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 / 2)
在热武器没有出现和普及的前提下,贸然研究新式的水泥,那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你用铁锤砸不开,跟用火炮砸不开,这在热武器时代,是两个概念,可是在冷兵器时代下,都是砸不开,强度更高的话,那就溢出了,没用了。
可想而知,未来棱堡时代,甚至是大建设时代,对于水泥的需求量是多么的可怕。
好在,只要配方弄出来,扩大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用更高高炉,用更加方便的研磨工具,赵信甚至奢侈到,利用一些陨铁构成钢磨的基本构造,用一点点的雕琢,整合出了研磨工具。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械传送件的,粉碎机,就是硬度更高的铁或者是钢,用来粉碎石灰和一些水泥的熟料,让他更加的粉末化,更加的好用。
在没有动力,没有蒸汽机,没有电的前提下,水力和人力,就成了基本的选择了。
水车是最简单的工具,在木匠们的支持下,在赵信用陨铁提供了关键的中轴,水车的兴建,已经不成问题了的,不但解决了碾磨和动力的问题,也带来了不错的灌溉问题。
苗家庄被重新规划,一喧塘被挖掘出来,水车在水流的带动下,灌入到这玄道之中,本身只有河边,或者是很近的地方,才可以水浇地,现在,在完善的沟渠之下,完成了整个苗家庄水浇地的改变,仅此一项,苗家庄未来的粮食收入,就会翻几个台阶。
一部分水车被用来榨油或者磨面,形成了一些作坊,可是更多的,就是用在水泥工坊之中。
水力的大部分的利用,把孙吉等人解放出来,当然了,为了避免没有水的地方,整个中原地带,水资源较为丰富,水力可以利用,可是如果放在西北,那就不行了。
如果说要大规模的普及棱堡,当然不能在中原建设水泥厂和砖厂,这些都是建筑材料,比起粮食什么的,要沉重许多,这个时代,没有后世发达的物流,最好,也是最节约的方法,就是在到当地兴建,运输距离最好不要超过200里。
关于水泥的研究,进行的相当的顺畅,扩大的高炉,增加水力和人力的机器,极大的节约了人手,水泥已经从最开始的小批量生产到中等程度的生产,一个小型的水泥窑出现了。
水泥已经拥有了量产可能性,一个个的技术被攻克,一连串加强生产,降低能耗和消耗的技术出现,这些都作用到了实际之中。
在卡牌系统之中,关于水泥的价格也飞速的下降,达到了之前3成的程度,也就是说看原来的水泥的价格,跟现在相比,是三倍。
更低的成本,带来更高的收益,也会让棱堡的价格有较大的减少,跟预想的不一样,最终只有一成,使用量最大的水泥和砖头,不是棱堡价格的主体。
砖头没什么好说的,红砖一出来,就比青砖廉价,可是小规模生产跟大规模生产,不像是水泥那样的明显,毕竟使用的材料都是黏土,煤炭,这两样,在这个时代,相当的廉价,至于人工,在苗家庄比较高,在别处,可以忽略不计,北宋拥有着天然的工人,厢军,而且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扩大到数倍,甚至是十几倍的程度。
水泥和砖头两者加起来,棱堡的价格下降了1成半,也就是说,原来3000贯左右的成本,现在降低到了2550贯左右,看起来不多,一旦棱堡的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这个节约的数量也不少。
实际上,赵信很清楚,这个对于棱堡的降低,已经到达极限了,原材料的降低,不是那么容易,以后如果再继续降低,就需要统筹上面,如何让人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作用,把工程分成不同的断,最终协同的完成,这个方面做好了,棱堡的价格也能够降低。
这点赵信并不清楚,他最多只能够按照他所了解的东西,还有一定的经验方面,做出一些提点,未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要看那些施工者。
第二百八十一章钢铁成本
对于棱堡来说,虽然水泥和砖头的使用率相当的高,可是他们的价格有限,即便是降低,也只是一成半左右,这对于投资一千贯以上棱堡而言,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实际上,棱堡降低价格,关键还是在钢铁,钢铁使用的总量没有砖头和水泥那么大,可是因为整体价格上面,是棱堡所有物资之中最高。
这还是的在内部,用毛竹代替了钢筋,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不然的话,全部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话,整个造价会高到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仅仅是钢铁这个方面,可能就高达几千贯。
为了减少造价,赵信在设计之中,是设计了用毛竹在内部代替钢筋,可是在外层,为了保证这个棱堡的强度,使用的是真正的钢铁。
外部是受到攻击最多的,钢筋混凝土毕竟不是什么金刚不坏之身,连续的受到攻击,也会出现一些小的破损,这衅损的对于真正的钢筋混凝土结果,破坏是比较少的,可是大毛竹就承受不了。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的缝隙,让水能够透过外墙的缝隙,进入到内部,毛竹在强度和柔韧性上面都很强,却无法承受住水,只要沾水,就容易腐败变质,然后起不到支撑的作用,那才是真正的豆腐渣。
实际上,水和潮湿,对于任何的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连真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例外,在比较潮湿和阴冷的环境之中,水和微生物的作用,会让钢筋生锈,就算是不锈钢也不例外,在不断的生锈的情况下,钢筋会受到影响,强度减弱,甚至会出现问题。
铁是重要武器,在军事和民生等很多的领域,都有相当的作用,铁器时代,也是文明进步一个标志,铁比起青铜而言,要高出很多。
宋代的技术水平之下冷锻铁和淬火技术的发展,北宋的铁性能很高,步人甲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完爆辽国的重甲和西夏的重甲,甚至西夏和辽国,不遗余力的,想要得到这个冶炼的方法。
北宋铁已经开始普及,篷们也开始使用有一定铁的工具,比如说,在木铲的尖端,加上一层铁,增加它的性能,一些条件稍稍好一点的家庭,甚至开始使用纯铁,甚至是钢的工具,有历史记载,北宋的铁的产量,甚至要高过了清朝末年,甚至连汉阳铁厂开始出铁,8万吨的铁和4万吨的钢的时候,总量上面也有所超出。
北宋这个时代,钢铁的价格很高,铁的价格就达到了80文每斤,远远高于后世的价格,更别说钢了,出色的钢,从来都是制作神兵利器的条件,那就不能用铁来相比了,少则一贯一斤,多则十几贯。
打个比方吧,孙吉手中所拿着落月弓,在没有进行改装的时候,单纯弓身和弓弦,他的价格就高达800贯,弓身才几斤,弓弦就更少了,可以说,价比黄金了。
跟后世是完全不一样的,后世别说是铁了,就算是钢,价格也不贵,每斤大概也就是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