北宋,都因为灵州和议,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对于城市的居民而言的,那是突然之间的,整个城市的肉类供应,变得更多的,原来很难吃到或者买到牛羊肉,似乎没有限制,到处都在卖。

实际上,这只是对吃货,或者是贵族来说的,真正对北宋有帮助的,却是牛。

商人为什么地位较低,在传统封建社会,儒道文明之中,商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们的作用,就是把低价的东西,送到需要的地方,卖出高价。

这个时代,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会让的生产繁荣,比如说,一个区域的,某一种商品承载数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甚至是达到这个限度的百分之四五十,就会产生滞销,再多,就供大于求,甚至无法销售。

这是天然的规律,也制约着注入商品的产量,当一个产品的,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就不会有人,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研究,如何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一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这就是谷贱伤农,当粮食丰收,并不会带给篷们直接的利益,反而因为供大于求,而变得滞销,反倒是损害篷们的积极性的。

可是商人们,把物品送到各地去,赚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商人们赚到了利润,却从侧面推动了产品的发展。

中国最传统的三种出口产品,茶叶,瓷器和丝绸,基本上,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没有旺盛和庞大的需求,没有各种跨海而来的商人,也就没有向这个领域精益求精,逐步发展到现在,让整个世界都恐怖的能力。

无论是瓷器,茶叶,还是丝绸,那都是高价的产品,在欧洲价比黄金。

韩琦不了解的商人的作用,赵信在定海军已经在做商人的事情,他用资本和机器,生产处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如果不凭借这商人,把它们销售到世界各个地方,但凭借着定海军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把他们消耗掉的,无论是大型的海上海运,还是小型的河道水运,都是为了把这些商品输送到北宋各地。

马的出现,加大了物流的通畅,对于北宋,是有一定的好处,却如同一个润滑剂,最多让北宋运行的更加平稳,类似一些谷贱伤农,或者是大规模产出引起滞销,甚至坏掉的情况,很难的发生。

可是他们不是在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实际上,从最根本上面改变问题的,恰恰是的牛。

无论是渭州牛马大会,销售出去10多万头牛,还是之后,灵州的交易,销售出去的一百多万头牛,这两者,都是最基础的生活资料。

农耕社会,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土地,实际上,不单单是土地本身,如果土地,无法生产处粮食,土地也没有用。

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活,要生存,而生存离不开最基本的水和粮食,没有粮食,人就活不下去,饥饿的人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那些看似强大无比的封建王朝,不就是被这些手无寸铁篷军给推翻了么

无论是叶清臣的北方农田水利,还是韩琦西北农田水利,基本上,都是为了增产,而相对于没有农田水利的地区,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的。

130万头牛,虽然还没有销售完毕,可是大部分已经有主了,整个中国北方,除了西北之外的地区,多了130万头牛,如果加上西北,可能是超过200万头牛了,这对于农业建设来说,简直是巨大的促进。

按照一头牛,可以增产5石的基本数字,这个数字并不多,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人的人力,无论是水车拉水,还是耕种,再加上开垦荒地,都可以起到巨大的增收作用。

除了中原少部分地区,人多地少的区域之外,绝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很多的荒地,适合开发的荒地早已经开发完毕,这些都是距离水源较远,比较干旱和贫瘠。

只有人力的话,除非是那种有很多男丁,又吃不上饭的,才会选择冒险开垦这些土地。

现在,有了牛之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人挑水的话,一个人累死,也满足不了多少的旱田的浇灌,可是用牛车,就不一样了,一次最起码能够拉来几方的水,或许无法让旱田变成水浇地,却在一些不那么干旱的季节,增加产量。

保守估计,除了西北之外的北方增产了650万石,如果加上灵州,还有北方的农田水利的开发。这一个年,对于北宋而言,注定是非常不一样。

困扰北方多年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哪怕增产只有几百万石,北方能够节约的资金,也是非常可怕,甚至对于未来,逐步恶化的气候来说,更是如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