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2 / 2)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可能帮到张立的人,都想得到张立的身子,而是她只是个在校的学生,还没有获得知名导演的赏识,接触面比较窄,在她能够接触到的有限的人中,她判断不出来谁对她有欲望,谁对她没有欲望。
孙泽生笑了笑,“别急,我又没有说不帮你。”
“你肯帮我,真是太好了。”张立明显松了口气,她的纤手在胸口拍了拍,薄薄的衣服上面,那道弧形的凸起一阵乱颤,令人口干舌燥。“快说说,你又准备了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呀”
孙泽生摇了摇头,“剧本就算了。我又不是神仙,刚写了一个剧本出来,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又撰写出来另外一个。”
他这句话,敷衍的成分居多。天机星3000中的电影成千上万,只要孙泽生愿意,电影剧本要多少有多少。只是他不太想引人瞩目罢了。
“没有剧本,那我演什么呀”张立问道。
“你想过唱歌没有你的外形条件不错,嗓音也很有特点,而且在迎国庆文艺汇演那样的场合,你要是能够唱一首好歌,要比表演一个未必能够抓住人眼球的情景短剧更加有利。”孙泽生说出了他的分析。
张立犹豫着说道:“唱歌我行吗再说,你又不是专业的作曲人,你能够写出来那种一曲成名的歌吗”
孙泽生苦笑道:“张立,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想打击我,还是看不起我”
张立连连摆手,“你可千万别误会,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跟你说实话,在同龄人中,我觉得你是最值得信赖的,真的,要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不找别人,单单找你了。”
孙泽生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跟你计较了。你带笔和纸了没有带的话,拿给我。”
张立连忙从她随身的包中,取出了一个巴掌大的记事本,还有一杆粉红色的圆珠笔,“这个行吗”
孙泽生点了点头,他接过记事本和圆珠笔,埋头在记事本上写了起来。
前世的时候,孙泽生有一定的音乐常识,自己又是个音乐爱好者,专门记过不少谱子,况且,他前世就算是个音乐盲,这世有天机星3000中存储的那么多的名歌名曲,让天机星3000将之谱写出来,简直就是弯下腰捡东西那么简单。
孙泽生不知道张立是否懂得五线谱,他用的是简谱,也就是常见的数字简谱。很快,他就把一首歌完整地写了下来,递给了张立。
“你拿去看看是不是适合你。”孙泽生把记着歌词、歌谱的记事本递给了张立。
张立将信将疑地接过了记事本,她的专业虽然是学表演的,但是也受过相当的声乐训练,没有多才多艺的能力,她也考不上燕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爱意如潮”张立呢喃出歌曲的名字。“这歌听着怎么像张信哲的爱如潮水呀”
“别光看歌的名字,看看它具体的内容。你自己哼唱一下。”孙泽生说道。
张立先把整首歌看了一遍,当时眼睛就是一亮,她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干脆把墨镜摘了下来,她那张充满了古希腊美感的容颜又露了出来,散发出摄人的魅力。
“嗯”张立低声地哼唱着,很快就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之中。
几分钟,张立将整首歌哼唱了一遍,她抬起头,宛若秋水的眸子熠熠生辉地看着孙泽生,“这首歌真是太棒了。孙泽生,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太喜欢它了。”
孙泽生笑了笑,能不棒吗这可是经过后世检验的经典歌曲,曾经流行一时。“你觉得棒,就好。”
张立又哼唱了一遍,“孙泽生,不知道我是不是理解错误这首歌,我怎么感觉好像就是为你那个爱情故事配的一样,两者简直就是丝丝入扣,那个故事要是拍成电影,再配上这首歌,至少能够增色三成。”
孙泽生竖起了大拇指,朝着张立比划了一下。
张立猜的不错,这首歌确实是那部电影的主题曲,张立能够想到这一点,证明她还是有些头脑的,不是那种胸大无脑的女人。
第01章三个条件
大家多多支持呀,再差四个位置,就能上主站首页的新书榜了。
张立像是收藏绝世奇珍一样,把记着歌谱的记事本收到了她的包中,然后她看着孙泽生,“这首歌,我要了。就像刚才说的,你开价吧。无论什么代价,我都答应。”
张立刚才把大话说了出来,这会儿还真怕孙泽生狠狠地宰她一刀,要是孙泽生再提出一份比较非分的要求,她都不知道是不是该答应下来。
看着张立紧张的样子,孙泽生不由好笑,“你担心什么,我又不是吃人的豺狼。”
“你不是豺狼,也差不多了。”张立在心里面嘀咕了一句,一个电影剧本,你就能开价五十万,这首歌也便宜不了。“孙泽生,你赶快说出你的条件吧,也好让我悬着的心早点落下来。”
孙泽生伸出了三根手指头,“想让我把这首歌给你,我有三个条件。”
“这么多好吧,你说吧。”张立小脸垮了下来,她就知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尤其是在孙泽生这里。
“第一个条件,你要给我两万块。
第二个条件,如果徐云津肯拍那部电影的话,这首歌就是那部电影的主题曲。
第三个条件,如果有唱片公司看中这首歌,想发行唱片,还有如果有人邀请你进行商演,唱这首歌的话,我要你获得收益的四成。
当然,我所说的收益,单单指的是这首歌,你如果因为其他事情,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则不在此列。”
孙泽生掰着手指头,把他的条件一个紧跟着一个,说了出来。
张立的美眸盯着孙泽生,“我发现徐云津真的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孙泽生,你真的不像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更像是一个浸淫商场多年的商人。什么时候都不忘把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