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之江山美人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样的情况直至几十年后,曹丕称帝才真正改变。

如今王旭等不了几十年,也没有几十年时间去弱化汉朝四百年的影响,最好便是让众人远离朝廷这个词,迅速淡化。

这两个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因而他很是难以决定。

但此刻,郭嘉却突然语出惊人,说出迎天子对荆州无用,当然让其很是惊异,急忙问道:“奉孝可速速道来”

郭嘉沉凝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良久才接道:“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在于地方势力众多,实力分散,可如今荆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荆州每一寸土地都是主公率军平定,每一个官员都是将军府任命,军队主要力量集中在主公一人之手,如今已治理十余年,早连成一体,如何还需要朝廷来辖制”

“若是河北袁绍、中原曹操等辈,当然大为有利。因为他们的势力组建,多数都是朝廷之前所任的地方官员依附,并未能形成统一调度,各将军太守皆是自领部曲,并非全是其家臣。这时,若是有天子在境,那么便可慑服所有地方,使得更多人才、地域归附,可我们如何能行”

“东边袁术坐拥淮南,如今已全数交托亲信之手,朝廷对其毫无效力。江东孙坚与我等一样,乃是一步步打下来,部下文臣武将全是家臣,朝廷怎么让其家臣轻易归附至于益州,若借朝廷之威,或许能使其归附,但那本已是主公囊中之物,只待荆州恢复元气,便可挥军全取,何须借助朝廷威严”

“若真是借助朝廷拿下益州,那些太守、将军如何处置陛下若欲任命太守,主公又当如何处置若完全置陛下于不顾,那么与李傕郭汜等辈何异岂不反倒影响主公爱国忠君,仁德齐天的美名”

“我荆州如今自成一体,若迎陛下南来,不但将过去多年努力营造的体系付之一炬,更徒增变数。甚至来一大批无能的百官公卿,那当如何是好这岂非毫无用途,徒自给自己增添制肘。”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郭嘉停顿片刻,才一字一顿道:“因此,若非天下局势大定,属下反对主公迎天子”

王旭还没听完时,已如醍醐灌顶,陡然被郭嘉点醒,暗暗思量

是啊,我现在迎天子干什么益州早晚是囊中之物,麾下文武都是一个个家臣,即便曾经的诸侯刘表等人,都不是依附,而是被击败后诚心折服,成为家臣般存在。

如此一来,迎个小皇帝外加一群唧唧歪歪,随时可能蛊惑人心,给荆州文武洗脑,动摇团结,指手画脚的文武百官来白养着干什么这不是拿钱养别人来虐自己的傻蛋吗

这么一想通,王旭心中兴奋,终于开口表态:“奉孝此言有理”

沮授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可似乎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见王旭神情也大为兴奋,思虑片刻又忧郁地接过话道:“主公,奉孝所言也有道理,可主公若不迎天子,必有北方强豪相迎,若是袁绍、曹操等辈抢先,将来以此制衡,争得先机该如何是好不论怎样,名义上总需服从朝廷,任命太守或刺史等大员,终究需上报朝廷,才能名正言顺”

“公与多虑了”王旭既然已经想通,自然不在乎这个,开解道:“我荆州既然是铁板一块,便不惧这等事情,今后任命大员,只需上报朝廷便可,至于其是否答应,与我何干难道他还能任命一个人来夺权吗只要得到百姓支持,遍施仁德恩威,天下奇能异士也会前来投奔的。”

闻言,沮授张了张嘴,还是没再多说,虽然心中不赞成这样完全无视大汉朝廷,但终究默默认可。

谁也没料到,更没想到,郭嘉的建议多么重要,王旭这个决定又是多么正确。

荆州文武很多都与沮授一样,他们虽然心念汉朝,不赞成无视朝廷,但却默认了这样的振兴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默认的东西越多,大汉这个词也就变得愈加遥远。当他们多年后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俨然已是一个成熟国家体系后,大汉便轻易从他们心中离开。

若是没有这个决定,迎来小皇帝,哪怕再无用,可他依旧在那里立着,无时无刻告诉众人,他即便没有实权,可仍代表着至尊之位,若想真正全面转变,恐怕就要像历史上的曹魏一般,等到第二代人主事才有机会,因为他们从小就无视皇权,也没有汉朝这个国家概念和归宿感

王旭当然无法想到这么远,此刻见沮授也认同,当即笑道:“那好,便决定不迎天子,但我必须带少量兵马去司隶走上一趟”

“主公这是为何”郭嘉与沮授疑惑。

王旭高深莫测地笑笑,缓缓伸出两个手指:“一、为堵天下百姓悠悠众口。二、我不迎天子,也不欲曹操迎到,即便让袁绍迎,也比他好”

第四百九十二章袁绍的烦恼

王旭决定带部分兵马去司隶,阻挠曹操挟制天子,得到了郭嘉和沮授两人一致赞同。

早先,他们不能理解王旭为何超越常理般忌惮曹操,但经过上次唐子山一役,再观察当下曹操在中原打出的局势,使他们完全体会到了曹操的可怕,已将其定为荆州第一大敌。

自荆南兴起义兵以来,虽一路坎坎坷坷,却也从未遭受唐子山一役般惨败。

那一战,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来看,都是一败涂地。当时若非中原局势不明,曹操无力久驻荆州,恐怕未必能等到力挽狂澜之机。相比较起来,尽管河北袁绍实力更为雄厚,但危险性却小一些。

因此刻临近年关,天下各地无不偃旗息鼓,三人争对当前局势商议一番,最终定计。当由王旭书信一封,劝袁绍营救天子,同时只要曹操一动,便立刻抢先出兵司隶。

此后,王旭挥毫疾书,当场洋洋洒洒写下长达两千余字的书信,但此事并没有公开,其余文武全不知晓。此后一个多月,年关前后,荆州皆安定无事,繁忙的文臣武将也与家人齐聚,享受难得的安逸时光。

河北,冀州魏郡郡府,邺城

冰冷的北风呼啸,刺骨般寒冷,下着鹅毛大雪,给大地铺上一层亮丽的银装,即便是袁绍那奢华的议事厅,也同样无法全然抵御风寒。武将还好,身上的战甲掩盖了内里的衣物,但文臣们却是裹着厚厚的棉衣。脸上的皮肤因寒风的侵蚀而紧紧收缩。

袁绍的帅位铺着厚实的虎皮。其人身上则穿着狗毛长衣。这些年的征战,在其脸上增添无数风霜的痕迹,与当初诸侯讨董时的他相比,已显得更为成熟。

此刻,他正拿着一张白色绢帛,威严的目光扫过厅中每一个人的脸庞。“诸公,今日召汝等前来,是因为荆州王子阳来信。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