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之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上,未来也会是如此,那么的尝试着在繁华的大名府,开启一个渠道,到时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赵信随手拿起了旁边的一件铁器,说道:“你看这是什么”

第二百六十六章民品销售

赵信拿起来的东西,是一个铁质的铁条,这是很常见一件铁器,是门锁的一部分,也是最近铁匠作坊新增的产品之一,也是在赵信推动下生产的产品,是目前最热门的之一。

北宋的门锁,已经发生了变化,旧式的铁链,一定程度被穿条代替,就是几个固定在门上的铁器,用穿条并在一起,然后另外一端上锁,上锁地方有一个小孔,可以让锁插入进去。

跟传统的门锁相比,这个更加紧凑,当大门紧锁的时候,锁具布置合理,就可以把大门彻底的封闭,只要合理的布置这个,门会严丝合缝。

比如说,一些小孩了,小动物了,都无法从门缝之中穿行。

算是一种提升吧,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市场的热捧,起码在铁匠作坊这边,很多家庭都装了。

铁匠作坊这里工资很高,一些大匠们,还得到的奖励,比如说牛大力,林林总总的奖励,就超过了的6000贯了,其中大部分,是在铁匠作坊的协调下,存入了铁匠作坊的钱庄,可是剩下的也有不少的。

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可是在向外销售的时候,销量并不大的,原因很简单,这玩意比以前的贵。

铁链和门锁,不怎么的严密,可是使用的铁料较少,差不多是这一种铁条一半左右,一些极端的甚至在五分之一左右。

这是在同样级别情况下,锁的大小不一样,穿条和铁链粗细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

铁是高价,一套差不多的锁具,可能要使用三四斤铁,单纯一个不算太粗的铁条,可能也两三斤重,全部的安全就在铁条上面,铁条足够粗,就足够安全。

铁的比重太大了,铁链不算什么,那是中空的锻造。铁条就不是了,必须是实心的,虽然打造起来不算困难,可是铁料本身昂贵。

一副完整的锁具,一般而言,用铁5斤,单纯铁料本身的价格,就是400以上的,加上工钱和其他的,一套锁具差不多会超过550。

在北宋这个时代,550,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一般的家庭,一个月的生活,也就是在这个上面。

看起来550只能够买到不足一石米,可是有多少的家庭,是吃米过活,面的话,15石,杂粮更是两三石。

按照一个人一个月消耗70斤来计算,三四口人的家庭,吃粮食就可以生活了,就算是在差一点,七八口人的家庭,混着一些野菜和其他的吃食,也可以活下来。

锁具虽然重要,却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也就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

铁匠作坊的热销,是因为铁匠作坊工资水平很高的,一些核心铁匠,他们的工资,已经基本上超过了50贯一个月,这在北宋,绝对算是高等的收入了。

6个铁匠可以相当于一个参知政事的收入,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在北宋却是存在的,赵信大规模的提升待遇,已经显现了威力,那就是在铁匠作坊,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巨大的市场。

因为铁匠作坊的铁质量好,比起普通的锁具来说,更加轻便,也更加的便宜,锁具,算的上是销售的一个大头,抛开了在铁匠作坊的销量,大名府周边,每月的销量,大概是在4000套左右。

王松有校然,他不知道拿着这个东西说什么,一个月4000套,按照每套250的价格,1000贯,这个钱,或许在几个月之前,在王松的面前,是一笔大钱。

因为王松带着赵信,从汴梁离开的时候,身上装的的,也就是一千贯左右,几十个人,不远千里,大半个月的花销,也就是一千贯。

可是现在,跟着赵信,见多了世面,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早在苗家庄的时候,馒头包子,每天的销量,就是在1500贯左右的净利润,加上肥皂,早已经超过了2000贯,到了铁匠作坊的,一个月总消耗就超过了100万贯,一个月1000贯的销量,真的不起眼。

看到王松依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赵信一拍脑袋,继续的说道:“我们北宋有多少户人家”

这个倒是户部统计过,王松也看过,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2000万”

“如果每一户都用上我们的锁具的话,这个销量是多少”

“500万贯”王松下意识的回答,然后大声的说道:“这不可能”

大名府有多少户,20万户,可是每月的销售,才多少的,4000套,一大半的销售,还不是在大名府产生的,而是辐射出去,向外销售掉的,有些干脆是商户们来拿货的。

北宋虽然有2000万户,可是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家徒四壁,就如同苗家庄的那样,根本就不锁门,锁门的话,也就是两个他铁环一把锁,就这样,都是不错的。

用这样的全套锁具,不是开玩笑么,一般人是没有这个实力购买,真正能够购买的起的是少数。

看到了王松的回答,赵信叹了一口气,他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一个笑话,两个推销员,都被命令,卖个和尚梳子,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头发,要梳子干什么,另外一个人觉得,和尚没有梳子,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啊。

没错,空白的市场,就代表这没有竞争,没有阻力,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市场本身接受这个产品,一旦成功,这样收效巨大。

目前的铁器就是这样,虽然说,铁匠作坊,已经把铁器的价格降低下来了,原来平均在每斤百的价格,降低到了5060左右,这样的价格已经极具竞争力了,这也是没有怎么宣传,就在大名府进行销售的结果。

可是在赵信看来,这不够,完全不够。

虽然,在北宋,还无法形成类似后世那样,直销和传销,可是简单的销售应该没问题,基于路引等众多的问题,赵信没办法组织一个精干营销团队,可是基于整体,甚至是全局的供销会议,还是可以召开的。

要如何的吸引对方,这就是他们必须做到的,商人是什么,是追逐利益而存在的,只到利益,就可以吸引到商人。

赵信简单叙述了销售的理论,听的王松是一愣一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听了之后,就感觉很有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