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7(2 / 2)
这种人物,要么被人追杀,要么被人供奉,绝没有一天安宁日子可过。
“篡命师”的存在,让人惶恐,生怕被他们看透了命途,篡改命途,这种人甚至比神迹师都要稀罕,都要可怕。
“师弟,带他去钟鼓塔吧什么时候能敲响晨钟暮鼓,什么时候再来见我。”
片刻后,空见仙师沉吟了一声,大袖一挥,整个人化作一道玄光,凭空消散。
见状,姜易一脸愕然,只觉得这老头神神秘秘的,说话也不说清楚,简直是一头雾水。
同样惊愕的还有蜃楼宫宫主和赤足仙师,他们的表情似乎已经说明的问题。
“晨钟暮鼓这这未免也太刁难人了吧”
蜃楼宫宫主拧着眉头,一脸凝重之色。
赤足仙师也傻了眼,不断的扯着自己的胡须,一脸古怪的道:“不对啊师兄不是这么绝情的人啊”
听到二人这一副绝望的表情,姜易更加诧异了。
“什么是晨钟暮鼓啊”姜易忍不住问道。
赤足仙师不禁长吟,摇着头道:“那是仙曌山的两件古物,都是师兄从仙河大世界中带回来的。因为仙曌山是极东方向,所以每天的第一缕晨光首先会经过仙曌山。这个时候,晨钟敲响,意味着新一天的起始。”
“而那暮鼓之意,则是象征着旧一天的终结。晨钟暮鼓敲响一次,就是在说一个轮回生灭的玄奥之理。只不过,这晨钟暮鼓一向都是我师兄在掌控,别人根本就无法敲响它们。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让你去敲响晨钟暮鼓,这个考验的确太难了”
听得此言,姜易心神大震,脑海之中思绪飞转,惊骇异常。
没有想到,敲响这晨钟暮鼓,还有如此深奥的意义。
如果姜易没有记错,这赤足仙师也是在听到暮鼓之声,这才结束一天的课程,让门下弟子散去。
这也是象征着一天的终结么
虽然姜易还没有见到晨钟暮鼓,但听赤足仙师这么一说,他便感觉到无穷的困难了。
“姜易,我们走,回蜃楼宫”
蜃楼宫宫主沉着脸,一脸森然,抓住姜易的肩膀,便要带他离开。
“宫主大人,你这是作什么”
赤足仙师连忙上前拦住了二人,一脸惊诧的道。
“做什么空见仙师这不是欺负人么以姜易的修为,如何能敲响那晨钟暮鼓,赤足兄,我问你,你能敲响晨钟暮鼓么”蜃楼宫宫主郁闷得不行。
闻言,赤足仙师一脸尴尬,老脸微微一红,不好意思的扫了姜易一眼。
“咳咳这个师兄说过,能不能敲响晨钟暮鼓得看缘分。我这不是没有缘分么”赤足仙师无奈的苦笑。
姜易心中轻叹了一声,看来赤足仙师都没能敲响晨钟暮鼓,这个挑战真的很艰巨啊
可若不能完成这个挑战,姜易此行目的也就失败了。
第四百零六章晨钟之秘
姜易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
他天生多磨难,似乎早已经习惯这种事情的发生,反而对于这晨钟暮鼓显得极为感兴趣。
一钟一鼓,象征一个轮回。
不觉间,姜易脑域中似乎有一丝顿悟,但偏偏十分模糊,虚无缥缈,又真切的存在着。
姜易只觉得,倘若把这一层窗户纸给捅破,对自己的精神锤炼,以及思想觉悟一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
神感、神印、神位。
看似三层境界,实则只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顿悟,只要把整个过程领悟通透,这三层境界甚至可以一气呵成,一通到底。
实际在洪荒纪元之初,根本就没有这么详细的划分,整个炼道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要结成道果,凝成神位,渡过凡劫,也就意味着炼道大圆满。
因此,这炼道期,看似境界九重,实则只有三道难关。
姜易有种感觉,此刻的自己虽然停留在神感境,但若能得到空间仙师的指点,说不定就一气呵成,一步登顶,达到神位境。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自我猜测。
但无论这猜想是否属实,姜易都要去试一试。
即使再有挑战性,若不去尝试,成功几率为零,尝试之后,即便失败,也能不留遗憾。
一念及此,姜易也就不再纠结。
“劳烦赤足前辈带我去看一看那晨钟暮鼓”姜易道。
闻言,赤足仙师神色微微一怔,皱了皱眉,打量着姜易,却见得姜易一脸郑重,没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
“好随我来吧”
赤足仙师也不废话,领着姜易走出了古殿。
蜃楼宫宫主摇头一叹,也是无奈的跟着二人一并离开。
晨暮山,极东方向,一座漆黑的神塔孤芳自赏,绽放着淡淡的灵光,宛若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时时刻刻的警醒着魔道宗门,这是仙门地盘,你们不要越雷池一步。
这座黑塔巨大,塔顶竟是一片平坦,宛若平原。
这塔顶纵横有千丈,除了一钟一鼓,空无一物。
这一钟一鼓相隔着数百丈,分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阴一阳,法则守恒。
而地面上,则是划分出了一条阴阳线,若是从天空俯瞰而下,会惊讶的看到这圆形塔顶上,就是一个阴阳鱼,也就是俗称的八卦图。
在阴阳鱼的鱼眼之处,正好摆放着晨钟暮鼓。
这是一个强大的灵阵,而且并非人力所为,这灵阵沟通天地自然,接引仙河大世界,力场强大得惊人,即便是蜃楼宫宫主这种顶级强者,都很难打破这力场平衡。
姜易明白这一点之后,心中也是为之骇然,脑海中念头飞转,又有不少的顿悟。
“这就是晨钟了。”
在赤足仙师的带领下,姜易来到了一座巨大的青铜大钟面前。
这座青铜大钟足有三丈三尺高,直径超过一丈一尺,比一般门派的钟鼎都要大了不少。
在这钟鼎四周,布满古老的佛家梵文,甚至有些咒印都已经老旧得看不清晰了,而最让姜易震撼的是,这钟鼎上刻画着一尊半身,半披袈裟的佛陀。
这佛陀非比寻常,修得三十二相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