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南岳剑圣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子拜观音。雒新突然招式一变,一式“洱海望月”,连打带消,直取伊愿下腹,伊愿侧身让过。二人拳来脚往,顷刻间交手三十多招,雒新的武功明显在钟承训等三人之上,伊愿越打越是焦急,本以为雒新和钟承训等同出一门,武功也应不相上下,岂知今日交手,却是大不不同。伊愿暗忖,看来如不取胜,此后麻烦不断,当下招式一变,还以“三扛手”,以硬打硬。

雒新昨日见伊愿出手,虽然连胜三人,但终究胜得蹊跷,并非真实本领,此刻一交手,方知昨日伊愿根本未出全力,二人拳头一碰,雒新立足不稳,连退三步,伊愿再不愿与雒新纠缠,抢前两步,一式“压手挑手”,雒新避无可避,眼见即中伊愿一拳,那和雒新等同来的少年突然大喝一声“上关下封”,雒新闻言,双手向上一格,下身半屈,竟然避了开去。伊愿这套少林六合拳法,源自少林正宗,一出手便是猛攻,一式紧接一式,且拳打脚踢时常加以冲肘飞腿,使人防不胜防,伊愿见雒新避过,紧接一式“浪子弹球”上虚下实,这一招,明里是打击照面,实则出腿攻基下盘,雒新虽然避开伊愿的“压手挑手”,但却判断不准这式“浪子弹球”,那少年待要出言点破,已来不及,雒新早着了重重一脚,当场被踢翻在地。

伊愿道:“雒学兄,承认。”雒新羞愧难当,站起身来,不再言语。那初时出言点破伊愿的少年道:“好身手,少林六合拳果然不愧为武学正宗,想不到伊兄小小年纪竟然已得其精髓,小弟不才,云南点苍派弟子谢成愿领教一二,不知伊兄可愿赐教”伊愿道:“谢兄谬赞,小弟武学粗浅,不过是依样画葫芦习得几式六合拳法,略懂皮毛,至于谢兄要和小弟切磋,小弟心下甚是高兴,但今日天色已晚,不妨咱们另约时日,届时再候尊驾如何”那谢成道:“好,小弟刚到杭州,切磋也不急在一时,明日我还要和伊学兄同堂求学,以后咱们便是同窗,素闻伊兄学业优异,往后还请多多指教。”伊愿道:“不敢。”躬身一揖,拾起书本,急急往家奔行。

次日入学,伊愿在礼圣殿前向圣人行礼毕,待要入六艺馆听课,突然一人在身后轻身道:“伊愿。”伊愿见那人峨冠博带,清癯消瘦,气宇轩昂,正是大观书院院长文荆川,当下慌忙行礼道:“学生见过院长。”文荆川道:“昨日你对王荆公一联,我细细想过,若是改成:春江柳岸,冬夏秋时四佳景,似乎更通顺些。”文荆川不说更好,而说通顺,实是用词考究,并不小视伊愿仅为一学子。伊愿细一品味,春江全名富春江,原是浙江桐庐名川,柳三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佳句,且上联“铁瓮“为盛水之器,下联“春江”恰可供盛器之水,上联“城”字偏旁为土,下联“柳”字偏旁为木,同属五行,果觉如此一改,气韵顿出,当下心悦道:“院长此一斧正,学生钦佩之至。”

文荆川道:“好虽好些,但若非你先想出以春夏秋冬四时佳景应对,我也不能改出,今岁苏州六合书院要与我们举行三年一度的才艺大赛,你准备一下罢,彼时或许能够参加。”不待伊愿回答,文荆川已负手远去。伊愿闻听文荆川此言,不禁心头狂喜,原来三年一度的才艺大赛便在苏杭两州间的第一书院六合书院和大观书院间举行,届时观者甚众,胜者不但名扬苏杭士林,得官府礼待,更有资格参加由苏杭名士举办的孤山、虎丘雅集大会,与高士把欢。苏杭两院间比试诗、词、文章、对联、乐、射等,项目并不固定,但每届总有五项,由两院间最优秀的学子参赛,苏杭名士及学政官员等一同做为评判。伊愿其实刚到大观书院求学不久,大观书院向来不派新生参赛,但此刻文荆川在礼圣殿圣人像前向伊愿说及此事,伊愿便是再笨,也知道自己破格参赛当是板上钉钉,试想如何不喜

