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2 / 2)
以桓皇剑殇为首,大内总管仇黎仇公公相伴,皇后戚姬、西宫虞姬、三大皇妃、贴身禁卫等依照各自身份排列,紧紧跟随。理论上说,这个队伍是属于桓皇的私人阵容,所以没有及早排列等待,而是跟随桓皇一起入殿。
谕示一出,皇宫顿时寂静一片,落针可闻。唯有桓皇队伍行走的沙沙声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剑殇入座皇座,殿中文武百官齐齐拜倒,运气高喝,声响震耳洪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随着,殿外猛然掠起阵滔天参拜声,如滔天巨浪,声震王宫,冲霄而起,便是王宫之外也隐有听闻。
剑殇端坐皇位,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眼神深邃犀利平视,似乎能透视般看向无尽远之处
以剑殇的修为境界,感应数里远范围,跟亲眼目睹没什么差别,自然能遍观参与册封大典的大桓文武百官。
曾几何时
桓国开国之时,连最基本的文武百官都难以聚齐,因为有些职位,没有相应的人才担任。
如今
剑殇忽然发现,大桓皇朝的文武百官,竟然已经超过万人,而且最低级也是九品芝麻官,修为最差也是先天初期
这就是变化,这就是王朝和皇朝的差别
今天晚上还会有一更
第九百二十二章册封大典中
“朕起于微末,转战八方,历经铁血艰辛,于九龙郡浴血开国,定鼎九龙,名曰桓”
“后,南征北战,岭南抗越,南伐悍越,东战强龙兰斯舰队,西争周墓,北扬桓威希腊之行,震慑漫天仙神,瓦解西方诸国联军”
“今,桓国晋级为大桓皇朝,名曰大桓定都九龙城,名曰九龙皇都”
“大桓之立,众卿功高至伟,宣”
朝拜礼仪之后,正式进入“册封大典”程序,依旧是由桓皇剑殇揭开序幕,率先概述大桓皇朝的崛起之路。
不管剑殇愿不愿意,烦不烦,这都是必须的程序,于情于理,都无法省略。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大桓皇朝发展至今,也算是展露锋芒,威扬天下。但新加入的大桓官员,肯定比元老多得多,自然要清楚皇朝之路,否则岂会努力、期待、拼搏这跟大部分x二代不知前人拼搏之艰辛同理,也是种鞭策、激励、提醒
直到桓皇剑殇概述结束,便进入大桓皇朝上下十数亿子民最关注的阶段,正式的册封阶段。
仇黎仇公公手持一卷金帛走到金銮台正中台阶终处,摊开运气高喝:
“奉天承运,吾皇诏曰:
戚懿,贤良淑德,端庄得体,仁行于世,功于社稷,万众拜服封仁懿皇后,享皇者果位,赐皇印金绶,掌花仙殿,镇万花谷,母仪天下。钦此”
注:正式皇后之册封,内容颇长,全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歌功颂德,这里简化
“呼”
戚姬神情一振,雍容华贵锦衣下的曼妙娇躯微微颤抖,连续做了数个深呼吸。激动莫名。
多年来,不管是桓国还是大桓皇朝,戚姬都是有实无名,一直是大桓皇朝文武百官默认的“后”。即便是桓皇剑殇之前就明言过,事到临头,戚姬还是激动不已,不仅仅是为了得封“仁懿皇后”,主要还是桓皇剑殇的最终认可。
帝皇无妻。
从感情、国事、名分等综合性来看,如果帝皇有真正的妻子。那就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后、皇后、帝后,一个国家的女人群体中,站在最巅峰之处的那个人
“拜见仁懿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召完毕,仇公公却不是等待戚姬接旨,而是迅速拜倒高呼,并双手托起印有“大桓帝玺”的御旨诏书。
册封大典之中。宣诏的仇黎仇公公,自然是代表着桓皇。
在封建主义君主制国度。名义上,皇后和皇者平级,一个执掌国家中的男人群体,一个执掌国家中的女人群体;一主内,一主外。所以戚姬受封“仁懿皇后”,享有的是皇者果位。执掌另制的皇印。实际上,因为人情世故,皇后会比皇者差那么一点点,具体差距多大,就看情况而定了
但是。不管是名义,还是人情世故,代表桓皇的仇公公都必须向“仁懿皇后”跪拜,这是对于母仪天下的皇后的尊重、谢意。
即便是在男权社会,以华夏神州的传统来说,也并非完全轻视女性,何况皇后不仅仅是皇者之妻的意思,也有一国之母的意思在内,仇公公的跪拜,也可以算是对“母亲”的跪拜。
珠环翠绕,雍容华贵的戚姬缓缓上前,接过诏书,转身面向大桓皇朝文武百官
“拜见仁懿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之内数百大桓重臣齐齐拜倒高呼,声震大殿,回荡皇宫。
“拜见仁懿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声响未落,大殿之外数万大桓文臣武将紧随拜倒高呼,声传皇宫,回荡皇都。
“拜见仁懿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宫声响未落,皇宫内禁卫军、御林军,皇都内戍城军、大桓军士,甚至是部分大桓子民,也纷纷拜倒高呼,声震九龙皇都,直冲九霄,回荡天地。
“轰隆隆”
天地震动,风起云涌,笼罩九龙皇都的大桓国运霞云,剧烈变动,一个淑逸闲华的母性虚影凝聚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