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6(2 / 2)
孙元起有些好奇:“叔言兄,学校里过年不回家的学生有多少责统计么”罗振玉是校务委员会主任,对学校的情况颇为了解,闻言答道:“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大致人数可以推知。留学生总共刃人,绝大多数不可能回家,除去出外游玩的,春节留校的学生至少在350人。研究生、大学生总共876人,因为路远或者经济原因不能回家的,至少也有一半中小学生有将近达400人,十之七八都已经离校,剩下的要么是外面镇上的,要门是外地保送过来的,人数不超过80人。这么算下来,应该有百人”
“居然有这么多人”孙元起很惊讶。罗振玉笑道:“百熙你还不知道么现在我们经世大学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留学生数量,还是学科门类、教师人数,在全国大学里面前是位居第一”严复在一旁笑道:“叔言,学校里面打秋风的读书人,是不是在全国大学里面也是位居第一啊”
第一八六章负心多是读书人
打秋风
罗振玉听了严复的调侃,也是一脸无奈:“没错,这个肯定也是全国第一“怎么打秋风都是谁啊”。孙元起急忙追问道。
罗振玉答道:“建校之初,学校不就欢迎外来学生的旁听、借读么而且按照规定,自习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都是对外开放的。刚开始,学校僻处深山,寂寂无闻,自然没有什么人来。如今学校声名鹊起,而且外人也逐渐知道了金吾不禁的规矩,每天校园里都跟集市似的,往来如织啊”。
“人很多”。
“很多”。罗振玉非常肯定地回答道,“现在是过年,自然看不出来。要在平时,这个时候至少有大几百号人在校园里晃悠”。
孙元起很是欣慰:“这么多人来借读、旁听,充分说明我们学校名气大、教学质量高。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顺带着尽到大学的社会责任,好事儿啊”。
“哪儿啊”罗振玉苦笑着说,“要都是来借读、旁听的,我们自然欢迎之至。关键是外来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着实让人挠头”。
“哦”。
“外来的人虽然为数众多,但从大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罗振玉解释道:“这第一类,就是几道先生所说的“打秋风”最是可恨要说也怪百熙你,选的地方实在不错,再加上后来建设也漂亮,春天繁花似锦,夏日清幽凉爽,秋季红叶满山,冬月温暖宜人,整个学校就像个大公园。加上来去自由,京城里的八旗子弟、泼皮无赖可耳寻觅到一个消遣休闲的好去处天热了”他们来这里避暑;天冷了,他们进教室销寒。每逢春秋佳日,他们就呼朋引伴,携酒卖肉,一帮人浩浩荡荡地杀进学校,找好地方,也不管他人观感,便摆开阵势,吃喝玩乐。如果只是吃吃喝喝”我们也就忍了,关键他们还攀折花草、喧哗打闹、乱扔垃圾、随处便溺简直无恶不作”
一向好脾气的罗振玉说到这里也有此咬牙切齿,还怕孙元起不信,举例说道:“就说今年春天发生的事儿吧。前年学校多招收几名曰本留学生,曰本公使和东京帝国大学为了表示感谢”不是特意赠送了一百五十林樱花么”。
这事儿孙元起倒是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一百五十棵樱花树送来之后,便移栽在终文楼后的小路两侧。曰本公使听闻终文楼的来历后,心血来潮,又另外送了一座鸟居立在小路上,鸟居的匾额上写着两个大字:樱道。孙元起这个南方人见了这两个字,怎么念怎么觉得别扭。是曰本人恶趣味还是自己心理太扭曲最后还是请杨守敬题写“樱花小路”。替下那个匾额,才算去了心中的憋屈。
正因为这件事,孙元起对那些樱花印象特别深刻。罗振玉一提及,便早已记了起来。
见孙元起点头”罗振玉继续说道:“那些樱花经过一年的生长,今年终于全部开花。盛开时节,满树烂谩,如云似霞,春风一吹,落英缤纷,端是艳丽。结果那群破落户就寻了来,不仅带了酒菜,还特地去八大胡同请粉头来佐酒,扮什么诗酒风流。更有甚者,酒酣耳热,爬到树上,将技头樱花全部捋下,互相抛洒,以为笑乐。当时惺老正好也在赏花,见了这群恶少年”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