第二章荆楚神剑

这一日谢成果然入学,与伊愿同课,散学后谢成一行与伊愿来到西城门外比武,二人相互行礼毕,都不客气,一交锋便难分难解,谢成原是云南点苍派掌门谢苍山独子,武功深得其父真传,谢苍山原本就是一代武学宗师,点苍派在其执掌之下也是远胜于昔,门下弟子能人辈出,其弟点苍大侠谢志和也是一位剑术名家,与伊愿父亲伊侠逊当年一同在东南沿海并肩抗倭,名震江湖,点苍一派,实属武林名门。此刻谢成一使开苍山拳法,虎虎生威,大开大阖,果然与雒新等相距甚远,小小年纪已颇有名家风范。伊愿对于点苍武术,本不陌生,母亲孔郁虽然武艺平平,但对于各派武术,却知之甚详,平日时里指导伊愿武功,多有提及点苍一门。这点苍派向以剑术称雄武林,苍山拳法虽然不及少林武当拳法声名显赫,远播天下,但却系武学大师谢苍山整理云南大理各家少数民族拳术,然后综合中原拳法融会贯通而成,可说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一交上手,虽然伊愿早有防备,用少林罗汉拳迎战,但无论如何变招,也终是半斤半两,不相上下。另一方的谢成也有同感,他从小就受其父真传,虽然年纪颇轻,但武学造诣已有相当根基,堪为同龄人中翘楚,因此谢苍山才同意其离开云南,来到杭州求学增识。谢成越打越惊,暗道:此人习的是少林正宗拳法,不偏不倚,堂堂正正,特别利于久战,若这般打将下去,待两百招后,我体力不支,只恐落败。当下拳风一改,突然脚行鸭步,手啄如鹅,伊愿猝不及防,险些被谢成啄中一下。不及思索变招之法,只得连退三步,俟其破绽。

谢成依旧摇摇摆摆,似鸭如鹅,不慌不忙,稳打稳扎,步步猛攻。伊愿苦思无解,只得又退三步,眼见得再退下去,便要退至稻田之中,谢成左腿一晃,一啄伊愿胸中“膻中”,伊愿避无可避,打得性起,便不退让,一记“劲肘”,当胸向谢成打去,伊愿这一式便是两败俱伤,谢成见伊愿不避反进,大吃一惊,待要收势,已来不及,他虽然啄中伊愿前胸,但伊愿身法移动,并未啄中“膻中”大穴,胸口间却受了伊愿重重一肘,打得胸口热血沸腾,一个按捺不住,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伊愿前胸也受了一啄,疼痛难忍,此刻估计已青肿,但终不及谢成严重,他自小修习少林拳法,少林功夫讲究先伤已再伤人,身体的抗打击能力极强,因此即使受伤,毕竟好过对手。

雒新见谢成吐血,大吃一惊,上前急道:“师兄,伤得怎样”孙玉喜痛骂道:“姓伊的,你小子无赖之极,男子汉大丈夫,输便输了,有什么了不得的你、你、”他连说几个你字,终究寻觅不到恰当之词来痛骂伊愿。王博叫道:“伊姓的,你今日使诈,先不讲武林道义,休怪我等不义,待会大家伙儿一同上前,把这伊姓的剐了。”他情急之下,把姓伊的说成伊姓的,伊愿听得苦笑不得。

谢成见众师弟上前群殴伊愿,强忍住胸中一口鲜血,挥手制止道:“众位师弟,咱们今日比武,言明一对一过招,现下伊学兄和我同时受伤,便是平手,待双方伤好后再行比过,尔等不可造次。”点苍众弟子见谢成如此,都停下脚步,不再向前。伊愿向谢成揖道:“谢兄,今日颇对不住,他日咱们再行比过。小弟就此告别。”谢成道:“伊学兄慢行。”伊愿收起书本,匆忙急驰,惟恐迟则生变。

回至茅屋,孔郁见伊愿呼吸急促,着急道:“愿儿,你怎的受了内伤”伊愿忍住疼痛,强笑道:“娘亲,不妨事,今日里和几个泼皮起了争执,打了一架,受了些轻伤,那几个泼皮比孩儿伤得更重,现下估计都躺在地上,无力挣爬起来呢。”孔郁解开伊愿衣衫,轻声责备道:“愿儿,咱们从伊水千里迢迢来到杭州求学,为娘只求你学得书香满腹,将来长大成人,回到曲阜见着你外公也好有些颜面,不至辱没祖宗,你不日里便惹出些事来,又不勤奋练武,倘若碰着个厉害角色,将你打伤打残,叫为娘如何面对九泉之下你的父亲”

说罢便轻声抽泣,伊愿见母亲伤心,心下疼痛,强笑道:“娘亲,不必伤心,孩儿从今后便老老实实的求学练武,再不和泼皮打架,做娘亲的乖孩儿。”孔郁泣道:“你虽然有些聪明,但是五心不定,性情浮躁,喜欢招惹是非,自古以来,能成就大器者,都必定潜心向学,忍辱负重,譬如战国苏秦、汉之韩信、唐之李靖,历代英雄,哪一个不是百忍成刚”伊愿道:“是,娘亲,孩儿从今日起便学得个百忍成刚让娘亲瞧瞧。”

