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聊斋游记 > 分节阅读 16

分节阅读 1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不去行不行”

“不去她还会来的哦”

听着这话,祝英台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咬了咬牙:“我去”

柳凭笑着说道:“这就是了嘛,不是有我保护吗”

祝英台连忙说道:“那奉常你一定要好好保护我”

柳凭道:“你这样子可没什么说服力变成妹子摸样再说比较有杀伤力啊。”

“滚。”祝英台一个字就回绝了柳凭的贪心要求。

“好吧好吧,我保护你就是了,连个玩笑都开不了真是的。”柳凭耸耸肩膀,显然有些遗憾。

二人带着剑,离开了房间。

一路上,沉默不语,柳凭觉得气氛有些尴尬。

反倒是祝英台的嘴角一直浮现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甚至都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傻笑什么”

“什么叫傻笑”祝英台不满的哼了哼,然后说道:“我在笑,我先前百般担忧,如果我的身份泄露的话,会引起多么大的震动,没有想到根本没什么事嘛”

“那是因为我的接受能力较强。如果是别人的话,恐怕会与你割席断交了或者趁机要挟什么的”

祝英台道:“所以遇见奉常兄真是我的幸事呀”

“知道就好。”柳凭哼了哼,很快,二人来到了旧舍旁边。

此时已经是深夜,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四周,湿气极重。

“我想我知道她在哪里了。”柳凭盯着不远处的水泽说道:“在那水泽的下面,走吧,将她挖出来。”

“挖出来”祝英台再次吓了一跳:“施法消灭掉不就行了,挖出来干什么”

柳凭道:“当然是超度如果消灭不了的话,她跑了怎么办”

祝英台只能妥协:“好吧”

二人找来铁锹开始往下挖,不一会儿便露出了一具尸首,和先前那鬼婆一模一样。

看着她,祝英台头皮有些发麻,下意识缩到柳凭的身后,抓着他的衣角,但眼睛却丝毫没有移开,依然看着那具尸首。

噗嗤

柳凭将剑直接插进鬼婆的身体里。

仿佛一具水囊被戳破,伤口处不断涌出水来,和喷出的浊水不同,这身体里的水,竟全是清水。

柳凭闭上双眼,默念道:“太上敕令,超汝孤魂。鬼魅一切,四生沾恩。有头者超,无头者生。鎗殊刀杀,跳水悬绳”

随着咒语的念出,那尸首冒出的清水开始不断的蒸发,变成了一个雾人,形似一个老婆婆,悬浮在空中,缓缓向柳凭行礼。

在柳凭身后的祝英台瞪大了双眼,很是震惊。

闭上眼睛的柳凭仿佛知道眼前之景一样,朝那老婆婆点头示意。

口中咒语依然不停地念着:“明死暗死,冤曲屈亡。债主冤家,叨命儿郎,跪吾台前,八卦放光,湛汝而去,超生他方”

鬼婆开始慢慢的消散,竟然绽放出点点光华,向四周扩散。

“为男为女,自身承当,富贵贫贱,由汝自招。敕就等众,急急超生。”念完之后的柳凭猛地睁开了双眼:“敕就等众。急急超生”

哗那鬼婆彻底消失不见。

“搞定收工。”柳凭将坑三两下填上,对着还在震惊的祝英台道:“回去睡觉吧。”

“好了”祝英台终于反应过来,随着柳凭一起走。

半路上,祝英台问:“奉常,你是道士”

柳凭点头道:“嗯,小时候拜了一个邋遢道人为师,传授了我一点法术”

祝英台道:“这被我知道没关系吗”

柳凭道:“算是个秘密嘛,我知道了你的秘密,你也知道了我的秘密,不是很公平吗”

“嗯”祝英台点了点头,显然有些高兴,很是认真的道:“谢谢你,奉常,你真是个好人。”

怎么总是被发卡柳凭有些无言,一路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对于祝英台真的是女人,他还是觉得不错的,这就叫做金屋藏娇或者说用红袖添香来形容比较好

看着旁边的柳凭,祝英台不自觉的轻声笑了起来。小时候总希望能和男孩子一样,能够肆意欢笑,肆意闯荡,而不是呆在家中,红妆打扮,虽然生了一副寻常女子嫉妒的面孔,但她并不在乎这些。

只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心意活着,并且交到一个真正的知心好友,感觉到那安心的温暖,能够肆意倾诉彼此的心事与快乐或者痛苦。

与那周玉相处多日,虽然关系不错,但从未有那种安心,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秘密。就像是一个无形的隔阂,将双方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让她感觉到了深深的失望

可因为这次意外,似乎找到了一个知心好友

恍惚间,似是回忆起那传授自己术法的方士的沧桑面孔,淡淡的笑着说了什么话到底是什么话来着也想不起来,又懒得去想,思维渐渐缓慢,就这样迷迷糊糊含着笑意睡着了。

第二十四章似要倾诉一些愁苦事情

清晨洗漱,像是完全忘记了祝英台的女儿身一样,和以往并无区别,只是偶尔间的尴尬,还是发生了。

比如换衣服,柳凭并不了解这阴阳玄气无形诀能幻化到何种程度,便刻意的回避了。这也让祝英台明白,柳凭可没有忘记这件事情。但心中不管多么纠结,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无法回避的事实。

其实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那种程度,这柳凭的举止行为也是十分君子,加上昨夜还救了自己,所以祝英台并不觉得有什么。

笑嘻嘻的说着大可不必如此。但女人心海底针,柳凭也不知道这祝英台说的是真是假,真的就那么没必要吗

洗漱整理完毕之后,一起离开了宿舍,走向学堂。

当一声,钟声鸣响,诸多学子全部入堂,等待着教学的到来。

祝英台坐在柳凭的前面,王宏坐在柳凭的后面,和两个熟人坐在临近的位置,感觉到也算是不错,似乎又找到了当年上学的感觉。不多时教学便走了进来。

进来的教学夫子年纪很大,半白的头发,少说也有五十来岁了,可精神却很好,目光熠熠,嗓门也大,这堂内百多名学生,都听得清清楚楚。

说的是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所谓中庸,便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这理论很是完美,根源源于人性。

虽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却让下坐诸多学子感觉如浴春风,个个只觉得茅塞顿开。

作为一个现代人,起初柳凭对这些古代理论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