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5(2 / 2)
秦教授搞的是生物实验,需要大量实验材料和各种精密器材,背靠地球,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实验室的需求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到了水星那个不毛之地,实验室根本拿不到实验材料,所有实验都得停下。
秦教授的选择不是个例,北月洲的许多专家都主动放弃前往水星的资格。
北都感动之余又有些头疼,毕竟都是国宝级的专家,万一北月洲有个万一,伤了任何一个人都是全人类的损失。
为了确保专家们的安全,北都干脆把所有人都迁到南月洲。
别看只是从北极迁到南极,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北月洲是完全公开的月球基地,不光人类内部知道,外星人也清楚。
南月洲就不一样了,这里是北月洲秘密建设,就算在人类内部,也只有各国高层知道。
而且南月洲从一开始就考虑到防护问题,军方在这里挖掘了大量地下空间,由一处大型地下空间或者几个小型地下空间组成一个基地,基地之间拉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只要截断隧道,就能切断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一处基地失陷不会影响其他基地的安全。
北月洲就不一样了,当初为了提高效率抢工期,所有空间都围绕着盆地挖掘,间隔一百多米就算是远的,而且每一处空间都是多层结构,如今最深的地方已经挖到地下五十多层,任何一处地下空间被外星人攻陷,整整十年的努力必将毁于一旦。
而且月球上还不止南北两极,北都还把遍布月球的废弃矿坑利用起来,打算把这些地方建成驻兵点或是安全岛,一旦南北两极被外星人攻陷,这些地方将成为躲避外星人的庇护所。
北都早有决议,为了南月洲的安全,一旦北月洲被外星人攻陷,任何人不得逃往南月洲。
这是一道很残酷的决议,但是北都必须这样做。
月球上的局势还算可以,毕竟能进驻月球的不是各行业专家,就是军方成员,人员组成相对单纯,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麻烦。
但是地球就不一样了,哪怕一哥亲自发表电视讲话,全国局势仍然非常严峻。
国内的情况还算好的,政府部门全力组织民众迁移,根据自愿原则,计划将有三分之一的国民迁入地下城,再加上已经迁入地下城的民众,预计全国各地的地下城将容纳全国人口的一半儿。
虽然大多数人进入地下城之后必须注射冬眠素,但这已经比绝大多数国家做的好多了。
许多国家的政权早就在残酷的战争中崩溃,没崩溃的也是苦苦坚持,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能力实施类似的末日安置计划。
别说那些小国弱国,就是五大国,也只有中美两国有安置大批民众的实力,其他国家能安排一小撮人就不错了。
毛子的安置方案也不错,他们有地理优势,直接把人口分散到北极附近的冰原和冻原上,条件虽然艰苦了一点,但是这些地方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都是严寒的冬天,就连肆虐全球的虫群,都被这里的严寒赶到温暖的南方,比之热带温带,这里的安全性确实好得多。
受老毛子的启发,一些实力弱小的国家把目光瞄向了南极。
众所周知,南极的气温比北极还要低,那里不仅没有巨虫,就连外星人也只是利用南极的特殊位置登陆,成功登陆后根本没在南极附近停留,绝对不是一般的不待见。
可以说,在今天的地球上,南极是为数不多的乐土,许多国家开始向南极地区迁移,甚至一些私人势力,也开始向南极进发。
到南极去
这句话成了这段时间最流行的口号,反正南极那么大,怎么也能找到一处栖身之所。
不过南极的气候太极端了,看好南极的人不少,但是真打算住进去的只是一小撮人。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那里的环境不是一点半点的恶劣,在南极生存绝对不能缺了物资和装备,敢进南极的势力多少都有些实力,任何一项准备不到位,贸然进入的结果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一时间,各种极地装备全都成了抢手货,但是这玩意战前就不是常规装备,留存的数量很少,战后物资匮乏,根本就不可能生产,那些有志于立足南极的势力,只能想方设法组织人手生产建造。
外星舰队还需要几个月才能抵达地球,谁也不知道能在这段时间抢出多少装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终有资格进驻南极的仍然是极少数人。
第1457章见死不救
南极的环境很极端,而且极端有极端的好处,但南极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世人将目光投向南北两极的同时,还有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五大国,特别是中美两国。
他们或是拥有财富,或是拥有知识,或是与两国保持着极好的关系,他们对南极不屑一顾,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选择。
这一群人迅速行动起来,或是联系北都,或是联络华盛顿,实在走不通这两个国家的路子,也能退而求次,联系其他基地集团国家。
只要这些国家提供庇护,不管提什么条件,他们全都可以答应。
拥有大量地下基地的国家只有中美,但是理论上,所有基地集团的成员国都是月球国际基地的拥有者,基地集团内部早有定论,明确各国向国际基地派驻人员的比例,这一点就是华盛顿都不敢乱来,以免引起其他成员国的集体反弹。
也就是说,只要有能力获得任何一个基地集团成员国的庇护,就有迁居月球的机会
一哥虽然对外宣称月球不比地球安全到哪儿去,可实际上是个人就知道,如今的月球几乎就是个超级要塞,再危险也比地球强得多地球不是没有防护,而是面积太大军队又太少,有限的防卫力量分散开之后,防御强度远远不如月球。
不得不说,这些有关系的家伙如意算盘打得挺响,但是如今各个国家自身难保,哪有多余的力量伸出援手除非是那种特别牛掰的科技大牛,否则很难得到各国官方的援手。
最终的结果,是如愿以偿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被各国拒之门外。
不拒不行,本国的民众还顾不过来呢,哪有能力管这些外来户
嗯,中方和美方的条件相对宽松一些,接收的人也多一些,但官方接收的每一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比如生物科学方面的顶级专家;再比如合金方面的资深学者。
拥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学者只是极少数,得到各国庇护的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