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7(1 / 2)
d
这几乎比得上一个的大型的钢铁厂了,当然了只是铁,钢的产量还不行,一方面,钢的产量不需要的那么多,另外一方面,生产钢的效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多,至于成品,那就更慢了。
不同的铁匠,分工合作之下,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用于生产铁,三分之一生产钢,剩余的在生产各种成品,这样达到了比较正常的程度。
这样算下来,每天的铁的产量大概是375吨,同样也是一个惊人数字的,剩下的一部分转化为钢,一部分转化成各种成品。
一个月的时间,调整和改进,逐步的磨合,再加上陆陆续续抵达的这些铁匠们,最终,在大名府的铁匠总数达到了3700多人,其中有1000多人,是从资深学徒之中升级。
对于工业化的生产,简单化和扁平化,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铁匠们为什么那么难的成为,因为铁匠必须熟悉打铁的一切技能,从冶炼,到炼钢,再到打造成型。
在北宋,一个合格的铁匠,他必须要撑得起一个铁匠铺的所有工作。
可是对于炼钢作坊,完全不用这样,每一步都有流程,大部分的流程都相对简单,只要有一定的铁匠的知识,正好是这里需要的,就可以成为大匠,比起一般的铁匠,这好多了。
虽然一些资深的大匠,对于这种做法,颇有微词,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可是好事情,本身是帮工的身份,却可以拿到大匠的活,当然是踊跃了。
一些简单的考核,说白了,就是上来实操,整个工坊之中,也就是十几二十个产品,只要能够熟练的带领人员,把这些产品炼制出来,或者是在炼铁和炼钢的操作上面完成,就可以成为大匠,一旦独立出去,就享受大匠的薪水。
这种奖励加上调整,让整个铁匠作坊热火朝天,而且每天的产出也开始攀升新高,工业化所产生的威力,彰显出来,可是对于王松来说,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愁眉苦脸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个铁匠作坊,目前用人已经超过了23万人,其中大概4000个不到的铁匠,还有大量的帮工和劳力,按照平均月俸15贯这个数字,一个月的月俸的,就是30万贯。
这还是其次的,关键是铁矿石和各种原材料,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高,可是一个月的期间,也差不多要60万贯,也就是说,两者相加过百万,如果不加快销售,恐怕,工坊就支撑不下去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销售途径
工业化的可怕就在于如此,越是大的企业,停摆一天所造成的损失,就非常的可怕,大型钢铁企业,面对着钢铁价格下跌,一年的损失可能是数十上百亿,明知道赔钱,还要生产,这是脑残么
实际上,不是的,如果完全停工,总的损失比这个更大,坚持下去,说不定,就可以坚持到价格回暖的一天。
看起来,一个月的时间,各种材料快要支出90万贯,实际上,还没有那么多,有些付出只是账面上的,比如说工资,30万贯的工资,按照约定,是一个月结束进行统计计算,到第二个月下旬发放,这就有50天左右的账期。
铁匠工坊,负责所有人员的伙食,住宿,这个暂时不会掏钱,却也会记账,这会冲抵一些,一些材料价格,加上工费,才会有60万贯这个数字,实际支出的,也就是三四十万贯。
就算是这个,也非常可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标准,就算是一些富裕的州,比如说,扬州,杭州这些地方,每年上缴的税负超过百万,可是现金,基本上没有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实物。
后来,王安石变法之中,最大的革新,把粮食变成了铜钱和银两,看是起来是一样了,可是对于老百姓的盘剥更加厉害。
本身,老百姓卖粮,就受到了粮食商人的盘剥,在丰年,在粮食下来的季节之中,粮食价格暴跌,到了青黄不接,粮食没有下来的季节,粮食的价格就非常高昂,保守可能是两三倍的样子。
以前就是这样,现在,到了两税期间,必须要卖掉粮食,换取金钱,用来缴税,在一个必须要做的前提下,粮食商人还不可劲的压价。
看起来是公平的税制,减少了政府的时间,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就是神宗变法的实质,就连明显利民的青苗法,都被执行的不伦不类,更别说这样的税制改革,给予弄到钱的前提下,立刻被下面利用上了。
扯那些就远了,铁匠作坊发展,实际上是出乎赵信的预料的,一个几乎是手工的作坊,只是把大量人员集中起来,使用了后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就爆发出了还么大的量。
不说成品,就说炼钢和炼铁,从原来方法到现在,效率何止提升了10倍,同样的工作条件下,10倍的效率,本身就代表着成本的降低,更别说使用煤炭,加强铁匠台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环节和浪费。
最终,最大的效果实际上是催化剂,为了几种催化剂,单纯奖金,就付出了超过5万贯,看起来很高,可是对比他的成本的话,一点都不高,这为后来奠定了基础,却又加重了资金的压力。
现在,馒头包子和肥皂生意,已经顺着大名府拓展了,大名府,是整个北宋北方,最精华的地区之一,依靠着京杭大运河的发达交通。
馒头包子,是即时性的食品,运输和销售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个小时,否则,有了棉被,也不行。
按理说,他的销售范围,就是在大名府,最多在比较近的近郊,可是实际上,在运河上,还有一个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把馒头包子,快速的运送到其他地方。
那就是车船,车船的最初起源,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北宋之后,伴随着北宋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依赖更加的加剧,车船也就大行其道。
一般的沙船已经足够便利了,可是万一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或者更加紧要东西呢
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说的就是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不远千里,博得妃子一笑的故事,在北宋也并不是没有。
产于江南的各种新鲜水果,通过车船,大笔的运送到四京之中,成为了贵族们桌上的上品。
馒头包子,虽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可是一个车船的容量也不少啊,又不是长途,最多在1个时辰之内运到,这样运费虽然不低,却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