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157

分节阅读 15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没错,魏默深就是历史书上编写海国图志的那个魏源。这位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藏书史上也是位鼎鼎有名的恶人。

首先,他喜欢偷书。据龚自珍跋泰山刻石残字一文记载,他旧藏的琅挪刻石和玉版十三行拓本都被魏源偷走,以至龚自珍特地写下这段话,最后说道:“万勿令此一类朋友入斋中。”魏源南下的时候,他南方的一个朋友直接说道:“贼来了”默深行将南来,季氏有言曰:“盗不远矣。”

其次,他经常撕书。这是清末另一位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即现在经世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号直山在藏书十约中记载的,说魏源借朋友的藏书,见到应抄的部分就裁害下来,以原书见还。所以叶德辉认为他“太伤雅道。”而且“心术不正”。

“那学校图书馆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孙元起赶紧问道。

第一八七章满架堆床是五车

“怎么没有”。王国维道,“为此,我们已经取消了所有校外人员的外借:即便本校学生,现在也只能外借嘉庆元年以后的书籍,每次限两册。其余都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读。

“即便是普通借阅,也要事先凭借有效证件和有效保人办理借阅证。每次借书,都要在书后的借阅卡上登记姓名。借阅者在借书时,要检查图书缺损情况。如果发现损毁,除了登记,还要追湖上一个借阅者的责任:如果没有发现,而下一位借阅者发现出现损毁,则追究此借阅者。损害者除了以后禁止借书外,还要进行赔偿和罚款。”。“为了防止墨水污损书籍,图书馆提供铅笔,严谨携带其他笔墨进入图书馆。“至于部分珍贵的宋元刻本、海内孤本、稿本、抄本、校本等,则已存放在终文楼,而不是现在的求新图书馆,借阅手续更为正式。”。

新建的大图书馆,因为朱志尧创办的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捐款一万两白银,故取名为“求新”孙元起明白王国维话中“更为正式”的意思:如果你不是关系够硬、脸面够大、需求不够迫切,那是一定借不到这些珍稀善本的。

尽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面向公众对知识的需求,而不是什袭珍藏,可现在变成这个局面,孙元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谁让咱们中国人多呢人一过百,形形色色。总有那么些人,想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占点小便宜。

公园里怒放的鲜花,他觉得漂亮,就想折几朵回去插在花瓶里,妆点自己的小家:池塘里洁白的天鹅,他觉得好吃,就想抓几只回去烹调一番满足自家的口腹之欲;图书馆里精致的图书,他觉得好看,就想偷几本回去摆在书架上,显示自己的博学所有举动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蝇头小利,至于其他人如何,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虽然这此上升不到民族劣根性的层面,或许应该算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小人物生存智慧吧

大年三十,却说这些令人郁闷的话题确实有些不合时宜。孙元起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坏了大家的情绪,便转而问:“静安兄,图书馆新一年的资金应该到位了吧你们有什么打算”王国维这才有此笑意:“过完年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跟仁和丁氏继续谈价争取买下八千卷楼的全部藏书。”。

八千卷楼,并不是藏书只有八千卷,而是藏书楼的主人丁国典追慕他祖先北宋丁曲藏书八千卷的雅事,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可惜这座建筑在咸丰十一年既毁于太xx国之手,要说太xx国这个x教组织,在毁灭古代藏书方面确实战功赫赫。他们一开始造反就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于是,一场文化劫难开始了

攻城略地之后,发贼上下对书籍是大加破坏和糟蹋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拨得藏书论担挑,行过侧泅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藏书楼更是他们焚烧破坏的主要目标,四库七阁中的南三阁,无一从他们手上逃脱。除此之外,李恕“木握轩”。、甘福“津逮楼”。、陈船“向山阁”。、阮元“灵隐书藏”。、蒋光煦“别下斋”。等著名藏书楼,都在劫难逃。

太平军主要盘踞的三江、两湖地区,正是清代人文荟萃之地,全国藏书十之六七都在这里。经过此次战乱江南典籍为之一空。损毁书籍的具体数目已经无法得知,唯一比较直观的数据就是琉璃厂乾隆以前书籍的价格涨了数倍

现在的八千卷楼是丁国典的孙子丁雨在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的,仍然沿用旧名。作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八千卷楼实际上包括嘉惠堂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藏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嘉惠堂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所收及附入存目的书籍:后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小八千卷楼收藏宋元刊本、明刊精本、旧钞本、校本、稿本等善本书籍。

“据我们初步统计,八千卷楼藏书在一万五千种左右、二十余万卷。尽管数量上比配宋楼上多好几万卷,不过八千卷楼主要善本是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曰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宋刻本才达多种,元刻本约百种,跟配宋楼没法比。所以底价只有配宋楼的一半左右。”。王国维介绍道。

作为清末四大藏书楼的翘楚,湖州陆氏丽宋楼以其所藏宋元版本数量之众、价值之高为世人所瞩目。楼名“配宋”。,就是指其中藏宋刻本有二百种。虽然具体有没有两百种现在无法考证,不过虽不中,亦不远。

因为在历史上,陆心源之子陆树藩因为经商失败,将丽宋楼和守先阁3万卷藏书以2万元的价格全部售给曰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其中就有宋版书出部、刀阳册。而在此之前,已有几十部宋版书被陆氏家族捐献给了清代国子监。

去年春夏间,听闻陆树藩这个败家玩意儿要卖书,海内外汉学者都为之震动,国内学子及藏书界也是四处奔走,希望能有人出面把这些珍贵的典籍保留下来。可是陆树藩一张嘴,便索价5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rb1亿元,顿时吓住国内的所有藏家经过张元济、缪茶孙等人的一再商谈,价格才逐步降下早在数年前,曰本人岛田翰游访江南,数次到丽宋楼,可谓垂涎已久。如今听闻陆树藩要出售,急忙鼓动曰本财阀岩崎男爵购买。岩崎也是财大气粗,一下子便开出十万日元的高价。

事情就这么巧,偏偏经世大学每年在好有十万两白银的专门购书款在二十世纪初,1两白银可以兑换日元,陆树藩又不傻,自然知道怎么选择。何况除了多出5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外,卖给经世大学还占着民族大义呢

王国维信心满满地说道:“因为我们图书馆先前已经收入绍兴徐氏铬经铸史斋、湖州陆氏丽宋楼的全部藏书,有识之士也希望八千卷楼能审时度势,能把藏书整体出售给我们保管。而且,目前我们的出价最高,成功的希望也最大。只不过丁氏后人因为经商失败,亏空巨万,便谩天要价,想多从我们这里多讹点银子罢了”

“那就尽快把收购事宜谈妥”哪怕价格稍微贵一点也没有关系,以免夜长梦多。”曰本人很喜欢搞下三滥的招数的,这不得不防。孙元起对于收购古籍非常支持,又问,“今年图书馆经费还充裕”

王国维点点头:“还行。去年年初为了配宋楼的事儿”一口气花完了全年的经费,这才出现左支右绌的局面。今年购买八千卷楼的藏书,估计五万两白银就足矣。还剩下一半,足够全年的开支。只是图书馆的建设计划要往后推迟一年了”“建设计划你们有什么计划居然连我这个代理校长都不知道。”边上的张元济很好奇。“我也不知道呢”孙元起、罗振玉也接着说道。王国维颇有些自得:“你们自然都没听过,因为这个建设计划只是我心中的一个大致想法。”“说来听听”

这一行人说话间,已经顺着阶梯来到终文楼后的樱花小路上。寒冬腊月,山间的风呼呼地吹着,爬台阶出了点毛毛汗,倒也不觉得冷。众人正在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