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2 / 2)
一些简单的,只是利用杠杆和齿轮原理的一些机器,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集中了周围近乎所有劳动力的苗家庄,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完成了沟渠320里,可以说,几乎把整个苗家庄大部分区域都覆盖到了,在附近两条小河充沛的水量的支持下,沟渠慢慢的满了,苗家庄开始拥有了大量的水浇地。
水浇地,在封建时代,那是高产的代名词的,粮食跟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旱涝,都会有影响,可是水浇地,却可以借助着水肥和其他的方法,提高产量,最少也是几成的产量。
为此,苗家庄专门举办了一个春耕大会,把在大量的牲畜和更先进的农具的帮助下,效率提升了很多的。
不过,水浇地大量出现,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里的村民,大部分都是种植旱地作物的,突然的从旱地作物,转变成水浇地,这肯定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比如,不会种植,还有稻谷的种子稍稍,在保州种植的也少。
种大米,肯定比种小麦赚钱,而且是赚钱的多,小麦的价格,只有大米的价格的一半这就可以看出来,水浇地,在保证了一定水匪肥之后,产量肯定是要比小麦要高不少。
这中间,让人放弃,肯定是不乐意的,可是不放弃又不行,因为,不可能全部种植大米,万一要是出点问题,那么好事就要变坏事了。
包括苗远在内,整个苗家庄德高望重的,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不过最终,还是几个村老,确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那就是,三分之一种植大米,作为尝试,并且从周边寻找一些种植大米的高手,帮助他们种植。
如果效果好的话,明年可以继续的扩大种植面积,其他的,还是种植一些对水要求较高,经济效益好一点的,只有三分之一,是必须要保证的,种植小麦,保证口粮的同时,也支持苗家庄的馒头生意。。
这没什么问题,皆大欢喜的结果,赵信知道一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可是暂时,他脱不开身来,苗家庄能够平稳的解决这个事情,这让他很满意,当春耕生产结束之后,他会推动一些新的项目,比如说,肥皂和馒头的扩大,并且玻璃制品也会提升到日程上面。
就在春耕大会上面,赵信出面了,却没有讲话,只是当做吉祥物一样,坐在旁边,静静的聆听。
负责讲话的是苗远,作为目前苗家庄商业上面的负责人,苗远不但挣到了海量的资金,也让他的威信更高了,现在苗家庄明显扩大,以前并不怎么看重的人力资源,反而变得越发重要了。
苗家庄的馒头包子铺,肥皂作坊,都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砖窑和水泥窑也是同样,在赵信帮助下,苗远开始认识到了人的重要作用,也想要把这些人都给留下来。
因为人多,相对而言,地就少了,而且还存在着种植的取舍,苗远在鼓劲的同时,也提到了,会购买更多的土地。
归附苗家庄,大部分是没有田地的,可是苗家庄几个作坊,如同点石成金一样,拥有了大量的资金,保州受到了重创,无主的土地会很多,未来购买也是正常。
这样的土地,大宗的出售,价格都不会太高,基本上都是这个时代的平均价格,以苗家庄可以日赚1500贯的力量,这么多太天了,扣除消耗,差不多可以支撑1万亩左右。
土地是封建社会民众的根基,也是稳定民心的方法,一万亩,等于平均每一个人耕种的土地,多上一亩,这个数字不少,一场春耕大会鼓动了人心的,也让士气更加的高昂。
赵信在旁边看着,果然是一样,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21世纪,对人心的鼓舞,都是一个关键。
不过苗远偶然说了一句话,却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他说的是这一次播种的作物,说到了本应该种植更高价值的稻谷,却分开种植,是为了安全,退一步,是为了更大步的向前迈进。
这句话鼓动性非常高,也让现场的气氛一片,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信在听到之后,眼前一亮的,他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的问题,似乎有了解决的办法了,既然前进和停留都没有办法的前提下,为什么不退一步呢
第二百八十四章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可是真的碰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知进退,一直是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真的到了某一个程度,不高歌猛进,还要退,除非是预知者或者穿越者,知道前进的是万丈深渊。
赵信恰恰是这么一个局面,他在来到北宋之后,因为受到袭击,整个人都也有些焦头烂额的前提下,没有时间去思考,在苗远的这一句话的提点之下,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误区在哪里。
皇子的身份很重要,可是重要的只是本身,而不是这个身份带来的附加值,皇帝也不是万能的,最少说,皇帝不能够随便的出宫。
清朝的皇帝,或许能够声势浩大的南巡,可是除了这个朝代,还有最初的秦始皇,整个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历史,真正可以出巡的有多少。
皇帝出巡,大部分都被看成昏君的代表,怕是的清朝,由盐商替代出费用,也是如此,是奢靡的代表。
就算是出巡了,也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行宫,画舫,接触到的,也都是较为高端的,接触不到低层的民众,更别说帮助底层发展。
赵信想要推行的改革,不是像王安石那样,是为了钱而推行的,是基于根本的,对整个封建时代挑战的一种变革,从小农经济,以土地为根本的经济,走向航海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这需要不停的调整,并且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做。
哪怕他的年纪很小,可是早一步,对于北宋也是有巨大的好处。
这种情况下,被困守在皇宫,为了一个皇位无限的等待,循规蹈矩,这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依靠着这个,就算是成为了皇帝,又能够比仁宗做的好到哪里去。
最多是用几个点金手,让北宋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好一点,调整一些大局的方向,跟他所想的那个彻底的完善的改革,相差甚远。
在接下来的春耕大典上面,赵信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细数了一些利弊,终于想明白了一切,想通了就是想通了。
赵信一直一来,都有些纠结于身份的问题,他的纠结并不是不愿意放弃皇子的荣华富贵,而是一个皇子的身份,可以解决掉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