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1 / 2)
d会拿出杀手锏,就食于北宋,这是屡试不爽的办法。
每年越发上涨的军费开始,还有维持费用,越来越多的西北驻军,成为了一个压在北宋身上的沉重包袱,哪怕是最发达,岁入最高的宋朝,也无法承担如此规模消耗,西北问题,已经成为了朝堂上争议的焦点。
而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核心问题也是解决钱的问题,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北宋惊人的收入,远比汉唐高的多,可是北宋的花费,却比汉唐更高。
从太祖太宗,一直到真宗,三代皇帝,积累下来的财富,在仁宗朝被逐步消耗,仁宗的控制力度之下,发现范仲淹有所偏差,就直接拨乱反正,在后面,神宗时期,彻底的改变。
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一方面是的背负着天下大望,养名三十年拗相公,最终,北宋的最后一缕元气被消耗,党争成为了北宋朝堂上的焦点,战队和相互的攻杀,耗尽了最后一缕元气,最终造成了靖康之辱。
孙吉没有那么高的眼光,他只是从一个军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防御力高的吓人,可是驻兵却只有之前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棱堡,简直是西北的天然之选。
只要棱堡的造价,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那么仅仅是减少七八成的驻军,就会让西北的财政,降低到一个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只要稳定住,在拖住西夏的前提下,默默积蓄力量,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之后,解决和平复西夏的问题,就成为了可能。
第二百五十五章反扑的叛军
孙吉的询问,赵信也在考虑之中,而已毫不客气的说,单纯一个金国,还不足以让北宋灭亡,作为守城最好国家,宋的守城能力是很强的,这一点,看蒙古打遍天下无敌手,碰上了南宋,就折戟长沙,甚至还有一任可汗死在南宋。
关键问题,其实还是在钱上,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和辽国进入了平静,哪怕在北方驻兵,但是整体的情况是向好的。
可是西夏的出现,如同一个跗骨之蛆,逐步的让北宋持续的失血,西夏立国的三大战役还好办,可是之后,不停的骚扰,袭扰,让西北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持续的让北宋失血。
北宋不是没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狄青,还是王韶,都努力的做好本分,狄青压制着西夏多年,王韶更是差点灭亡了西夏。
可惜,西夏还是有一定的国运的,他们成功的拖住了北宋,哪怕是最为凄惨的时候,也没有灭亡,甚至一直到辽国灭亡,被金国取代,一直到被蒙古灭亡。
长达上百年的时间,西夏一直都是北宋的一个顽疾,不解决西夏问题,等于说一个锅烂了一个大窟窿,就算是赵信的开源能力非常的强,源源不断的活水,灌输到了这个的锅里,也绝对积累不下来水啊。
长弓队跟棱堡结合,还是赵信专门改装,对内部进行了一连串布置的棱堡,在热武器和火炮没有出现的时代,绝对是无解的,更别说,树炮的出现。
如果说,让北宋在现在的前提下,开启热武器时代,用大量的铜,作为铸造火炮的原料,不是不可以,这个时代的冶炼水准和火药的技术,已经足以支撑这一点。
可是铜太重了,哪怕尽可能的减少,他也比铁要重的多,而且造价实在是太高了。
没错,一个火炮,少则3000斤,多则五六千斤,这样的铜,换算成铜钱,可能高达1500贯,甚至是2000贯,本就已经缺血,到处是窟窿的北宋,怎么也支撑不起铜炮的花费,一个棱堡,起码要有10来门铜炮吧,那可能就是2万贯甚至更多。
孙吉之所以看重这个棱堡,就是因为棱堡在造价较低的前提下,提供了足够防御力,只要大量的棱堡林立与西北区域,西北的防御力度,就会大大加强。
赵信的回答,让孙吉大喜,可是接下来,孙吉就有些不好意思了,欲言又止。
赵信一看孙吉的表情,就知道孙吉担心的是什么,拍了他的肩膀,说道:“放心,我会把这些都送给父皇,你放心”
“真的”孙吉略微有些不敢相信,赵信却不再跟他多说什么了,棱堡关系的是整个北宋的安危,就跟之前他考虑的问题一样,为了北宋能够平稳,能够多保持一点的元气,他甚至更加惊世骇俗的事情都想做,更别说一个棱堡了。
可是在此之前,他需要整理一些东西,这个棱堡是他具现之后,才进行改装的,因为没有具体施工的过程,还需要继续整理一下,好在有了实物的前提下,要修改图纸并不苦难,在目前棱堡之内,也有一些专业的建房子的,他们可以给他一些提点。
新成型的图纸,会精确到最细微的地方,比如说,使用了多少材料,棱堡的主体是砖头和水泥,部分地方,比如说外部,容易积水,或者是受到雨水冲击的地方,会采用一些钢筋作为骨架。
好在,整体的消耗不高的,按照孙吉提出的,比这个棱堡小五六倍的小型棱堡,可能会使用2000斤,也就是一吨的刚才,数量虽然多,却不是不可以接受,钢筋的造价在400贯左右。
接下来,是沙土,砖头和水泥,还有毛竹,毛竹主要是内侧,用于支撑用的,只要没有水和潮湿,毛竹的使用年限一点都不少。
这些也精确下来,比起钢筋甚至还要少一点,总计造价在300贯左右,两者加起来,材料费用为700贯,大概需要使用300以上的砖瓦匠,用12个月建成,这样下来,人工成本大概在400贯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起来,整体的成本只有1100贯,远比孙吉想的,要少的多的多。
还有一些,赵信并没有跟孙吉说,使用良好的工具,可以大量的减少人手,钢铁,水泥,砖头这里,如果得到深挖和发展,同样可以减少成本,大规模建筑的情况下,在他的建议下,说不定能够在压缩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
哪怕只是三分之一,对于北宋来说,也是难得的利好消息,这个棱堡,减少了八九成的面积之后,人员也会减少到常驻200人,预备300人的程度,500精锐边军,就可以发挥出相当大的功效,就算是优势兵力,也无法很有效的投入到其中,不产生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伤亡,他们根本别想攻占。
东西整理了一遍,主要是棱堡的图纸,水泥等的生产要点,还有砖和钢筋混凝土的一些设计,当这些全部行程文字之后,苗家庄也迎来了平静的时期。
韦贵刚开始,分兵在苗家庄周围攻击,存的,就是刺激苗家庄的守军,他们都是团练,看着家乡被烧杀抢掠,说不定就会冒险出来。
之前的几次攻击,失败的有些不明不白的,却让韦贵弄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对方的人是真的很少。
800团练可能不是最终的数字,可是最终的数字,不会超过1000。
1000团练,哪怕其中混入了部分正规军,这也是一个非常小的力量,他们就是借助着堡垒的防御,这才给他们巨大的杀伤,一旦他们离开了堡垒的防御,胜利一定是属于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