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7(2 / 2)
也不知是孙泽生的威胁有了效果,还是盛清华和蒋国鹏的游说起了作用,在当天,华夏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就恢复了向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供油,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重新恢复了生产。
又过了两天,三桶油在发改委,国资委等部委的主持下,正式组成了联合谈判团,开始和孙泽生正式协商新燃料、三号燃料的专利权授权的问题。
孙泽生这边也不甘示弱,抽调了大量的精兵强将,开始和联合谈判团进行谈判,双方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谈判,多番磋商之后,达成了正式的授权协议。
协议以孙泽生提出的五条为基础,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正。
其中,新燃料和三号燃料两者专利的特许权使用费最后定为了增值部分的百分之二十。比方说发改委确定了柴油和三号燃料的市场零售价,两者零售价的差价就是增值部分,这部分的百分之二十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形式,支付给孙泽生的未来之光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新燃料和三号燃料的零售价、批发价之类的价格,最后既没有让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得去,也没有让三桶油拿走,而是让发改委一把抓了过去。不过发改委也承诺会给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以及三桶油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
最后条款的达成,和孙泽生的期望值多少有些落差,不过总体来讲,他不吃亏。
以前,新燃料和三号燃料只有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生产,又因为宋嘉依占有着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的股权大头,孙泽生将新燃料、三号燃料授权给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的时候,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很低的。如此一来,他在这个上面赚不了什么钱。
现在不一样了,三桶油每年的成品油生产能力,不计算国外的部分,也超过了千万吨。即便是以一千万吨计算,其中一半转化为新燃料和三号燃料,每吨增值一千元,那么孙泽生就可以得到十亿元的特许权使用费。
这些都是最低的估算数字,实际上凭借三桶油的贪婪,他们不把新燃料和三号燃料的价格制定为汽油、柴油等的两倍、三倍等价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孙泽生获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将会更多,势必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感谢xy的月票,谢谢。未完待续。
第439章有好处
求订阅,求月票。谢谢。
最后条款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的供油问题,不过和孙泽生要求的有很大的区别,三桶油只肯承诺每年给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提供一百五十万吨的油料,再多的话,就不肯给了。
三桶油在国内的成品油生产能力,有一千多万吨,给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一百五十万吨,大概相当于将其中的十分之一给了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量不算多,但是对于习惯了垄断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三桶油来讲,能够把这么大的份额给了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已经是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此外,发改委原则上同意在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允许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到国外投资,直接在国外生产和销售新燃料、三号燃料。至于出去的时机,发改委承诺为三桶油什么时候出去了,银河第一燃料有限公司也有了出去的权利。
最后条款的达成,有很多条款远远地低于孙泽生的期望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着新燃料、三桶油巨大的市场潜力,三桶油不得不放低了身段,在他们长期霸占和盘踞的市场蛋糕中,切了不算小的一块儿给了孙泽生。
这对孙泽生来讲,可以说是个不小的胜利了。换言之,孙泽生一直渴望能够成为国内的第四桶油,他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孙泽生很清楚一点发改委和三桶油肯让步,除了市场和技术的因素外,他和靳媛媛即将联姻,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至于他在国外组建雇佣军,是不是也是一个原因,孙泽生还不能够肯定,不过不管是不是,孙泽生以后都要加强雇佣军的建设。
这段时间,对孙泽生、宋嘉依、三桶油还有发改委、国资委等来讲,是一件关系到他们未来经济收益多少的大事件,但是对广大的非国有企业来讲,引发zhgyg文件引发的太空热依然在持续不断的发酵之中。
在和孙泽生进行谈判的时候,三桶油不止一次提到希望和孙泽生共同组建太空公司,一起开发太空资源。无一例外,孙泽生都找借口推脱掉了。
孙泽生知道,如果和三桶油合作,那么他就可以和三桶油以及隐藏在三桶油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双方以后可能会抱团发展,成为同盟,从这一点来讲,和三桶油结盟,是有好处的。
但是和三桶油结盟,并不符合孙泽生的利益。
一方面,三桶油已经定型,背后有什么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既定事实,他们在三桶油乃至国内的政坛、商圈中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势力更是根深蒂固,孙泽生和他们结盟,在整个结盟的组织之中,只能是从属地位,很难占据主导地位。孙泽生不喜欢听命于人,参与到一个注定他无法主导的组织中,任人摆布,他宁肯不加入。
另外一方面,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些以古生物化石沉淀形成的化石能源,毕竟只是一次性能源,储量是有限的,在未来的几十年,肯定是要开采完的,到时候,三桶油没有了原油、天然气等资源,就没有什么底气了,跟这样很有可能没落的企业结盟,不是什么好事。
孙泽生以后还计划在新燃料、三号燃料之后,不断地推出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一旦结盟,势必要和三桶油分享,这并不利于孙泽生利益最大化,也不利于他掌控他推出的新能源。
总而言之,和三桶油合作组建太空公司,构成事实上的联盟,对孙泽生来讲,弊大于利。况且,孙泽生还在观望国内的市场以及政治风向,在他看来,现在远远不是在国内建设太空公司的好时机。
当然,不在国内建设太空公司,不代表着孙泽生不会提前做准备,一方面,他继续加大力量,建设位于刚果金和南苏丹的两个卫星发射场,另外一方面,孙泽生开始推进太空公司有关人才的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张立的新文化培训中心承担,大规模的培训牵涉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培训费谁来出。
想把一个普通人培训成为合格的卫星发射场的员工,或者是太空公司的员工,所需的花费是非常大的,单独地承担一两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培养的数量成千上万的时候,就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
张立在和沈月兰商议后,草拟了一个方案,然后报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