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1 / 2)
,一身重孝。难道府上有人过世没听说啊
孙元起问安之后,小意地问道:“叔祖父,您这是”
“哦,不是孝钦皇太后、德宗皇帝宫车晏驾么”老大人不以为意地答道。
“不是只要穿孝二十七天么”孙元起在湖北的时候也实实在在地替清朝送了一回终。
孙家鼐闻言微微一笑:“呵呵,按照惯例,普通官员确实只需要穿孝二十七天。只有皇亲贵戚或蒙先帝恩宠者,在宫车晏驾时才会赐予穿孝百日的恩典。”
孙元起心中暗道:这是什么狗屁恩典
“汉人之中,除了南房行走朱益藩、吴士鉴、郑沅、袁励准外,只有军机大臣大学士张南皮之洞、邮传部尚陈苏斋璧以及老夫三人而已。老夫有幸忝在其列,实在是皇恩浩荡呐”说着,老大人还强支起身体,朝紫禁城方向拱拱手。
孙元起很难体会到老大人的那番忠君之心,只好岔开话题:“叔祖父,您老最近身体如何”
“就这样啦,估计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老大人有气无力地答道,旋即盯着孙元起,“百熙,你回京城几天了有没有去军机处和学部”
“我回北京有四五天了,还没有去军机处和学部呢”见老大人要飙,孙元起连忙解释道,“大清惯例,不是三个月内到任即可么我是十月十八日接到圣旨的,打算春节过后便去接任,不会耽搁的”
“你糊涂”老大人还是飙了,厉声叱责道,“光绪三十四年到任和宣统元年到任,这能一样吗待会吃完饭回去,赶紧准备准备,明天到军机处和学部报到”
“是,是,是”在老大人面前,孙元起只有臣服的份儿。
老大人这才面色稍霁:“之前,百熙你也署理侍郎一段时间,但署理终究和本官不同。而且我朝侍郎又与前朝有所不同,你知道有哪些不同么”
在湖北的时候杨度就给自己恶补过这方面的知识,此时面对老大人的考校,孙元起是丝毫不怵:“有三点不同。第一点,官阶更高,前朝侍郎是正三品,本朝为从二品。
“第二点,本朝侍郎和尚一样,可以单独上奏。如此一来,尚就很难箝制侍郎。
“第三点,本朝侍郎除了分左、右之外,而且还满汉分开。这样算的话,一部之中就有四位侍郎。”
“不错,”老大人难得露出赞许之色,“只不过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朝廷为了预备立宪,重新厘定官制,便改革各部均设侍郎二员,不再分满汉。你说的第三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孙元点头。
老大人又嘱咐道:“正因为本朝侍郎有单独上奏之权,所以侍郎又有小尚之称。然而,小尚毕竟不是尚。侍郎与尚之间尽管只有咫尺之遥,其实却有天壤云泥之别。所以,你在部里一定要尊重管部大学士张南皮和尚荣实夫,结交同仁,善待僚属,不可恃才傲物、恣意妄为”
“是,侄孙记下了。”
“还有一点,最近京城有些不安稳,你到部里一定要谨言谨行,少说少做”老大人犹自不放心,“听说你要搬到城里来住那就好以后有什么事儿,记得先来我这里,让我过过目。明白没有”
第206章城中桃李愁风雨
二零六、城中桃李愁风雨
次日,孙元起先去拜访管理学部大学士张之洞。
果然如老大人所言,张之洞也得了“穿孝百的恩典,浑身上下披着缟素、戴着重孝,形容却比在湖北时憔悴许多。孙元起见了,连忙上前请安:“下官拜见中堂大人”
张之洞挥挥手,强笑道:“老夫知道你惫懒脾气,不愿给人磕头就不要在那里装模作样啦说是给老夫磕头,谁知道你在肚里腹诽老夫什么”
孙元起顺势从地上爬起来,笑嘻嘻地答道:“下官给香帅磕头,绝对是真心实意,哪敢有一丝腹诽”
张之洞一边接过孙元起递上的湖北土产,一边说道:“百熙有心了不过你和老夫倒还真是有缘哪,老夫在湖北,你到湖北任提学使;老夫回了京城刚一年多,你也回了京城,还在同一个衙门。”
“我这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孙元起拍了一记马屁,“不过跟在湖北比起来,香帅你可清减不少。军机处事务繁杂,在操劳国事之余,香帅要注意养体惜福才是”
此话好像戳中了张之洞的软肋,他脸上顿时阴晴不定,半天才长叹一口气,再说话时已经换了个话题:“百熙,你筹建的北平铁厂现今如何啦”
筹建北平铁厂过程中涉及到征地、拆迁等问题,没少麻烦张之洞这尊大神。而张之洞素来喜欢搞大项目、大建设,对兴办钢铁工业是鼎力支持,期间出了不少力,此时询问也在情理之中。
孙元起答道:“铁厂前期筹建非常顺利,铸造冲压车间已经开始试运行。至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等车间,估计得等到明年年中才有希望投产。”
“有了汉阳铁厂的前车之鉴,你们北平铁厂倒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张之洞捋着胡须说道。
张之洞所称的“前车之鉴”,其实就是后世政绩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外行指挥内行。当年张之洞刚到湖北担任湖广总督时,洋务运动在全国方兴未艾,为了紧跟潮流,他决定搞个大项目来吸引中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