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249

分节阅读 24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实际上,一件件的东西拿出来,一个个的介绍这个东西的好处,王松早已经有校然了,他这才知道,原来日用品,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当听到一个巨大的铁锅,只有之前价格的三分之一不到时候,这还是目前铁匠作坊平均价,如果算是之前,差不多只有一成多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就算是王松也有些动容。

铁锅作为绝大部分家庭之中唯一铁器,也是整个家庭之中最昂贵的财产,一般而言,一个小一点的铁锅,最少也需要45斤左右,按照之前的价格,一个铁锅的价格,高达得6贯左右。

就算是大名府铁匠铺,减少了这个成本,最终的价格,也差不多是3贯左右。

现在,一个铁锅的重量,大概是在20斤左右,依然非常沉重,可是每斤40的价格,铁锅的总成本,只有800。

这么多年的时间了,谁听过这么的便宜的铁锅。

王松到这里,再也没有疑问了,赵信用实际情况,证明了他的能力,光是这些铁锅,如果一旦推出,在大名府都能够创造数以万计的销量,就算是有,再购买一个也不算困难,原来五六贯,现在只有800。

王松认可产品,未来民品的销售大有的起色,赵信也很满意。

他创造的这个研究院,本来只是为了研究一些用得着的民品,在赵信没有离开的时候,为铁匠作坊增加一个拳头产品,可是没想到,多了牛大力这么一个研究者,只要明白了研究的过程,他就可以推陈出新。

一个对于冶炼非常熟悉,并且愿意去研究的人,那是可遇不可求。

说实在的,对于成本的降低,最开始,就应该走这样偷工减料的做法,这也是后世被证明。

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国营企业生产产品,都是那种沉重,耐用大家伙,拿电风扇为例,全部都是角铁或者钢材焊接而成,电机的性能也非常好,一个电风扇的重量十几斤,可能用几十年,上百年都不带坏的。

质量成为了他们的根本,可是这样经久耐用,质量极好风扇,却被容易坏掉的私企小风扇,打的落花流水。

原因非常简单,可靠性并不是最大的保证,小巧的外形,轻便重量,这些都是这些电扇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却是价格。

价格永远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产品的普及,性能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价格才是,虽然后世有光怪陆离的各种材料,可是最基础的钢铁,和普通的塑料,才是最大行于世的,他们代表着主流,当然,也代表着便宜。

偷工减料,尽可能降低生产时候使用的原材料,或者用一些便宜的材料,这样哪怕性能上降低一些,却可以达到基本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大幅度的降低价格。

这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好成功的部分,可是最终,赵信没有选择这一点,原因就在于,他不熟悉。

他知道薄铁皮可以减少成本,可是多薄,他也不知道铁皮要如何做出来,虽然他有原理,没有足够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他实现这些,永远是空头,反而不如另外一个方面更容易。

统筹是一个方面,用更高的效率,比如说,节约炉子的温度,让热销用更高,使用焦炭,而不是木炭,降低成本,这些最终产生了奇效。

哪怕赵信对于冶炼一无所知,仅仅凭借着的后世的一些观念,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铁料本身和工业化大生产上面,通过减少原材料本身的成本,来降低整体的成本。

这是最为直观做法,也是大幅度提升北宋实力的方法,依靠着比原来降低一半的价格,赵信成功的获得了北宋政府的订单,也是因为如此,价格这一方面,就是一个最大的额优势。

材料的成本这玩意,是有极限的,原材料的成本,从最初的七八十,降低到了15之后,因为不停的降低,实际上,已经让原材料的成本,处于非常极限的程度,或许还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也就不大了。

他本以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销量应该有很大的增加,可是却发现,价格降低之后,销量是提升了,却没有提升的那么的迅猛。

稍稍调查就知道了,原来,从600左右,降低到300,或者是200的程度,是会刺激一部分的销量,可是这部分的销量,不会太高,毕竟,北宋这个层次,普通老百姓手头上面的钱,还是不多的,类似铁匠作坊这样的高工资的很少。

就算是常年在码头上面下苦力的,一个月也就是1贯左右,稍微多一点少一点。

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大家子的话,能够灵活支出的就有限,可能一个人节约200左右,这挟,可能会用在一些更加关键的地方。

赵信没有学过统筹和商业分析,可是就很朴素的分析之中,他吃惊的发现,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面,再降低价格,比如说,达到之前十分之一的程度,五六十,或者是更低,才会吸引到人。

便宜才是硬道理,在成本上面,可能降低的幅度不高,就算是一斤铁降低到七八的程度,也不可能让几个降低到那种程度的。

在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在没有大规模的炼钢高炉,要达成七八,那就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那是根本就没办法实现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现在的价格,比之前有巨大的竞争力,可是相对于老百姓的购买力来说,又太高了一点,或许慢慢的来,是可以逐步的普及,可是跟赵信这样突然爆发的量能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

大量大匠的出现,让他耗费巨资,成立了这么一个研究所,并且在现在诞生了结果。

以牛大力为主体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想法,这些匠人们,就在其中推陈出新,退出了最少200种新产品,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在保证了原来的功能性的基础上面,减少了原料的使用,种类繁多的产品,几乎遍布到了各个方面,比原来的覆盖面广的多。

第二百七十一章销售遇冷

“殿下,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如果早知道有这么多的产品,民品的销售,最少可以翻3倍”

“你打算怎么经营他们”

“当然是放在店铺里面经营啊”王松理所当然的说道:“这些价格便宜的产品,肯定会大受欢迎”

看着王松兴高采烈的样子,赵信就知道,王松心中到底是打着什么样的主义了,依托着之前的馒头包子作坊,他们的铁器店也开启来了,现在差不多每月有10万贯左右的流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