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332

分节阅读 3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加熟悉的,当然是后世的火车,那是一节最少十来多节,甚至最大的火车,一列甚至可以运送5000吨的物资,这在北宋,简直是神话一样的而存在。

现在,在橡胶,在各个子项目都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的前提下,哪怕赵信很清楚,蒸汽机的理论,就是利用蒸汽,把热能转化成蒸汽的推力,最终拉动火车或者其他东西,快速的往复运动。

可是,从这一个理论,转换成结果,需要漫长的路要走,实际上,水蒸气推动水壶,这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早在人类使用火焰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个理论,走到蒸汽机,用去了几千年的时间。

最初级的蒸汽机,是在的公元一世纪出现的,那个蒸汽机,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蒸汽机的雏形,他跟后来的蒸汽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理论。

17世纪的时候,初级的蒸汽机诞生,要到100多年后,才有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建立了现代蒸汽机的模型基础,然后才推动了这个更快的发展。

以北宋对于科技研究的能力和科技的水准,要想进行这一切,非常困难,赵信是历史学的研究生,或许因为爱好,知道长弓和其他一些简单的东西,可是让他造出蒸汽机来说,是不可能的,他甚至连蒸汽机的基本模型都没有做出来。

所以,赵信甚至还没有开启蒸汽机的运作,甚至连个头都没有,这个可能是划时代的,对北宋有巨大影响力的机器,可能只是图纸上面,当定海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甚至开始普及了科学知识之后,才会开启。

道路交通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定海军大炼钢铁已经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年产几百万吨的大型冶炼综合体的建设的前提下,困扰铁路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的。

为了解决问题,赵信选择了更加容易达到的结果,用高品质的钢制作铁轨,车厢,而动力上面,交给了最容易获得的畜力,两者结合之下,马拉火车越过了千年的历史,成为了现实。

环岛铁路37公里的路线,赵信已经进行一定的测试,主要是关于续航和更换上面,甚至为了测试,还把这一条铁路变成了一个环线。

岛屿不大,链接整个岛屿只有37公里,可是一个环线的建立,要测试多长的距离,就可以测试多长的距离,这也是赵信耳闻后世铁路测试的一个方法。

刚刚诞生的机车,要测试他的可靠性,当然不能在真正的铁路上面进行,那么环线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依靠各种环境构筑的环线,可以进行5000公里,1万公里,甚至是10万公里破坏性试验,以此来测试这个极限。

按照目前环岛铁路总结出来的经验,37公里还是太少了,一般而言,一匹马在马拉铁路上面,拉着一个满负荷的沉重的车厢,37公里也不会耗费全部的力量。

不过15吨的车厢,还是相当的沉重,在高速奔跑的时候,已经有了速度减慢的迹象。

北宋的惯例别说是测试了,大致估计的都很少,可是赵信不同,工业化带来的是严谨,是苛刻到了极点的严谨。

一个不严谨的东西,放在工业化之中的时候,将会是噩梦,借助着完整的环岛铁路的时候,才能够测试出大部分的马拉的极限。

为此,甚至废掉了几匹马,倾覆了一个车厢,让一节铁轨最少三天的时间没有办法运行。

对于发展节奏非常快的定海军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代价了的,但是这些的测试,最终证明,是必要了,因为这测试出了马拉火车的极限。

第三百七十七章安全和火车时代

安全性的测试真的是必要的,因为铁路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的高,铁路不同于公路,几乎没有容错性,一条铁路最多修建复线,向一个方向的,没有一个替代,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对整个运行图进行调整。

调整运行图,就算到了科技发达的21世纪,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当然了,跟21世纪的快节奏有关系,可是在这个消息靠传,通知靠喊的时代,那就更加困难,稍稍不慎,就是一个大规模的事故。

在集中耗费了3天的时间,在连续,间断性的进行了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数据,进行了系列的调整。

按照不断进行持续性测试,8匹马最安全的区间,大概是在8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一匹马连续奔跑1个半时辰,或者是2个时辰之后,才会因为气力力量耗费,降低速度,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既然是铁路,不是追求那种极限的能力,而是安全性,在安全的区间下,保持火车的速度,这才是最好的事情,同时,在100里的范围之中,是不会有力量耗尽的情况出现,同时,速度也是最高的。

任何一个铁路,保证成功的运行就可以了,只要不出现倾覆等大规模的时间,否则,不会让铁路断绝,一条铁路断绝,对于繁忙的铁路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在极限的状态之下的,保证的足够安全性,按照50公里为一个节点,也就是的不足一个时辰的时间的,然后会休息34个时辰,最多一匹马,一天,不奔跑2个时辰以上的,也可以保证足够多的速度。

轮换了之后,保证的足够的速度,一般的马,可以进行一两个时辰的长时间的奔跑。

当然了,马种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赵信当时是随便弄到的马种,或许是北宋最顶尖的,可是在天下之间,那就不一定了。

蒙古马甚至可一天5个时辰,甚至是6个时辰的快速的奔跑,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他们下身的马,居然是母马,这恐怕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可是它却天然存在,蒙古骑兵之所以会骑乘母马,不是应为某些恶趣味,而是真正的战斗需要。

在蒙古横扫天下的时代,那是技术最不发达的时代,甚至蒙古人的愚昧,也没有什么科技成果,长途奔袭,这对于后勤要求很高的一个的战斗,可是蒙古,只是派出了2个万人队,就开始西征,最远打到了多瑙河。

这可不是所谓的千里之遥,那是真正的上万公里的跋涉,这中间,大本营,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资。

可是蒙古恰恰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横扫整个草原和欧亚大陆,被称为可怕的黄祸,原因就在这个母马身上。

母马性格坚韧,特别是有了马驹之后,可以忍耐极为恶劣的环境,这是一个基础,可是最大的好处却在于,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马奶可以替代水和食物。

也就是说,在有草的地方,有马的食物的时候,就会有人的食物,这是天才的创举,也是蒙古骑兵能够横扫天下的秘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