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218

分节阅读 2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袁世凯随手把电报纸递给了赵秉钧:“让唱戏的都停下吧昨晚湖北新军起事,已经攻下武昌,湖广总督瑞心如瑞瀓、第八镇统制张虎臣张彪败走汉口,国家有事了。”

庚子国变以来天下颓势已显,大有群雄逐鹿之势,但真正有准备、有预谋的。不是革命党,也不是立宪派,而是袁世凯,他不仅对军队、官场进行了渗透,还通过梁士诒等人插手金融,通过王锡彤、周学熙等人染指实业。当然,也包括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

从很早以前,袁世凯就有目的的在全国范围内布置暗探。构建自己的情报机关。被迫退隐之后,更是在洹上村私设电报房。一边钓鱼养病一边掌控全国动向。保路运动爆发,袁世凯日益密切关注国内的政治形势。在武昌起义短短几小时之后就收到情报。也在情理之中。

听闻湖北新军起事,座上众人相顾失色,顿时失去了饮酒的兴趣,开始与边上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倪嗣冲弹了弹手中的电报纸:“一甲子前,洪秀全、杨秀清等贼子金田起事,祸乱江南半壁,正好成就曾文正公万世功勋,只恨他癞龙不愿登天。如今湖北新兵闹事,收拾乱局非大帅而谁大帅,您东山再起的时候到了”

袁世凯摇摇头:“诸位,此乱非洪、杨可比,不可等闲视之”说罢起身,转入后院。

赵秉钧、张锡銮等人相互对望一眼,纷纷起身跟了进去。

进了内院,左右都是嫡系,倪嗣冲说话更加肆无忌惮:“大帅,眼下天下大乱,民无所归,捷足者先得。如今北洋各镇新军正在滦州秋操,只要大帅登高一呼,诸军挥戈南指,京津直隶唾手可得。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黄袍加身自开新朝,大事须臾可成。这个时候,大帅你可不能犹豫”

袁世凯背影一僵,半晌才转过身:“我袁某世受国家恩遇,安能行此悖逆之事丹忱,这里都是深交故旧,信口开河倒也无妨。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岂非陷袁某于不忠不义之地此种大逆不道的话语,以后休要再说”

众人被训斥得一时语塞。

倒是实业家王锡彤毫无顾忌,朝袁世凯拱拱手:“当今朝廷亲贵用事,贿赂公行,亡国指日可待。即便湖北新军不闹事,大帅出山匡扶社稷,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吗”

袁世凯沉吟良久,才摇摇头:“不能。如今朝廷积重难返,亲贵遍布中枢,稍有改革便触怒当权,动辄得咎,任谁也是无计可施。天之所废,谁能兴之”

王锡彤不客气地反问道:“那大帅为何还要匡扶清室”

袁世凯冲京师方向拱拱手,一脸忠义之色:“既然时势如此,袁某唯有托孤受命、鞠躬尽瘁,做个大清的死臣,以报皇天后土之恩”

王锡彤道:“秦汉以来专制王朝,从不允许有功高震主的大臣,即便周公、霍光之类的纯臣也难逃谤毁,何况大帅与皇室颇多过节古代君臣同是汉族,尚生仇隙,何况大帅与皇室汉满异族只怕最后不仅做不得忠臣,连自己身家性命也难保”

袁世凯勃然变色,大声说道:“我已经五十有三,不能再做革命党,我也不愿克定、克文等子孙辈做革命党”

倒是边上一直没说话地赵秉钧琢磨出了袁世凯的心思:“丹忱兄所言之举风险极大,大帅弃之不用,乃是洞见一切”

倪嗣冲有些不满:“北洋各镇都是大帅一手带大的,对于大帅奉命唯谨,简直是如臂使指。内阁里除了皇室载颋、载泽、载洵、溥伦那几个废物点心,学务大臣孙元起只会教书唬弄洋人,陆军大臣荫昌只能指挥动身边几个仆人,司法大臣绍昌、理藩大臣寿耆就会耍嘴皮子功夫,邮传大臣盛宣怀已经垂垂老矣;而至关重要的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外务大臣梁敦彦等四人都是大帅的至交好友。如此内外齐心,能有什么风险”

赵秉钧道:“丹忱兄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正如大帅先前所言,项城袁氏世受国家恩遇,如果学曹孟德从孤儿寡妇手中取得天下,肯定要被后世诟病的。

“其次,虽然大帅在北洋新军中恩泽颇深,可军中元老姜翰卿姜桂题、冯华甫冯国璋等人的心思我们还没有吃透。万一举事,他们要跟我们对着干,怎么办

“第三,尽管大帅在内阁中颇有亲旧,可是各省清廷旧臣还有许多,比如两江总督张千里张人骏、东三省总督赵次珊赵尔巽、云贵总督李仲仙李经羲、陕西巡抚升素庵升允等均具有相当的实力。我们一旦操之过急,很有可能成为天下督抚的众矢之的。

“第四,北洋军力目前还没有进入长江以南,即便我等辅助大帅问鼎成功,那也不过是江北半壁,南方仍需要用兵讨伐。

“第五,南方如今立宪之风浓重,未来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我等不如辅佐大帅先表面维持清室,坐山观虎斗,看看朝廷和南方立宪派、革命党究竟谁更厉害,他日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袁世凯深深地看了赵秉钧一眼,笑骂道:“奶奶个熊的,看来你们都是黄汤灌多了。老子能不能咸鱼翻身还八字没一撇呢,你们倒替老子操心起来了。咸吃萝卜淡操心赶紧滚回去睡觉去。”

众人其实笑道:“大帅,属下真的喝多了,这就回去躺尸”说罢一哄而散。

就在彰德府洹上村众人喝酒听戏的时候,在湖北武昌谘议局,革命党人也在筹划着未来的打算。不过相对于袁府诸人的老谋深算,这些革命党人简直幼稚的可笑。

当然,这也不能怪革命党人。孙中山等人最初在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时,就只想着摧毁旧制度,没有想过如何建设新国家。后来经过汪兆铭等人的提醒润色,终于提出了施政纲领,但同盟会从上到下没几个人有从政经验,写出来的“三民主义”倒有大半属于纸上谈兵。

武昌起义,最初不过是革命党花名册被清廷查获,几十个心虚的青年兵丁害怕逮捕被杀而冒死一搏,谁想最后居然闹出了那么大的场面

参与革命的青年军人都是些小兵,正军校类似于今天的连长、副军校排长之类的下级军官都没几个,更不用说正参领团长、副参领营长之类的中级军官。等第二天攻下湖广总督衙门之后,他们在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