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9(2 / 2)
北宋现在,收入依然庞大无比,在仁宗朝,政府收入超过了千万,在仁宗庆历时期,把所有的都折算成钱,大概是2000万贯左右,听起来是非常可怕,可是实际上,支出更大。
西北边患的逐步加重,已经不可能随时的拿出这么庞大的资金了,一般而言,是首批是5万贯,然后在3年之中,给付完毕,同时除了最初的时候,是钱之外,其他的,会以其他的需求给付比如说,各种的日用品,粮食,还有其他的产品,这些都会进行折价。
这已经是仁宗跟中枢商议的最好的结果了,仁宗也想要给多一点,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政府也没有钱,这30万还是中枢从各个地方抠出来的,如果不是这个定海侯是的赵信,换做其他人,这个资金肯定要缩水一半以上,甚至有三分之二被漂末的可能。
既然钱粮上因为叶老头的固执,没有得逞,那么其他的方面,就不能再不打折扣,仁宗也非常尽心,几乎每天都关注着进展。
赵信在要求上,除了要求建设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人手,特别是匠人,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只要是,就可以要。
关于工匠这些,会从各个大作监之中,抽调的差不多2万,因为赵信不论级别,大匠或者是主要匠人之类的,没有抽取,学徒和刚刚学徒出身的是重点。
仁宗也想把大匠给抽取一部分,可是各大作坊的反对,特别是现在,工匠们的任务也很高,抽调这些学徒和刚出师的,这没问题,一旦抽调大匠,整个攻城就会出问题。
达不到愿望,仁宗当然要在其他方面找补,匠人多了一些,大概5千,达到了两万五的样子,比之前赵信要求的多了一些。
赵信如果知道,肯定会更高兴的,他要的就是年富力强的,真的给大匠,也不是不能用,一个转化的过程就需要很久,万一碰上那种固执的,执意不愿意按照要求来做,那不是更加麻烦。
学徒和刚出师的,他们自己对于技术的掌握都没有到一定程度,更没有自信,反驳赵信的要求,反而更容易融入。
除了工匠之外,厢军也是赵信要求的重点,这一点,无论是仁宗,还是军队都打开绿灯。
厢军也可以,首批3万厢军,未来需要的话,可以增加到是十万,不过有一点就是这些厢军一律不允许携带武器,而且中央也不负责厢军的一切。
实际上,当这个最高到十万的奏折拿到仁宗这里的时候,仁宗似乎是明白了,3万厢军,每年的费用,恐怕就要超过30万贯了,这等于是裁撤了3万厢军,难怪这些中枢们批准的这么的快。
仁宗脑子一转,计上心来,吩咐内监,把叶清臣,章得象,贾朝昌给叫了过来,他自己却在轻轻的敲着桌子,这部分减少的,虽然不能都要过来,总是要找补回来一点吧。
第二百二十一章计相叶清臣
章得象是第一个进入到皇宫的,看到仁宗上来询问什么事情的,仁宗并没有说话,让他等着。
接下来是贾朝昌,然后是叶清臣,叶清臣是最晚的一个,他处理三司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保州兵变的后续,加上陕西又出现了灾情,都需要他来亲自的处理,忙的是焦头烂额。
实际上,听到仁宗的召唤,他的心就戈登了一下,之前仁宗要那15万贯,都是从方方面面挤出来的,万一遇到个麻烦,三司拿不出钱来,那可就问题大了。
可是看到章得象和贾朝昌,他就明白,看样子,避不过去了,他不知道仁宗到底用什么名目来要,可是他要先想,到底哪里能够挤出这个钱来。
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担任三司使这么长时间,没有那一年,不是战战兢兢的,钱不够啊,腰杆子也直不起来。
可是再怎么的挤,一两万贯的是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
叶清臣看着仁宗,从表情上面看不出什么,可是不是单独叫他一个人,还把首相和副相都给弄来了,这不是小问题啊,这是要更多的钱啊。
看到叶清臣也到了,仁宗说道:“叶卿,不知道三司每年厢军的支出是多少”
叶清臣还没有答话,旁边的章得象暗道一声不好,关于厢军的事情,他跟贾朝昌一起决定的,没有知会叶清臣。
目的也不是往自己口袋里面放,3万厢军啊,按照拨款,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在中枢,没钱就办不成事情,哪怕是首相也是如此,每年他都跟叶清臣为了几万贯,展开拉锯战,如果这笔钱,省下来,对于东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仁宗当面,他也不可能直接阻止叶清臣,他脸色古怪,不断对叶清臣使眼色,可是叶清臣却没有看到。
既然仁宗问起来,这个当然是滔滔不绝。
按照规定的,一个厢军可以领到12石禄米,加上6贯的银钱,可是朝廷的花销却不止这个的,加上伙食,训练武器更新之类的,在不成立新的厢军的情况下,每年每个人大概是20石米和10贯钱左右。
“完了”听到叶清臣这么一五一十的说出来,章得象暗道不好,可是他却没有办法,这是数据,不可能改变的数据。
“哦,这么说来,一个厢军每年的消耗,大概是24贯”
“不能这么说的,因为禄米大部分是自筹,厢军工作也能够解决一部分,朝廷每年的平均下来,大概是4贯左右”叶清臣虽然不知道,仁宗为什么问起这个问题,可是还是反驳道。
旁边的章得象稍稍的松了一口气,这个叶清臣还没有傻到什么都说的程度,如果真的要按照24贯一个人的话,那就要老命了。
仁宗一想也是的,整个朝廷收入才2000万贯左右,厢军一年24贯,禁军比厢军多一倍,80万禁军和40多万厢军,每年的花销,可不是奔5000万去了,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啊。
“这么说来,要是裁撤3万厢军,那么每年可以减少支出12万贯”仁宗问道。
“官家要裁撤厢军”叶清臣大惊失色的说道:“千万不要,三司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