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2 / 2)
有人说,康熙是难得一见的圣祖,直至雍正、乾隆,都是封建王朝难得一见的明君,尤其是很多古装电视剧当中,更是将这几位皇帝的丰功伟绩一再歌颂。
但是,也有人嗤之以鼻,将他们斥之为“糠稀,钱聋”,甚至编出了“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等顺口溜,来极尽蔑视。
昊学是个理科生,对于历史真相,其实并没有深究的意思,他觉得逝者已矣,人还是要放眼未来的好。
不过,当昊学得到了这个神奇的通讯录,能够联系到鹿鼎记的世界之后,他知道,这段曾经的历史,在当前的鹿鼎记当中,不能称其为历史,而是理所当然的当前。
自己这方世界中,真实的康熙、乾隆究竟如何,他可以不去关心讨论。
但是鹿鼎记的武侠异界当中,康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却关系着未来数百年乃至千年之后的国运前途。昊学拥有改变这一切的能力,怎能袖手旁观。
从一开始,昊学就有意扶持韦小宝登临九五至尊,将其打造成为空前绝后的千古一帝
然而,随着韦小宝入宫,和康熙结成另类的朋友关系,昊学能感觉到,韦小宝和康熙的关系日渐深厚,并不打算背叛这个皇帝朋友。
这一点,从刚才电话当中韦小宝自然而然的称呼,就能流露出来。
若是韦小宝无意篡权,昊学其实并不想强人所难。
只是,有一件事,他再三叮嘱韦小宝,一旦康熙有禁海迁界的意图,一定要及时联系到他。
历史记载,清朝的禁海令从顺治年间开始实行,此后代代流传,便是导致华夏落后挨打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核心部分之一。
然而,根据韦小宝提供的信息,似乎在鹿鼎记的世界里,顺治皇帝并没有施行什么禁海令。
昊学一度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或许康熙真的可以做一个好皇帝,那韦小宝索性就当个逍遥的鹿鼎公也好。
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随着韦小宝的这通电话,昊学知道,可怕的禁海迁界,开始了
第847章小宝与康熙
为什么说它可怕
昊学查阅过相关资料,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
“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是说,只给居民限期三天时间迁移,住得远点的甚至根本来不及得到消息,就算住得近些消息传递过来,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但是,只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全副武装,面临手无寸铁的平民,举起屠刀
于是,富人把财富全部抛弃只为保命,穷人只好把家里的锅子背上,女人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带着一点点口粮,流离失所。
从江浙一带,到广东、福建,数千里肥沃的土壤都变成荒野废墟,土著居民不是被屠杀,就是变成流民
这段记载震惊了昊学。
就算是现代社会,就算是最被人诟病的强拆,总也不至于只给人三天时间,过后便清场屠杀。
相关资料记载,禁海迁界的时候,沿海居民死掉超过一半只剩下大概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就算逃过杀劫流亡到内地,也离饿死不远了。
还是那句话,昊学不是历史学家,他不是特别纠结这些记载到底是真实还是有水分。
他只知道,现在有自己的参与,在鹿鼎记的世界中,在另一个平行空间的泱泱华夏、神州大地,绝不容许这样的惨状出现
康熙如今禁海,昊学知道,他从小一手培养的韦小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日子,可能要到了
“小宝,利用你和康熙的关系,主动请缨,去禁海迁界的当地去看一看,我需要最真实的资料。”
在21世纪,要了解这些情况,只能通过浩如烟海的史料分析,其中还有许多史料互相矛盾,因为记载者当时隶属的组织不同、目的不同,难免出现这种令后人挠头的乱象。
然而现在的昊学完全不用费劲去研究历史,他只需要让韦小宝实地考察,通过画面,自然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若是真的像他看到的史料那样凄惨,那康麻子这个皇帝,做到头了
韦小宝似乎是叹了口气,沉声道:“我会去的,不过禁海真的像昊先生说的那么可怕我看康熙像是个好皇帝呢”
“我也说不好。”
昊学摇摇头,“纸上得来终觉浅,你还是亲自跑一趟吧,到时候一目了然,我们也好做下一步的规划。”
韦小宝自然明白,所谓的这个规划,说起来轻轻巧巧,却是指的偷天换日,谋朝篡位
虽然从小被老师袁承志等人教育,对满清没有太多好感,但和康熙的私人关系处得的确不错,如非万不得已,他并不愿意走到最极端的那一步。
韦小宝点点头,究竟是不是危言耸听,需要看过才知道。
不过,这里似乎说不上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康熙刚刚决定开启禁海迁界,圣谕还没开始实施,哪来的“纸上得来”
昊先生总是那么神秘诡异,倒也逐渐习惯了。
韦小宝不去纠缠细节,立刻换身衣服,面圣请缨。
“劳烦二位通禀一声,就说臣韦小宝有要事求见圣上。”
上书房外,韦小宝按照规矩求见康熙,自然没人敢为难他,这位韦公公屡立奇功,早已是康熙面前第一大红人,得罪了这位,那是嫌命长了。
“小宝来了进来吧”
不多时,康熙略带喜悦的声音从门内透出来,竟是不和韦小宝见外。
韦小宝嘴角泛起一个笑意,恭恭敬敬地低头进入,待关上了门,却随意了许多,笑道:
“小玄子,我想求你一件事儿。”
康熙在韦小宝面前,似乎也能放松不少,身体软塌塌地歪倒在龙椅上,饶有兴味地打量了韦小宝一眼,随意道:“什么事儿你嫌现在的住所不够气派,想要再起一座宅子还是说银钱不够花了,想来我这里打秋风”
韦小宝哈哈笑道:“都不是京城这边我也玩得腻了,却听一个海边的将官说起海上的好风景,心里痒痒的,想着有机会去看看。昨天索额图跟我提起,小玄子你打算封海,我琢磨着可能以后看不着了,所以这次封海的事情,你派我去当个副使之类的,就当出去玩一趟,怎么样”
“哈哈哈”
康熙开怀笑道:“刚从五台山回来,又想去海上玩了反正宫里也没什么事情你乐意去,相当于是代替我去的,当然要做个正使我安排一下,让彭将军给你做副手吧。”
韦小宝知道,彭玉将军是原定去处置这次禁海迁界事务的正印官,如今自己一句话,就成了副手。
小玄子对自己,当真是没话说
虽然两人独处时有约定,依然以小桂子、小玄子相称,然而毕竟君臣的身份摆在那里。康熙如此相待,让韦小宝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更不愿相信昊先生说的事情。
这趟公差,真的当玩一次罢了
韦小宝离开上书房,昊学却将电话打给康熙,继续观察这个大清国的统治者。
“来人”
康熙送走小宝,脸色却是沉了下来,吩咐道:“把彭玉叫过来。”
圣上见召,当然是光速响应。很快就有人在门外恭声道:
“臣彭玉,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