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去哪儿找”杨度问道。
“学校啊,文学院、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很有学问的”孙元起对学校的学生很有信心。
杨度以手扶额:“你这是添乱的吧”
孙元起只好试探着问:“那麻烦皙子您亲自出马薪金什么的,都是你说了算。”
杨度无奈地点点头:“好吧”
过了段日子,杨度真帮孙元起找来好几个幕僚,一个名叫杨永泰,字畅卿,三十出头,广东人;一个名叫沈翔云,字虬斋,才二十来岁,浙江人;还有一个叫陈训恩,字彦及,也是浙江人,更年轻,才二十岁。尽管孙元起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不过他们的到来,确实让众人肩上胆子轻了不少。
但在杨度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依照他的设想,内阁大臣总也该有十多二十位幕僚吧孙元起除了无语之外,只能任由他去折腾:反正咱有银行,不差钱难道十多二十个人的薪水还付不起
此刻,孙元起一边看情报,一边眉头深锁。作为众人心中的幕僚长,杨度问道:“百熙,有什么问题”
孙元起忧心忡忡,抖了抖手中的电报纸:“根据消息,湖北高等工业学堂、两湖师范学堂很多学生参与了这次起义。鏖战一夜,也不知有没有多少学生伤亡”
杨度摇着折扇:“沙场无情,枪炮无眼,打仗本来就是你杀我、我杀你的。即便有了伤亡,又能怪谁”
孙元起道:“那我们总该做些什么吧”
杨度摆摆手:“如今武昌局势已经暂时平静,下一步要看朝廷怎么走。至少未来十天内湖北不会发生大规模战斗。我们要做的,就是等。”
“等”孙元起有些疑惑。
杨永泰在边上搭话道:“不错,就是等等着看看朝廷会派哪些军队南下平乱,又会派谁出京督师。如果是抽调江苏的第九镇、第十三混成协、第二十三混成协以及河南的第二十九混成协、安徽的第三十一混成协,编调成军至少也要十多天时间。如果是抽调北洋新军,只怕涛贝勒、朗贝勒、荫午楼指挥不动,那时候便是袁项城出山的良机,少不了又是一番争权夺利。总之,我们只要静观其变就好。”
既然大家的意思都是等,孙元起也只有等下去,反正他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
刚过了一天,便获悉朝廷要抽调北洋新军南下的消息,按照杨永泰的说法,袁世凯快跳出来了。如此一来,历史似乎没有任何偏差。
就在这天傍晚时分,孙宅里来了一位稀客:美国驻华代办,卫理wiias先生。
第二五二章龙子龙孙尽麻稾
自康格先生于1905年去职后,美国驻华公使已经换了两任,但无论是之前的柔克义,还是现在的嘉乐恒,都与孙元起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逢年过节经常走动,连带着对这位卫理先生也不陌生。
孙元起听说他来访,急忙迎出来:“哟,卫理先生,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如今工作不该很忙吗”
前些日子,驻华公使嘉乐恒回国述职,所有事务都暂时交由卫理负责。所谓大使馆,其实就是驻在他国的公开情报局。时下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各种情报纷至沓来,作为负责人的卫理应该很忙才对。
卫理笑道:“来拜访孙先生也是我的工作之一啊。当然,如果能有幸聆听到您对微观世界的精彩描述,以后我会花更多时间前来拜访的。”
孙元起之前已经大约猜到卫理的来意,进屋奉茶后,便直接问道:“威廉,美国政府对于中国湖北发生的军事冲突有什么行动”
卫理耸耸肩:“扬克,你是知道的,只要不损害美国公民的利益,联邦政府无意干涉别国内政。”
孙元起心道:见鬼去吧什么叫无意干涉无意干涉的前提是没有足够的利益。嘴里头却说:“那威廉你的个人看法呢”
卫理斟酌片刻才答道:“这次武装冲突显得很有组织和领导,尽管爆发的很突然,但就目前的情报来看,在此之前,他们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周密的筹划。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自太平天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叛乱,因为此次叛乱不仅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军人参与,而且得到了江南各省士绅的某种支持和默许。政府的平叛行动则受到各种因素掣肘,缓慢而低效,这也会助长叛乱的规模。”
“那你认为外国干涉的可能性有多大”孙元起问。
“迄今为止,滞留在武昌的各国公民侨属均受到悉心尊重。而且他们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曾给各国领事馆发来照会。表示如果他们掌握政权的话,所有清国之前与各国缔结的条约依然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承当,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居留在军政府占领区的各国人民财产,也一律加以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各国似乎没有干涉的理由。”卫理摆出一副新闻发言人的模样。
孙元起冷笑道:“有没有理由,还不是看你们需不需要再说,理由对于你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卫理耸耸肩:“尽管不重要,但我们有时候需要用它来说服政府和议会。”
犹豫片刻,他又低声说道:“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先生公开表明,如果中国政府请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出面,并同意立宪派的一些改革。则叛乱会因为失去矛头而被轻易粉碎。袁世凯先生在训练新军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看起来他便是制止叛乱浪潮、争取不忠诚军队、与叛乱首领达成协议的唯一人物。”
孙元起道:“朱尔典先生对袁项城有好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如此公开表态,未免也太露骨了吧”
卫理没有回答,接着说道:“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