孔郁又气又笑道:“傻孩子,你学来给为娘看又有何用你徜若争气,以后能入仕为官,为天下弱下振臂一呼,不负伊家先祖大德,为娘的便在九泉之下也心生宽慰,含笑自豪。”伊愿道:“是,娘亲,今日文院长让孩儿参加才艺大赛,让孩儿早做些准备,不知娘亲有何教诲”孔郁闻言由泣转喜道:“果真想那才艺大赛,是书院里多少俊彦拼死也挣不到的名额,不想文院长竟给了我们愿儿,为娘的自来杭州三月,虽然平日里苦些累些,但你有幸参加才艺大赛,便是再苦上一百倍一千倍,也颇值得。”话锋一转,道:“愿儿,我闻那才艺大赛,不外乎诗词书画、礼乐骑射,你们院长文荆川教授名满天下,精通六艺,是杭州文坛领袖,他既叫你参加,想来定会额外给予辅导,彼时你须得谦诚向学,不得华而不实,荒废良机。”伊愿应是。当下孔郁替伊愿敷了些疮药,包扎完毕,少不得再三叮咛,唠唠叨叨,便各自安歇。

自那日伊愿和谢成交手之后,点苍派诸弟子除谢成外,都改变了作战策略,一见伊愿便笑脸相待,殷勤问候,暗地里却不时的骚扰使坏,偶尔趁伊愿不在,把其笔墨藏起,抑或用纸团在背后攻击其后脑,如此这般,防不胜防,只盼把伊愿搞得狼狈不堪,滚出课堂。伊愿虽然恼火,但终究人穷力寡,对方又不明来,加之母亲又再三叮嘱不许惹事,也只得将怒火吞咽下去,寻找机会,惟望抓贼捉赃,好一解烦恼。

这一日由莫高声在箭马场教授箭术,众学生散坐于地,莫高声执弓拎箭道:“诸位同学,尔等可知子路杀虎的典故啊”众学生道:“请先生道来。”

莫高声道:“我教孔圣人门下有七十二大贤,其中有一位精通技击的武学高人,名叫子路。这子路追随圣人周游列国传道,时常挨冻受饿,屡遭冷嘲热讽,便对圣人心生怨恨。一日和圣人到了山涧,圣人口渴,让子路去打水来饮,子路来到山涧,突然间窜出一头猛虎来害他,子路并不惧怕,一把抓做老虎尾巴,再三拳两脚,便把老虎打死,将虎尾揪断揣在怀中作证,好向圣人炫耀其勇猛。子路打好水,回到圣人身边,俟圣人饮水期间,子路得意的问圣人道:先生,上士打虎,先怎么做啊圣人道:上士打虎,先揍虎头。子路又问:中士呢圣人道:中士打虎,先揪虎耳朵。子路再问:下士呢圣人道:下士打虎,先揪住虎尾巴。子路听完,非常生气,以为圣人是明知山涧有虎,还让自己打水,有存心加害之意,便趁圣人饮水不备,捡起一块石盘藏于怀中,欲加害圣人。然后子路问圣人:先生,上士杀人,怎么做啊圣人道:上士杀人用笔。子路又问:中士呢圣人道:中士杀人用舌。子路再问:下士呢圣人笑道:下士杀人,怀里揣一个石盘。子路一闻圣人之言,顿时扔掉石盘,五体投地拜于圣人面前,从此对圣人忠心耿耿,再无二志。”

莫高声讲完“子路杀虎”,问道:“诸位同学,从这个典故中,谁能知晓我教圣人因何会预先知悉子路心思的呢”莫高声语音一落,一学生大声道:“先生,我知道。”莫高声道:“讲来。”那学生道:“这虎尾和石盘都甚是长大,想那子路日日里忍饥受寒,焉有余钱购置衣服因此子路的破衣烂袄根本就掩藏不住虎尾石盘,所以圣人不劳多问,一望便知。”

众学生闻言哄然大笑,那学生本是杭州城一富商子弟,姓蒋名杨,此刻闻得众人大笑,越发得意洋洋,四顾留盼。莫高声厉声喝道:“胡说八道”那蒋杨此时方知答错了,莫高声继续道:“哪位同学知悉啊”半晌谢成道:“学生猜想圣人定是通晓武术,史载他曾引弓射雁,箭无虚发,膂力惊人,依此推断圣人的眼力听力皆很犀利,子路的所作所为,圣人早已知晓,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莫高声颔首道:“虽然不很全面,但此典故说明圣人并非如世人所想是一文弱书生,唐之太白、宋之武穆、抑或本朝王阳明等,都是文武双全的宗师巨匠,因此吾等学子,当文武并重,书剑齐修。现下北方边患不断,东南倭寇频起,尔等更应多加修习武术,保家卫国。”众学生齐声称是。莫高声讲毕,拉开弓弦,看也不看,兀的一箭射出,正中三百米外靶心,众学生见莫高声箭法如此高明,不禁齐声喝彩。

莫高声道:“这箭法一道,最重眼力膂力,但腰马功夫也很重要,若论及当今天下箭法高手,当首推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贺长风贺将军,贺将军箭法如神,每与敌作战,常以箭射其敌酋,致其阵形大乱,然后再挥军掩杀。尔等当多加练习,盼以后都能像贺将军一样沙场杀敌。”王博道:“先生,适才你一箭,射中三百米外靶心,这份神力眼劲儿,只恐贺将军犹不能及啊。”莫高声笑道:“箭不在远而在准,贺将军能于千军万马中,以箭取敌首级,说是指点打点毫不为过,便是当年的梁山好汉小李广花荣,比之贺将军也恐差了几分,更别提先生我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