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软甜的馒头,价格不过是3,又怎么能够阻挡军汉的渴望。

身体越好,武力越高,对于饭食的要求也就越高,孙吉这样体格的,要想真的吃饱,可能要十几个馒头,军汉们哪怕是差一点,也需要四五个,这是天然的生意。

最关键的是定价,苗远定价在3,赵信在简单了了解了保州的物价之后,认可了这一点,当然,如果买的多有优惠,可以选择10个25,或者是五个送一个。

苗起认可的是10个25,简单计算之下,他认为五个送一个要亏。

赵信不置可否,他不可能告诉古人,五个送一个的好处,就算从表面上,同样五个,一个减少了25,一个送出了3,可实际上,送出的,对于苗家庄来说,只是15的成本,就本身上,已经是更高的利润了,更别说造成的效应,本身买5个的,变成6个,买10个的变成12个,变相的增加了销量。

复杂的商业问题,在21世纪,已经成为了厚厚的教材,无数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商品的客观规律,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必考虑这么多,再怎么都是独门生意,10个25和五个送一个,没多大区别,带来的利润,可能只有10的样子。

这样算下来,一个馒头的毛利,最少在1,看起来小,可是架不住多啊,只要28万个全部卖掉,就是28万,这可是28贯,在任何地方,28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可是净利润啊,甚至对于苗家庄来说,还有另外的一层利润,那就是面粉的销售的。

苗远之所以这么的关注馒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去年苗家庄面粉丰收,可惜从麦收到现在,价格一直没有上升,还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几万石的粮食,存在苗家庄。

这不是个好事情,哪怕面粉已经足够便宜了,可是还有比他还便宜的杂粮,用面粉,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可以是主要的食物,却不能全吃,一个八口之家,全部吃面粉的话,可能支出要提升30以上。

现在,只要这个馒头生意稳定住,面粉的消耗巨大,按照一个馒头一两半来说,10万个,可能就是1万斤,100石,一年下来,可能要消耗3万多石,基本上会把苗家庄的面粉,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这可是市场价,哪怕依然不算太高,却比收购价最少提升了30以上,这一点,对于庄户人家,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赵信不是没有想到,他把这些都放在保留利润里面了1到15的毛利,代表着利润率在35和50之间,这算是很高昂的利润。

苗家庄要求并不高,可能每天能够有几十贯,扣除工钱,还有公中的钱,用来对苗家庄进行改变,可是这对于赵信的计划来说,有些少了,一天30贯,一个月才900贯,赵信的缺口恐怕要超过2万贯,他必须要支持者馒头生意做大做强,从30贯,提升到100贯,甚至是200贯,这样才能够推动他纯碱的销售。

700人的军队,从无到有,只是装备购置,就需要2万贯左右,这不是开玩笑,平均下来,每一个人的置装费用,只有30贯不到。

仅仅是普通的禁军,不算步人甲之外普通衣服装备,就差不多10贯,加上步人甲,长刀,长弓还有箭,仅仅是摆在明面上,就超过了20贯,再加上军营的费用,日常的消费,一个全副武装的禁军,可能消费就是一个天数字。

现在还是120个人,军费还没有极具的增加,使用的还是长弓这样廉价的武器,赵信还可以支应,可是未来,为了保证长弓手的生存,就必须要着甲,长弓手的主要,并不是防备冲击和正面对抗,他更多的是箭防。

故而,用连环锁甲比起板甲或者是步人甲要好,赵信可以改良拉丝工艺,让锁甲提前在中国诞生,可是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大了,要是人数提升到400人的话,花钱就如流水了。

赵信之前缴获获取的百贯,一点都不够用,可能真的要开启的话,瞬间就花完了,必须开源节流,馒头是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保州一天能够卖掉10万个的话,赵信手中的利润就有100贯,一个月3000贯,可能六七个月,就可以吧缺口给补齐了

赵信这才意识到,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的可怕,也只有王朝才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抢了。

从辽国和西夏的成立,都是需要抢的,没有一直的抢劫,他们怎么可能能够拉起这么大的大军

要培养起一个军队,非常昂贵,北宋在仁宗的期间,可以称之为富甲天下,岁入超过了4000万,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还是压着他透不过气来,最终财政被拖垮。

高峰时段,西边军费支出高的2500万贯,哪怕是差一点点就灭亡掉西夏,可正是财务的问题,最终功亏一篑。

无论是北宋,还是明朝,在对付游牧民族的办法上面都是正确,农耕明,生产力高,人口众多,在骑兵这样的天然冰种上面,跟游牧民族有一定的差距,越是北方,越是苦寒的地方,个体的力量也就强大,加上骑兵这一个冷兵器时代,最佳的兵种,单纯军事实力上面,农耕民族是处于劣势。

农耕民族,是聪明的,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最开始,就知道扬长避短,知道在野战之中,是不占上风的,他们聪明的选择了防守,守城上面,是占据优势的。这样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耗费太大了,修建一个牢固的城池,可能耗费相当于武装很多的部队,可是为了胜利,还是咬着牙来建设了。

农耕民族,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北宋年间,在明王朝期间,都是间歇性的小冰河气候,这种全球性,大范围的气候,让本身风调雨顺的念经,变成了残酷的灾害性年景,没有了足够逇粮食,也没有了足够的生产经济作物,岁入就会下滑。

而同样受到这个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就会开始南下,在没有热武器,没有把钱和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热武器的前提下,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几乎都是农耕民族占据劣势的,最终,越来越沉重,最终破产。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经过了真实历史最终的发展,赵信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他来到北宋,那就毫无意义,如果靖康之辱,崖山之变,依然是照着历史发生的话,要他何用。

第一百三十七章禁军张俊

堡垒战对付游牧民族,是最佳的方法,因为骑兵的优势,是在运动战之中,借助着堡垒战,步步的压缩对方挪移空间,必然会降低对手的实力,只要经济上承受的住,对付游牧民族是没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