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134

分节阅读 1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闪失,我拿你们是问”

眼看着陈逢时的一张笑脸变成了苦瓜:限时半年走遍湖北六十县要知道湖北全省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地丘陵,这一圈要是走下来,至少送掉半条命还派四个人贴身保护,说是保非,怕是监视自己,免得自己捏造数据、谎报军情吧

“大人,下官身体不适,正想告假,”陈逢时嗫嚅道。

孙元起一拍桌子,厉声呵斥道:“胡说我刚才问你身体如何,你还说并无不适,如何转眼就变不适啦信口雌黄、出尔反尔,你当我是三岁小儿么”陈逢时吓得赶紧站起身,口中连称:“下官不敢,下官不敢““哼不敢就好。你先办好黄州事务,二十日后启程,认真调查,不得玩忽。如果胆敢私自逃官,本官便奏你擅离职守之罪。那时候,休怪本官不讲情面”说罢,一甩袖子离开了黄州府衙,丝毫不给陈逢时张嘴讨饶的机会。

回到武昌后,孙元起一面向总督赵尔巽请假,一面命人帮忙买票、收拾行李。过了两日,从汉口码头乘坐江轮面下,顺风顺水,不数日便抵达上海。

如今莉莉丝在上海开办华熙味精厂,自然有住处,不用再去麻烦多鑫、多森哥俩。出洋轮船定在三日后,乘着这个间隙”夫妻俩少不得好好温存一番。此外,除了拜会大舅哥托尼,多鑫、多森两位堂兄之外,孙元起还邀请蔡元培到宅中一叙,想和他聊聊附属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

这日孙元起正在宅中恭候蔡元培的大驾,就听有人按响了门铃,急忙起身迎接。开门之后,发现来者根本不是什么蔡元培,而是三位不认识的中老年人。便有此疑惑地问道:“这里是孙宅”请问你们找谁”

其中较年轻的一位上前答话:“我等是预备立宪公会的,前来拜会孙百熙先生。”

预备立宪公会这是个什么组织

孙元起尽管心中不解,不过别人到访,总没有不接待的道理。急忙把三人往屋里让:“在下便是孙元起,诸位屋里请”

端上茶水”孙元起才接着问道:“恕在下眼拙,不知阁下是”

还是较年轻的那人回答:“冒昧来访,倒是我等唐突了。敞人郑孝胥,字苏欺,福建福州人。蒙诸位同仁谬许推举,现恭任预备立宪公会会长一职。”

然后指着一位浓眉大眼的老头子,介绍道:“这位是光绪甲午科状元,姓张,名察,字季直”江苏海门人。说起来,和孙先生还算是小同乡呢”

张察孙元起一惊:这人我听过,他不仅是状元,还是工商业大亨,后来更是在南通创立了窝工、商、学、政为一体的半独立王国。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啊

郑孝胥最后指着胡髯及胸的老者:“这位是全淅铁路公司总理汤看潜,字蛰先,淅江萧山人。这二位均是我预备立宪公会的副会长。”

见郑孝胥介绍完毕,孙元起连忙起身抱拳:“久仰诸位大名”只是无缘识面,元起刚才冒犯之处”还望恕罪”其实,除了听过张察的名字,郑孝胥、汤寿潜都还是第一次,根本扯不上“久仰”。

那三人也赶紧起身:“阁下学贯中西,如今学堂学生谁不知道国内有位无所不知的百熙先生我等米粒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客套一番,各自坐定,孙元起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诸位光临寒舍,有何赐教”

郑孝胥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百熙先生,你知道我们预备立宪公会么”

“在下孤陋寡闻”实在惭愧得紧“

郑孝胥自嘲地笑道:“百熙先生穷究天人,海内外无不景仰。如果您都自称“孤陋寡闻”那我等凡夫俗子岂不羞愧而死您不知道我们预备立宪公会,却是因为我们名不见经传了。”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郑孝胥老给我戴高帽,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一五四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拉我上贼船关键这艘船还是没几年就要沉没的破船,我能答应你们么孙元起摆出感激涕零的架势:“承蒙诸位青眼,敞人不胜荣幸。只是敞人自小便学习西学,以至于今,平日埋首书斋,不通时务对于宪一窍不通,对于政治也兴趣了了。加入贵会,对大家毫无稗益,对我反而是个狂枯。所以各位好意,孙某只有心领了”张察颇不以为然:“古人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归根到底,为学与为政是一体两面,原本不分家的。百熙却没有勘破这一层。如今您学贯中西、穷究天人,当此国家危亡之际,正当积极入世,以己所学,造福万民。如何可以一直埋首书斋呢”

“啬翁说得极是”汤寿潜在一旁大点其头,“想当年,啬翁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蟾宫折挂、金榜题名,在翰林院任修撰,算也是埋首书斋了。结果见甲午中日战事,便决然从书斋中走出来,办实业、兴教育,现在又投身立宪。为学穷理,为政不怠,最是我辈读书人之揩模”

孙元起点点头:“啬翁乃是人中龙凤、学界翘楚,所以治学可以独占鳌头,经商可以日进斗金,从政可以一呼百应。我这个浅学后进,如何能望其项背只盼能邀天之幸,在学术上取得一点微末的成绩,便心满意足”

郑孝胥笑道:“百熙先生太妄自菲薄啦如今谁人不知您在西学上的精深造诣便是东西洋学者,也都服气得很。

你在京师、湖北兴办学校,天下学子翘首以望,恨不得游学从师门下。说到从政,您更是堂堂从二品的湖北提学使。这才真真是人中龙凤、学界翘楚呢”

见他又扣高帽子过来,孙元起连忙逊谢:“郑兄谬赞,敞人实在愧不敢当”

“百熙先生能够加入公会,定然使得公会增辉不少,我等亦与有荣焉”郑孝胥再次伸出橄揽技。

孙元起见一时半会躲不过”只好用了个“拖”字诀:“诸位且容孙某考虑数日,如何”

什么数日哥哥我明天就乘船出洋了,一去就是三个月

见孙元起如此表态,三人也不好强逼,又聊了片刻,这才起身告辞。临别之际,郑孝胥从怀中掏出几册书递给孙元起:“这是公会编辑出版的会报,请百熙先生教正”

等他们走后,孙元起拿起那几册书翻了翻”封面上郑孝胥题签的“预备立公会报”甚是飘逸俊美:内容包括对西方立体的总结、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探讨、眼下全国各地政的发展动态等,正是预备立公会编辑的会刊。看了几眼,觉得甚是无趣,便随手丢在书案上。

片刻之后,门铃再起响起”这次来的是蔡元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