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7(1 / 2)
d展方向,一个武装到牙齿的精铁步人甲队伍,或许能够挡住一切,甚至是长弓的弓箭,可是长箭的箭头是精铁制作的呢
更强的穿透力,更强的攻击力,这种前提下的,精铁步人甲能够起到多少作用。
防御性的装备,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以防御为主,只有长弓这样有射程,有攻击力的武器,才是必须要选择的,
虽然这个实验性部队,也装备了长弓,可是区区一个军300长弓,有什么用。
长弓是范围攻击,依靠着射速,覆盖的范围打伤害的,也就是说,数量越多,对手越集中,最终产生的伤害也就越大,也就是勉强突破一成的长弓,又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呢,这完全是精铁步人甲的辅助。
一款武器,一个兵种,你的使用方法的不同,带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就如同坦克产生的初期,是以防御为主的,以坦克厚实的装甲,给步兵撑起空间,以破除壕沟战的消耗。
从这个意义上面,坦克能够达到的高度,也就是一个辅助装备,这个武器攻击力并不强,可是二战期间,伴随着坦克的马力增加,速度和防护增加,把他在作为步兵的辅助效果就不太好了,运动战和闪电战就应运而生。
大量集中起来的坦克,大范围的穿插和迂回,才是发挥坦克最好空间,当一个个的钢铁洪流出现的时候,坦克成为了陆战之王。
韩琦很喜欢长弓,并且在保州兵变的时候,他就认识到了长弓的可怕,并且深入的了解了长弓,最终在赵信的提点下,总结除了长弓最重要的作战方法。
那就是以长弓为主,同等数量的人员的前体下,以少量的重甲步兵,或者是长枪兵为辅助的,让他们为长弓的攻击拉开空间,结合长弓犀利的攻击,对于无重甲的单位,有巨大的威胁。
就算是重甲部队,也有穿甲箭和重箭,辅助一部分精锐的弓手,他们也可以跟他们进行争斗。
以北宋为例,80万禁军,也不过是20万多一点的重甲部队,辽国和西夏,也不会比他们多到哪里去,甚至更少,那个所谓西夏铁鹞子,也就是几万人,其中,还不是人人都穿着重甲。
在知道了田况试验部队设定之后,韩琦就没有了意思,他有心推动全长弓的部队,可是想了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虽然说,全长弓的部队,投入远比这个所谓的实验性的部队要少,甚至比起之前的禁军,也会少相当的幅度,可是他是一个新兴事物,甚至是一个绝对的创举,可是他不同于精铁步人甲,本身就有一定的受众,他需要人们来接受。
反正他现在带着资金,从大名铁匠作坊,又可以减少投入,让他建立更多的长弓禁军,这种前提下,反倒不那么的迫切了,他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发挥出战斗力长弓禁军,一定会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的,而精铁步人甲,注定是一个辅助方面。
韩琦现在的身份,除了枢密副使之外,就是陕西四路的总管,获得了20万的资金,再加上他的任务是防御西夏的,这样一个强力的实验性的队伍,如果韩琦主动要求的前提下,其他人还真的争夺不到他。
现在,韩琦没有出头,其他人在官提下的,立刻投入了全部的争夺。
贾朝昌并不知道,在他离开之后,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如果他早就知道的话,还会不会这么的就离开,可是注定,从铁料这件事情开始,整个枢密院的发展,就向着跟贾朝昌想法相反的方向滑动,现在,更是沉入了深渊。
不但铁料的总量,远比他想象的更大,同时节约的资金,也被投入到了这个实验性的部队上面。
贾朝昌是枢密使,是名义上军方的最高的宰抚,也就注定了他不可能直接插手军队的直接管理方面,只要确定了军队,那么剩下的就轮不到他了。
最终,田况虽然据理力争,可是这一个军队还是被另外一个枢密使张也拿到了,从排名上面,田况比张也要高,可是管辖权上面,他不如张也。
实际上,在韩琦已经明确放弃的前提下,张也通过也在预料之中,其他人只是凑个数,当张也强力的介入的时候,结果已经是一定的。
铁料的事件,已经是成功结束了,枢密院的订单也会在稍后进行整理之后,直接下达给大名府的曹刿,实验性部队则更后一步,下达订单是以后的事情,首先需要调动人员,官员,然后在装备的帮助下,完成组建的过程,这些在枢密院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当年的神臂弩就是这样慢慢的进入军方的,精铁步人甲也一样。
第二百六十三章地图炮
关于实验性部队的管辖权问题的,那是枢密院内部的事情,同时因为铁料的关系,还有许多后续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些都是枢密院内部的事物,虽然没有明面上,赶人走,可是轻描淡写的点出来之后,谁都不是笨蛋。
这中间,叶清臣并不是被赶走,他是真的有事,在离开枢密院之后,立刻赶回了三司,跟枢密院之间协议,需要确定下来,以三司和枢密院的名义,争取把节约的资金落到实处。
这是一个重要的项目,不过之前的口头约定虽然是口头的,却是他跟枢密院绝大部分的枢密使一起定下来,无论是财相这个身份,还是地位问题,都没有理由撕毁,他之所以这么急,更多的,还是叶清臣在路上突然有的一个思路。
这个思路也是偶然的一个灵犀,最终形成的想法,如何把这个铁料的订单,运作的更好或者更大。
一个枢密院是铁料的最大需求单位,可是他不是全部,甚至说,只是全部之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北宋各方面的发展非常大,有铁的地方也相当的多,以整个政坛的角度来说,会比枢密院更多。
这部分的铁料,之前叶清臣是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走出了枢密院之后,这才意识到,还有这么一个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要吃下来,就不太容易了,这些跟枢密院不一样,这些铁料分布的更广,不但遍布到了北宋政坛的各个部门,还有遍布于各州府道,需要做的工作,远比枢密院更多。
叶清臣却是干劲十足,他就是想要在这中间挤占一些。
成为三司使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弄钱,钱几乎成为了叶清臣存在的意义,好容易找到了一个可能会大幅度节约钱项目,这可不同于之前做的那些整合,是一个基础的,涉及到整个北宋每一个领域的大的项目。
不同于之前,从方方面面的环节入手,减少消耗,减少腐败,增加收入,才能够挤出的资金,有时候忙活了很多,最终减少的只是几百贯,上千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