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377

分节阅读 37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而在上海被拿获的则是北洋出身的老兵油子,前不久刚刚被裁撤出军队。他参与谋杀宋教仁是因为宋教仁密谋策划二次革命,推翻中央政府,所以他想为四万万同胞除去此元凶大憝。随着审问的一步步深入,他与总理秘书洪述祖商议刺杀宋教仁的来往函电也逐渐浮出水面。

很快,两名凶手的供词以及与洪述祖之间来往函电作为案件主要证据,被分别发给大总统府、参众两院、国务院、各省都督、民政长以及各大报馆。国民党报纸是全文刊登,而新中国党和北洋系媒体则是极力辟谣,并进而指出宋教仁遇害是国民党内讧,死于自相残杀,这些证据纯属捏造,目的是想栽赃陷害。对此全国民众的反应是,如果证据属实,那么赵秉钧乃至袁世凯都难脱干系;至于孙元起,应该不会参与到这件事中,即便那名学生真的是凶手,那也是个人行为,和孙元起无关。

或许,这就是好名声的益处吧

证据公布后,孙中山马上中断在日本的访问,迅速返回上海,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召开会议,极力主张以武力讨伐北方,为宋教仁报仇雪恨;并把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理解为意在扩大北洋军队,企图以武力解决南方革命势力。国民党应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先发制人。

但国民党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比如黄兴就倾向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在他看来,以现在国民党手中掌握的武力,北伐根本毫无胜算。现在国会正在召开,宋案的证据又在我们手中,如果真要想为宋教仁报仇雪恨,那就携带证据北上在国会中弹劾赵秉钧乃至袁世凯,岂不事半功倍,更加稳妥

当然,以黄兴为首的法制派和以国民党籍国会议员为中心的政党政治派因为主张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被居正、马君武、李烈钧等人毫不留情面地冠上了“亲袁派”的罪名,并加以严厉批判,甚至威胁开除党籍

至于内阁总理赵秉钧,被泼上污水之后,不得不发表通电为自己辩白。可惜收效甚微。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他不得不向袁世凯提交了辞呈。

听说赵秉钧提交了辞呈,孙元起反而忐忑起来:这三件事搅和在一起,完全就是政府军事、财政、政治全面崩盘的节奏如果袁世凯批准赵秉钧辞职,提名自己担任总理的话,自己能应付得了这么复杂的局面吗

第四一八章逢时长揖便论兵

事情发展就像墨菲定理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就在孙元起忐忑不已的时候,袁世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批准了赵秉钧的辞呈,然后迅速提名孙元起为内阁总理。国会也一改以往拖沓的节奏,三两日工夫便高票通过了该项提案。就这样,孙元起成为继唐绍仪、赵秉钧之后民国第三任内阁总理,也是正式国会选举出的第一届总理。

孙元起本来以为自己得知担任总理的消息后会紧张、惶恐,没想到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反而心平气和。一个人独自在书房里沉思良久,随后发布了就任总理之后的首道命令:命蒋志清迅速交卸四川总督职务,尽快进京就任海军总长;空出的四川总督,由晋督阎锡山接任;陕督赵行止调至山西,甘督张育和调任陕西,甘肃都督一职由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程子寅接掌。所有调任官员只准携带五名随员,限十日内到任交接,违者严惩不贷。

发完电报,才派人请来杨度。

甫一见面,杨度便喜气洋洋地长揖贺道:“百熙今日当选国务总理,杨某这等淮南旧鸡犬也与有荣焉本当略备薄礼以表恭贺,奈何百熙突然命人相召,匆匆之间不及筹办,还请恕罪。”杨度如此高兴,除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原因外,还在于他是孙元起担任总理后召见的第一人,由此可以看出孙元起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孙元起连忙扶起杨度:“皙子何时变得如此俗套”

两人把臂走进书房之后。孙元起才苦笑着说道,“宋遁初遇刺一事。孙某还没有脱开干系,如今又把孙某捧到总理宝座上。袁项城这不是要抬举孙某人,分明是想把孙某架到火炉去烤啊现在这时候,国内有白朗举事、孙中山倡乱,国外有英国占据片马、俄国提携外蒙,再加上财政入不敷出,总理是那么好当的么依我看,这个总理就是个驴屎蛋。外表光鲜亮丽,其实里面一团烂草”

杨度摇着折扇道:“总理职位是个驴屎蛋也好,是个金元宝也好,百熙你现在既然身为总理,就不能再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那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听过百熙是高票当选总理的。既然国会议员如此信任你,你总该做些事情以示报答吧”

孙元起叹息道:“孙某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现在局势糜烂如此,纵使孙某有心报国,恐怕也无力回天啊”

杨度“哗啦”合上纸扇:“百熙找杨某过来,该不会就是为听你抱怨的吧”

孙元起这才振作起精神:“让皙子见笑了孙某请皙子过来主要是未雨绸缪,想与皙子一起把近期国内外大事梳理一下。先拿出个大致的处理章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在此之前,要和皙子通报一个经世大学中国政策研究院和美国相关智囊团前不久刚刚得出的结论。”

见孙元起态度严肃,杨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