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105

分节阅读 10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发泡剂,生生的制造出了个产业,让苗家庄月入数万贯,每年30万贯以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难不成,赵信又点石成金了个新的行当,正是这样的想法,让孙吉他们接受了赵信这种有些过分的要求,开始手工的磨制。

好在,第次尝试数量不多,赵信在的技术问题和生产力问题么有彻底解决,从来都没有奢望,苗家庄能够大量生产出水泥,他要求不高,只要生产出来,点亮卡牌系统就可以了,水泥暂时可以用卡牌系统的具现来代替。

第一百七十六章成功出炉

两个陶匠,完全按照赵信的吩咐去做,说实话,陶瓷跟这个冶炼差不多,陶瓷是用陶土,这里是用黏土和石灰,反正都是类似泥土样的东西,煅烧的温度差不多,陶瓷要高点,这个要稍稍低点,这对于他们这两个半瓶子不满的家伙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赵信实际上,也相当的省心,说实话,他要的就是温度控制,在没有高温温度计的前提下,精准的温度控制,需要的就是经验了。

之所以找师傅,就是因为这个,烧制陶瓷跟水泥,有定的相同之处,温度也相差不多,不是像烧砖那么的简单。

真的要是来几个固执的,手艺精良的师傅,到时候跟赵信讨论起来的时候,赵信也会头疼,他不是专业人士,只是通过古代化学的配方,勉强压制住制砖师傅,还是承诺了旦失败,就按照他们的经验来。

水泥跟砖不同,技术含量更高,哪怕是红砖,早在公元前几千年的古代巴比伦时代的,就能够制造出来,贯穿整个欧洲历史,可是水泥不样,特别是波特兰水泥这样种带着近现代意义的水泥,从近代水泥出现之后,用了七十年的改造和研究,这才有了波特兰水泥,这中间的难度巨大。

本身,按照配方来,都未必定能够成功,更别说有阻挠了,在烧制的时候,另外有4座水泥窑,还有大量物料粉开始制作,为的就是不间断的实验,只要能够在周之内,也就是团练的招募仪式到来之前,完成这个水泥制作,就算成功了。

被处理好的,按照定的比例混合起来的物料粉,被送入到了水泥窑之中,这个带着巨大陶瓷窑特性的窑,被封闭了起来,木炭和煤炭混合进行加热。

这泻炭,都是从附近买到的,整个中国的北方,煤矿很多,中国使用煤的历史非常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煤制作的饰品,在汉代冶铁遗址之中,也有煤饼炼钢的发现,到了宋朝,其实煤已经成为了个般性的燃料,不能说每个家庭都用,可是在靠近煤田的地方,使用率相当的高。

陶瓷也是用煤的大户,相对于制作困难,价格昂贵的木炭来说,直接开采出来,就可以使用的煤,廉价了不少。

大火猛煅,这也是古代化学重要方法,在古代化学之中,几乎半的配方,都会用到火焰,在没有化学基础的时代,高中的化学已经是古代化学的极限了,只有高温,高亮,燃烧,剧烈的反应,并且生成沉淀或者色彩的变化,这样才能够证明化学反应的出现。

像是分子化学和离子化学,只是在液体之中转换和发生反应,这种化学,在没有分子和离子显微镜,根本没办法操控他的过程,更别说,大部分的离子反应都是可逆,这中间蕴含的知识,就算是后世,还没有完全的掌握,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抛开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温度开始升高了,水泥窑开始成功的封闭了,陶匠们也算是是有经验,在这里,帮了赵信不少,最少说温度管理和封闭,是赵信做不到的。

如果没有他们,要尝试的话,就只能够大火煅烧,填入不同的燃料,然后在数十种,甚至上百次的实验之中,得到成品。

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从水泥窑到封装和燃烧的方法,赵信只要告诉他们,比般的陶瓷,要低点点的温度就可以了,这些模糊的,可能有50100度的温度差别,对于专业点陶匠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实际上,这两个陶匠,也是从小就从学徒开始,学徒做的最多的,也是练的最多的,就是火候控制和粗胚制造。

后者是体力活,制造出陶瓷的粗胚之后,才会由真正的大匠进行工艺控制,进行釉面处理,前者却是最耗费时间的,也是最困难的,守在窑的附近,保持着定的温度,以保证瓷器或者陶器的成功产生,这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漫长,大匠们只要偶尔过来监控下就好了。

温度足够了,整个煅烧的过程,需要点点的时间,赵信让两个陶匠,继续监控着温度,而薛玉和孙吉,也在刚刚的时间之中,磨制了足以10次烧制使用干料。

这个时代,没有钢磨等现代化机械,可是在孙吉和薛玉这样力拔千斤的非人存在的手中,效率不是般的高,高手们举重若轻的控制手段和超强的力量,对上的又是石灰和黏土混合的料,速度飞快。

不过两个人到是灰头土脑的,赵信专门帮他们准备了水晶护目镜,防止石灰进入到眼睛之中,具现水晶片,然后用柔韧性比较好的皮革,固定在眼睛的位置,其他就般了,拍打去大部分的灰尘,然后洗澡就好了。

无论水泥,还是石灰,都是粉尘类的,粉尘危害极大,赵信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最多未来,弄出来活性炭,并且制造出口罩,在没有完善化掌握现代知识的前提下,说什么环保,那是笑话。

在配方上面,明确的标明了时间,是4个小时,也就是2个时辰,大火熊熊的燃烧之下,只有两个陶匠在哪里监控,这件事情,他们也做的比较熟悉了,陶瓷窑需要的时间更多,有时候,差不多是水泥的4倍以上,加上加温和冷却的时间,两天都是正常的。

个上午之后,赵信算时间差不多了,跟孙吉等人赶到水泥窑,果然,早在个时辰之前,他们已经关闭了火焰,现在正在缓慢的降温,水泥需要的温度,比起纯碱等,要低的多,特殊制造的窑洞,对于温度的降低,也有定的帮助,这比起之前制造纯碱的时候,方便不少,大概等会,等到温度降低到200度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用特殊的工具,把料取出来。

这也是水泥跟陶瓷的不同,水泥是什么,是种廉价粘连剂,不像是陶瓷那么的金贵,拿个带着把柄的大铲子,就可以把熟料给弄出来,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快速的降温。

赵信目前,需要的只是点亮卡牌系统上面的卡牌,而不是大量制作出水泥,虽然有古代化学上面的完善的配方,再加上赵信超前眼光的指点,可是工业化跟手工作坊的明显不同就在于,成功率和效率。

中国古代,制作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甚至部分陶瓷,连现代都无法复制,原因很简单,在古代,有种窑变和窑宝的存在,这种窑变,说白了就是质量控制不过关,在万千失败的作品之中,偶尔会诞生个巧夺天工,神奇的瓷器,这种瓷器,就算是制造者,在有生之年,也无法重现,后世只能够凭借着简单的描述,甚至无法看到实物的前提下,怎么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