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2 / 2)
此次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其中精兵十万,辅兵二十万,可能会大败而归,甚至是全军覆没。但是赵朴不在乎,不能打仗的军队,留着也是浪费粮食。
只有血战一场,才能消除恐金症。
为了消除恐金症,即便是一半军队覆灭在外,也值当了。
只要是经历血战回来,哪怕数量很少,也是灭金的火种。只要精心培养,火种迟早会变成燎原之势。
公元1130年1月7日。
这一天,曾经是金军攻破汴梁的时刻,是靖康之耻,也是大宋的国耻日。
在这一天,大宋皇帝陛下,要祭祀祖先,北伐伪齐。
在杭州城的大街上面,全是杭州的百姓们,正在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召开。
经过了扩建后,杭州已经有了一丝帝王气象,道路宽敞,人口剧增,繁花似锦,更有一直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近卫军的扈从之下,大宋皇上将要带领着大宋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马队,经过扬州城,绕了一圈之后,向着城外出发。
此时万人空巷,看热闹的队伍一直排到了郊外,此时就等着皇上露面。
这个时候,金国的秘卫首领素衣也带着几个乔装改扮的下属,站在人群当中,伸长了脖子在等赵朴出现。
正得意的时候,整齐嘹亮的军歌声忽然响了起来。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满腔热血燃烧,拼死一战决矣尽灭女真胡虏,复我大宋江山。王侯无卑贱,封侯就在今时。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抗击女真,收复幽云,复我天朝”
这是宋军军歌
在激情的高唱下,一排排穿着铠甲明亮的将士出现,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在河东激战过,参加过扬州保卫战,血战过襄阳,都是老兵,也是八字军最为精锐一部。
这些将士,最大特点就是年青,年纪最大不过三十多岁,有些仅仅十六七岁,他们多数出身贫贱,在宋金之战前夕,多是最底层的百姓,只是在宋金之战后,快速崛起,官位飞速上升。
方今乱世,正是拼杀的时候,去考个秀才从微妙小吏做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还不如当个带兵官,没准就能搏个前途出来。
这是草根的崛起路线
“这些兵,是精锐”
素衣是带兵打仗的行家,一眼就看出眼前这几千近卫军战士,是精锐中的精锐,身上有股萧杀之气,有着冷漠之气,远远看着使人不自觉心中发寒。
第358章阅兵
本来大街上还人声嘈杂,当近卫军唱着军歌走出来时,不由得被这种浑厚激昂的歌声给震撼了,心中产生一种共鸣感,热血为之沸腾。
随着司仪一声令下,那些早已做好的炮手们,立时间点燃礼炮,顿时间天空一片明亮,发出璀璨的颜色。
而此时杭州城之中的居民们以及各地专程前来观礼的人早已是挤满了大道两旁,说杭州城万人空巷丝毫不为过之,就连不易抛头露面的女子,也有不少偷偷的溜出了家门,混入到了人群之中,挤在大道两侧。
赵朴登基的仪式,是在南京应天府,草草举办。
那时为了应对危局,一切从简。
而这次阅兵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展现皇帝威仪,是为了弥补上次登基仪式的简陋的遗憾。
因为人太多了,又要防备踩踏事件,提前在大街两旁划出了界线,并且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派出了兵将设防,凡是观礼之人,都必须要站在线外,这才没有让看热闹的民众拥堵住了大街。
从皇宫左侧响起了一片雄壮的口令声,紧接着便响起了一片金鼓之声,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而此时,赵朴出现在了城楼上。
“吾皇万岁万万岁”
立时间,近卫军发出如同滚雷一般的吼声,一些文官忍不住有种眩晕之感,只觉得心神受到震撼。文官们都自诩知兵,兵将也见识了不少,可是当今天看到近卫军的威风之后,才知何为强军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较就看出强弱。这不仅是装备上,训练上的差距,更是气势的差距。
三千近卫军出场,全都是一色的黑衣黑甲。身上都穿戴着板甲,一些人手中都拿着一杆杆大旗,颜色各异,有许多已经破烂不堪,但是明眼人却可以看出来,这些大旗都是金军的战旗。
这些年来,八字军激战金军。缴获的战旗。
每杆大旗,都代表着八字军的征战历史,有无数英魂为之付出。
这是战功的显示,自豪的本钱。
“威武”
一些百姓立时欢呼起来。
而此时,素衣却是脸色发青,这些都不是作假。都是真正的战功。每一杆旗帜,都是金军的耻辱。
三千步兵之后,是三千骑兵。这些骑兵是宋军最精悍的一部。
每个骑兵背后是一件黑色的披风,头顶上的各色翎羽表明着军阶,统一的战甲,整齐的服饰,马鞍右边皮鞘之中是马刀。在马鞍左边是狰狞鬼脸的骑兵盾,一杆长枪握在手中,武装到了牙齿,没有人怀疑这是花架子,每人身上无形之中都流露出了杀气,也这是百战之兵,唯有杀戮无数,破敌无数。才能展现出来。
每个骑兵,脸上都带着面甲,面甲是一张鬼面,狰狞可怖,好似地狱中爬出的恶魔。
这股骑兵,有名为鬼面军。
坐下的战马,整齐划一。安安分分的朝前行进,使得队形显得丝毫不乱,煞是让人觉得其威武异常。
近卫军骑兵队的出现,再次引起了文武官员们的一片喝彩之声。骑兵在这个时代,是战争之王。谁拥有骑兵,谁就等于拥有战争主动权。
素衣的脸色再度变化,这些骑兵论及精锐,远远不如女真骑兵,同等数量对决,女真骑兵可以完败,但是不要忘记,这些骑兵成军时间很短,不足三年。在短短时间内,达到这种程度,很不简单。
况且,战争从来没有单独独斗一说。
往往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弱点。
这些宋军骑兵,独战女真骑兵可能必败,可是再配合上宋军步兵,二者合一,未必不能占据上风。
而最惊讶的是,这些骑兵身上,有股悍不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