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272

分节阅读 2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信的目的,就是在外面,修建一条环线。

在计划之中设计的那样,定海军靠近港口的这一片平原,是未来主要的居住区,另外一侧,绕过了中央高山时候的另外一段,小一点,地势也相对较高的地方,是目前钢铁厂的所在。

从钢铁厂到港口,差不多就是30公里左右,这一条路,本身是准备修建水泥路的,但是现在,这个铁路的出现,就成为了更加方便的,铁路比起马车来说,容纳的东西更多,速度也更快,只不过是绕了一点。

却可以让钢铁厂产出的东西,迅速的运送到港口,然后再运送到海州去。

这是第一条,当这一条贯通之后,另外一个,就是从海州的洪泽湖的,这一段有些远,差不多300里左右,因为这一片不是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水系,当然了,也不是北方,一览无遗的。

需要实地查看,但是赵信相信,一定会有10个以上的桥梁,有些可以选择绕一绕,有些必须要修建,这样的话,桥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了。

相对于技术水准更高的水泥混凝土大桥,赵信更加倾向于钢铁铁路桥,钢铁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在有了炼钢高炉之后,可以一次性完成10立方以上的铸件,对于一些不超过1千米宽的河面,两侧的铸件,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之前,就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铁铸件的连接问题,可选择用钢筋混凝土,还有一些挂钩之类的,可是赵信更希望,把电焊弄出来。

电焊,这个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两件钢铁的连接,电焊比起其他方法,都要好上很多。

可惜,赵信对于电焊上面,了解不多,他只能够慢慢的研究,这个需要看命,运气好,可能很快就出来了,运气不好,就要老命了。

很快的,赵信就把这两条铁路给布置下来了,在定海军的,这没问题,都是他们的地盘,政府下定一个命令就可以了,赵信也组织了一些测量的队伍,对于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这些完全都是新的东西。

赵信是弄出来一些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有些甚至是超过这个时代的,可是要培养人员,这并不容易。

甚至测量出来的数据,也要使用上来,之前铺设的,是最适合铺设的3公里长的平路,环岛铁路,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甚至这么3公里,能不能使用,还成问题。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开头的,只要头开好了,一切都好办了,赵信开始培养人员,教授他们使用这些仪器,并且找到专业的泥瓦匠,教他们,铁路的一些特性,注意事项。

弯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高,能不从山里面走,就不从山里面走。

毕竟这个时代,在炸药和钻探这些,都没有弄出来之前,开挖穿山隧道,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环岛沿海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不存在什么钻山隧道之累的。

这个跌跌撞撞的,也算是大体上完成了,可是未来,推广的工作,就困难了,在平原地区还好,一些惯常的平原,在钢架铁路桥的帮助下,应该不难,可是在中西部,遍布各种山峰和高原的地方,那就要出问题了,看样子,步子迈的太大了,也不好。

第三百零五章前瞻眼光

来到定海军,已经超过了2个月的时间,从庆历四年6月,逐步的进入到了8月,夏天已经过去,秋风一天比一天凉。

除了炼钢厂和铁路,赵信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定海军的调整之上,庞大的人力,再加上从大名府,还有整个北宋各地招募的工匠,定海军已经成为了大工地。

钱如同流水般的花去,就算是负责资金的小吏,也有些目瞪口呆。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如同大名府一样,不但政府拨款众多,还有自身的营收,可以支撑的起每年几百万的花销,定海军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边陲的小岛,最多也不过是几千人,可是现在,最少有35万多人,在这里挥洒着汗水。

从淮南东路接收的灾民,基本上,已经到位了的,除了少部分老弱病残,不适合乘坐船出海的,暂时在的海州附近和洪泽湖附近安顿,剩下的,都到了定海军,一共是27万左右,这大大的出乎了淮南东路的预料,他们本身还以为,可能要一两年的时间,毕竟这么庞大的灾民数量。

除此之外,还有接近8万劳力,一部分是从大名府,还有汴梁的冶炼司精简下来的人员,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各地招募的工匠。

任何时候,钱都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更别说定海军这样,只要解决了基础的原材料问题,他们已经可以负责生产,而不用大量的从外面运来。

水泥厂已经扩张了数倍,海岛上面的特殊环境,还有2个月的时间,赵信在定海军上面树立的一系列的棱堡,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虽然在后世,海岛的防御更加不容易,需要面对着从各个地方可能到来的袭击,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东亚,所有的强国,都把目光放在陆地上面,海上的力量几乎没有。

否则的话,无论是灭了的北宋的金,还是灭了金的蒙古,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陆地上击败南宋,可是一条长江,一个的海上屏障,足足抵挡了他们上百年的时间。

元蒙,也是在灭掉了中亚诸国,获得了远超过这个时代防御的回回炮,同时,在阿拉伯人手中,获得了一大批海上的力量,这才突破了长江防御,灭亡的南宋。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只要小心点的,仅仅是自用的话,水泥是不会流失出去。

实际上,整个定海军,在水泥的使用上面非常的奢侈。

水泥本身的难度不大,又不是高标号的水泥,只是一个的简单的,负责粘合作用的水泥,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些到现在,都非常震惊的古代建筑的,在那个时代,并不困难。

把黏土和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些贝壳,或者火山岩石,这些的已经是摸索出来的配方,北宋实际上,已经开始大量的生产了,并且到了陇西的韩琦,也在陇西建立了的最少4个大型的水泥工厂,负责生产水泥,建设棱堡。

可是他们的生产,更多是如同之前的铁匠作坊一样,自己生产,最多是集中的人多了一点,可是赵信这边,却是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效率提升了100倍都不止,成本也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