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国际制造商 > 分节阅读 206

分节阅读 20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等显示器全部开始工作后,工程师抄起对讲机道:“起飞”

“嗡嗡嗡”

旋桨的声音通过无线接收机传导进会议室,再通过保真音响发了出来;

随着无飞机起飞,会议室里10几名高管工程师,目光紧紧盯住帧数传导数据;

帧数是画面检测的一道重要程序,一般一张图片就是1帧,25帧就达到实时效果,也就是画面看着流畅。

比方说电影画面,流畅至少是有25帧的;

而此时监控上跳跃的却是55帧s;

56帧s;

54帧s;

看到这一幕,在座的工程师惊喜不已,有几个年轻工程师,甚至双手紧紧握了起来。

不怪他们开心。

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看电影25帧s刚好在流畅的范畴,超过这个帧数视线就会模糊;

就像我们坐动车一样,速度太快了,你视神经传感器来不及解析,反馈到大脑的自然是模糊的光影;

而此时此刻呢帧数已经远远超过了25帧s,但是画面依然非常清晰流程,多出的帧数哪去了自然是用在画面补偿上。

说得再简单一点,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被光传感器完美解析到无人机的cu里,看到的就是超清实时画面。

超清实时画面啊,这是多少无人机专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一点上无人机的云台相机早就做到了几千万像素的水平,但是有什么用没有传感器帮你完美解析,你就不可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看看那些航拍的画面,让你永远有一种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的感觉;

再看看现在大荧幕上呈现出来的超清画面,根本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是一个量级的

手拿对讲机的工程师说道:“再飞高一点。”

48帧s;

46帧s;

45帧s;

“最大马力。”

37帧s;

39帧s;

36帧s;

“变频”

44帧s;

41帧s;

43帧s;

经过40分钟的航测,所有数据都向众人展示了光传感器强大的解析能力。

王韬直接站了起来,一拍桌子道:“漂亮”

“太棒了”

“厉害厉害”

“啪啪啪啪啪”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

王韬激动的说:“天义确实很了不起啊”

看着多屏显示器上面的超清画面,所有人都大点其头。

激动之下,王韬拿出了手机,翻找到韩义电话拨打了出去,还顺手按了个免提。

电话刚接通,里面便传来了韩义萎靡的声音,“王总,早上好啊”

王韬看了眼手机顶部的时间,已经9点钟了,哈哈笑道:“韩老板,你这是刚起来啊”

电话里韩义呵呵笑道:“昨晚上吹风了,今天脑袋有点疼。”

王韬真心实意的关心道:“那就好好休息一下。实验什么时候都能做,还是身体要紧。”

韩义嗯了声,问:“王总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吗”

王韬兴奋道:“告诉韩老板个事,今天大疆a1型无人机航测了。”

本来声音有些萎靡的韩义,提高了两个八度,问道:“噢,怎么样啦”

王韬开心道:“好非常稳定光传感器的解析能力真的非常强大”

一连几个排比句,把韩义给说笑了,“王总满意就好。”

王韬由衷道:“韩老板,说真的,什么时候给我签个名啊,以后我就是你的fans了。”

韩义哈哈笑道:“好啊有王总这样的粉丝,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那就一言为定了。等下个月去金陵,一定要给我签名。”

“行,你过来了我请你喝酒。”

当天下午,大疆无人机就把行测画面公布在其官网上了,其清晰流畅的航测画面,让所有大疆用户都叹为观止。

很快有人把航拍视频转载了出去,其中重点介绍了光传感器在其中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

顺着这股热潮,dji光型无人机,还没开售便已经火爆了起来,销售热线已经被国外渠道商打爆了;

官网跟国内唯一指定销售商单十一,订单也是纷至沓来。

就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韩义却生病了。

昨晚上连惊带吓,再加上吹了冷风,早上起床后脑袋就跟炸裂般的疼。清水鼻涕不停的往下流,上床裹着被子,还是有些瑟瑟发抖。

本来想着打个电话给谁的,可又怕兴师动众。

最后还是拖着沉重的脚步、一个人去了医院

第344章人面桃花相映红

韩义很少感冒,但每回感冒都来势汹汹,可能上午还龙精虎猛,下午就变成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

本来还打算开车去医院的,结果下了楼梯整个人一丝力气都没有,只好蹒跚着脚步去了小区门口的社区诊所。

昏昏沉沉上了二楼的“重症室”,然后就跟死过去一样,躺在床上连睁眼都不行。

量体温,41°;

之后打退烧针,然后吊水;

到了中午12点多,烧退了,但是整个人还是一点力气都没有,连说话都困难。

医生是个60来岁的小老头,面白无须,说话和和气气,见到韩义这样就说:“小伙子,你这体质不行啊,以后可要加强锻炼。”

“我一直有锻炼。”

“那怎么会这样呢你做什么工作啊”

“搞技术研究的。”

正在帮隔壁床上病人检查体征的小老头,“噢”了一声,道:“你应该是长期用脑过度了,多吃点补脑的坚果类食品。”

“嗯,知道了。”

聊了两句小老头下楼了,过了会一个30来岁的护士上来帮临床病人吊水,然后又下楼了。

此时病房里显得特别静谧,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