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334

分节阅读 33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而在此时,北京参议院内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程度。

因为黎元洪军事上失利、方维在鄂西拥兵自立以及新中国党的鼎力支持。共和党议员在参议院会议上变得有恃无恐,一再要求黎元洪北上,亲自到参议院中接受质询。新中国党虽然情绪上没那么激动,但态度却很坚决,那就是黎元洪必须立即辞去副总统、湖北都督职务。

迫于参议院压力,黎元洪不得不端正姿态,从湖北发来长电对张振武案前因后果进行说明,并请陆军总长段祺瑞代替自己在参议院中接受议员们的质询。

8月21日,参议院就张振武案举行第一次正式答辩。

一大早参议院门外就猬集了各路新闻记者,共和党和新中国党议员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给段祺瑞点厉害瞧瞧。而同盟会、统一共和党的议员则一副坐山观虎斗的神情,仿佛是来听出精彩的好戏,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暗地里使绊子、打闷棍的可能。

议长吴景濂感到压力空前,生怕再发生申包胥哭秦廷、孙大圣闹天宫的闹剧来。会议一开始就严正声明道:“此次陆军总长段芝泉先生受副总统黎宋卿先生委托,来到参议院接受议员质询,是我参议院成立以来第一等大事,充分体现中华民国的法治精神,各位议员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行使权力,在会议期间不得大声喧哗、哭笑吵闹,不得目无纲纪、无理取闹,不得胡乱发言、扰乱秩序,不得总之,任何人在质询提问之前必须要获得议长同意,才能起身发言。违背会场纪律者视为蔑视参议院,将被勒令当即退场,不得参与本次质询”

说到这里,吴景濂刻意扫视了张伯烈、李肇甫、孙发绪等几人一眼,然后接着说道:“参议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依法享有立法权、任免权。在段总长到来之前,已经获得大总统府、内阁、参议院乃至黎副总统本人的同意,程序上合法,参议院予以认可。如果诸位议员没有疑问的话,那就有请段芝泉总长登台答辩”

段祺瑞闻言昂然走上前台,环顾四周之后才尖着嗓子说道:“段某向来对贵院有着十二万分的崇敬。此次受黎副总统之托,前来接受贵院的质询,段某在惶恐之馀也感到几分荣幸,所以一定会按照黎副总统的来电,选择可以宣布的内容,对诸位议员的质询认真回答。如果贵院对有关答复不满意,黎副总统日后还会有电报过来;一旦得到黎副总统的电复,段某将再次详细报告进行解释。”

张伯烈立即举起手臂:“议长,我有问题”

吴景濂见他举手发问,眉头不由得一皱,却也找不到阻止的理由。只好答道:“请讲。”

张伯烈大声说道:“请问段总长,你刚才所言选择可以宣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参议院的质询,难道不该据实回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么如果仅根据电报上的只言片语。选择可以宣布的内容来敷衍塞责,不如直接发电报给参议院便是,何须段总长亲自出席段总长如此不尽不实,却又口口声声说对本院抱着十二万分的崇敬,如此前后矛盾,岂非形同掩耳盗铃、欲盖弥彰”

段祺瑞也是才思敏捷之辈。当即答道:“段某所说的选择可以宣布的内容,是指张春山将军的罪行都是他在担任军职期间所犯下的,无一事不关乎军务。既然事情关系到军事机密,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前,段某自然不能随便公开。还请贵院多多谅解”

彭允彝起身怒斥道:“军事机密原本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公民人权,如今事关国法、人命。军事又何来机密可言难道军事机密比国法、人命更大如果不说清楚这个军事机密,你们可以今天用它掩盖杀害张春山将军的事实,明天就能用它来屠戮天下百姓古有奸臣以莫须有三字铸成千古冤狱,难道你们打算用军事机密四字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吗”

段祺瑞道:“这位议员可能有些误会维护公民人权是国法,难道依据军法判决罪犯、军人保守军事机密就不是国法张春山将军是民国军人,他的罪行违背军法,自然要由军法从事而且张春山将军在判决前。湖北军政府已经在武昌已经开过军法会议,证据齐集;而且判决手续也已经在武昌通过,不过由中央执行而已。有何不妥之处”

四川参议员李肇甫问道:“请问段总长,湖北军法会议由谁召开、有谁参与”

段祺瑞答道:“由黎副总统主持,湖北军政府主要高等军官都有参加。”

李肇甫又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春山将军在第一次入京的时候,就曾被大总统府、国务院任命为蒙古屯垦使,之后返回湖北筹措蒙古屯垦事宜。请问段总长,湖北军政府什么时候有权力审判中央任命的蒙古屯垦使了”

段祺瑞道:“呃首先,张春山将军的罪行都是他在担任湖北军务司司长时期所犯下的。由湖北军政府收罗证据、召开会议并做出判决也在情理之中;其次,他正好身在湖北,黎副总统又身兼参谋总长,由黎副总统主持军法会议也未尝不可;第三,黎副总统曾致电大总统府。审批结果经过大总统府、陆军部、军政执法处复核认可。”

李肇甫叱道:“强词夺理那我再问你,湖北军法会议是在张春山入京之前召开,还是在入京之后召开”

段祺瑞道:“入京之前吧”

李肇甫又问:“如果军法会议是在张春山入京之前召开,为何不在武昌行刑,反而拖延到入京后五六日才动手”

段祺瑞道:“张春山在湖北名声较大,部下又较多,恐怕生出祸乱。迫不得已,我们才行此缓军之计。”

李肇甫再问:“如果真的是这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