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0(2 / 2)
老赵的笑容顿时一僵,搬东西的保安动作间也有些沉滞。
孙元起看见倚在门旁、烧包地摇着扇子的杨度,便问道:“贤子,人人见我,都说我是产房传喜讯升生了。衙门里有没有得到准确消息,说我升到哪里去”
“学部,左侍郎。”杨度笑吟吟地扇着折扇。
“学部,作是狼老爷,这是什么官有多大在哪里”老赵连忙追问道。
学部左侍郎这官是干什么的、有多大,孙元起一时半会还真没办法向不识字的老赵解释清楚,只好含糊地说:“左侍郎嘛,就是比尚书小一点,比右侍郎大一点。无论如何,是在北京,过几天我们就一道回去”
“要回北京咯”保安们一齐欢呼道。
老赵家里的听了,扯起围裙角就开始擦眼泪,哽咽着说道:“老爷,俺去叫后厨加菜。”
“终于回京城咧”老赵咂着嘴说道:“要说,湖北麦子做的馍馍,就不如北方麦子做的好吃,俺都馋好几年了”
保安们七嘴八舌地说道:“老赵叔,等回了学堂,俺请你连吃三天馍馍”
“馍馍算啥,要说俺最欢喜的,还数学堂里的暖气炉子。这武昌夏天热吧寒天冷得也邪乎,每天晚上一进被窝,俺就开始想学堂的好了”
孙元起此时才真切体会到这群山东汉子对北方的思念。是啊,江南虽好,毕竟不是故乡
第204章劝君更尽一杯酒
二零四、劝君更尽一杯酒
得知孙元起高升的消息,后厨使出了十二分力气,仓促之间,竟把晚饭做得极为丰盛。
老赵夫妇和保安们在偏房里面用饭,隔了那么远,都能听到他们欢呼雀跃、推杯换盏的声音。孙元起和自己的几个幕僚则在正堂落座,席间明显安静许多。幕僚们知道东翁即将离开湖北,都到得特别齐,连一直很少露面的陈乾生也难得地出现在酒桌上。
见酒菜齐整、各就各位,席幕僚杨度率先举起酒杯:“先,让我们恭贺大人荣升学部左侍郎”
众人一起举杯:“恭贺大人荣升学部左侍郎”
“谢谢诸位”盛情难却,孙元起唯有满饮此杯。搁下酒杯,这才接着说道:“这回职位变动,其实是拍马屁、吹牛皮换来的,算不上真本事。好比是偷来的锣鼓,敲不得、打不得。你们的道贺,我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大人此言差矣”章士钊道,“所谓当官,无非是做事、做人。大清官场素来有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说法,认真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能取悦上官,如何能取悦于万千士民如果处理不好与上官的关系,又如何能处理好僚属、臣民之间复杂的纠纷呢所以说,要想做事,先要做人。大人在湖北政绩斐然,是为善做事;又能得到上官赞许肯,是为善做人。做人、做事兼擅,荣升是水到渠成,大人何愧之有”
众人听得一齐点头:“行严说出我等心中所想”
杨度此时又举起酒杯:“这第二杯酒,是恭贺大人成为大清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汉人侍郎”
孙元起端着酒杯,有些疑惑地看着杨度:难道清代还有这样的吉尼斯纪录
杨度先干为敬,然后才慢慢解释道:“大清官场中,汉人和满人是大不一样的。满人可以凭借世袭、门第,年纪轻轻就当上高官。比如振贝振,二十八岁就能做商部尚,三十一岁任农工商部尚。再如崇实,翰林院散馆后两年之间,就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至正三品户部左侍郎。”
“满清皇族子弟几岁、十几岁当皇帝、做亲王郡王也多得是,尚、侍郎算得了什么”陈乾生插话道。见大家都盯着他,他连忙喝掉杯中酒:“抱歉抱歉,皙子兄请继续。”
“至于我们汉人,虽然也有世袭、捐纳等进入仕途的方法,毕竟是少数,终究还以科举为正途,而科举中又以进士为正途。古语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足见中进士的不容易。自立国以来,大清共开科112次,考取满汉进士两万七千名。这些人具体年龄难以尽知,不管从各科状元中可以窥知一二。”杨度抽出折扇,开始得瑟:“这114位状元中,夺魁时一半以上都已三四十岁。最年老的当数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状元王式丹,当时已经五十有九。而最年轻的,襄公敏中、戴文端公衢亨和潘文恭公世恩三人,都才24岁。然而,于文襄公、戴文端公任侍郎时已四十开外,只有潘文恭公是三十三岁任礼部右侍郎,与大人一般年纪。但大人是学部左侍郎,左侍郎本来就在右侍郎之上,学部次序又在礼部之前,所以大人还是稳胜他一筹的
“当然,进士中还是有更年轻的。据说前明的乔庭桂十五岁便中了进士,真是骇人听闻我大清自然也有不少年少才俊,据我所知,朱文正公珪便是十七岁中进士的。他在112科、近三万名进士中足以占据前三之位,不过他当侍郎时已经年过五十了。
“在道、咸年间,士林多以点翰林为仕官捷径,认为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十年可官至侍郎。然而这又谈何容易惊才绝艳、官运亨通如曾文正公国藩,从翰林院散馆到担任礼部右侍郎,也花了9年时间。何况其他人即便如此,要想在三十三岁前任侍郎,也必须在二十三岁前翰林院散馆,即二十岁前中进士。这十多年里,家中还不能有亲人去世,因为一旦守丧,少不得又要耽搁一到三年工夫。
“一来二去,就让你成为了大清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汉人侍郎为了这个,还不值得干一杯么”
算你狠孙元起只好苦笑着把杯中酒喝掉。
刚吃了几筷子菜,杨度又第三次举起酒杯:“第三杯酒,祝愿大人步步高升,早日得展胸中锦绣”
“蒙您吉言”孙元起不再反抗,直接干杯。
林纾放下酒杯,缓缓地说道:“照此看来,大人他日可为黑头公啊。”
黑头公包黑子么
“黑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