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2 / 2)
沿着河边漫步思考的孙元起,被喝彩声吸引过来,站在操场边静静欣赏这份校园初春的生活图景。可惜这浮生半日闲没过多久,就被一声“报告”打断了。回过头,一个保安正在给自己敬礼敬礼的姿势,也是孙元起教的,很标准的军礼还微微带着气喘,应该是在门口站岗,遇到什么情况,特地跑来通知自己的吧孙元起心想。
果然,从保安的口中得知,有位年老的洋人来找自己。自己认识的,符合这个标准的,似乎只有丁韪良老先生吧
随着保安,刚走过风雨桥,就远远看见矍铄的丁老先生带着仆人,缓缓地往这边走来。孙元起连忙赶上前问候:“尊敬的教父,好久不见。您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早些出来迎接您啊。”
“hi,扬克。我在北京城呆得太久了,你是知道的,老年人应该经常活动一下,我想出来透透气,然后,就到了你这里。突然来访,您不会介意吧”丁韪良笑着说道。
“哈哈,非常欢迎您的到访”孙元起在和丁韪良热烈拥抱之后,也笑着说,“要知道,学校在筹办之初,您可是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呢”
丁韪良捋着胡子:“那我可是不称职得紧我今天一定要好好看看。不过现在你的学校可是很出名的,出了德胜门,我随便一问,每个人都知道,顺着路走,看到最漂亮的地方,那就是经世大学了刚进校门的时候,我会以为看到了美国的一所学校了。才一年时间,真是了不起”
孙元起搀着丁韪良,一边走,一边热情地向他介绍学校的规划。现在校园还不是很大,很快逛完,到了成蹊馆的校长室,两下坐定,说了写寒暄话,才步入正题。
“小扬克,我今天来,就是因为上次和你说的要介绍几位教习过来的事。”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这是我挑选后的名单,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孙元起急忙起身接过,上面分五门,用中文和西文列有6人的名字:英文教习:安修真,英国人;裴义理josehbaie,英国人;法文教习:吉得尔eondegiéter,法国人;德文教习:伯罗恩herrvon
oen,德国人;东文教习:西郡宗nishigo日saburo,日本人;医学教习:满乐道robertan,,美国人。
发现人并不太多,孙元起略微放心:就是养几年闲人,也还能凑合着。关键这些多数是语言老师,教中小学生口语训练,总该没问题吧何况里面难得还有一位医学教习,自己前不久思考的医药技术,就可以有着落了。
当下收好名单,笑着说:“自然没有问题,只怕薪水却没有京师大学堂那么高了。平均每人每月只有白银八十两,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呢”要知道,孙元起自己在京师大学堂,工资才是一月五十两。
“我回去问问他们。”丁韪良点点头,然后又问了一句:“听报纸上说,你出任了中国教育会的副会长”
蔡元培、蒋智由、林獬、叶瀚等在上海集议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孙元起等被推为副会长。虽然这要四月份才正式成立公布,消息灵通的字林西报已经在前几天刊登了消息。孙元起点点头:“是的,有一位好朋友邀请我参加,我没法拒绝,结果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副会长”
丁韪良神色凝重:“那你听过中华教育会么”
中国教育会、中华教育会,好比中石油与中石化,怎么听上去都感觉两家之间是大同小异,并带着一丝互相竞争的意味。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中华教育会我还真没有听说过,那是”
“说起中华教育会,这得从1877年说起,”丁韪良带着回忆的神色,开始讲述一段历史:1877年5月1024日,在华基督教徒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传教士大会。会上由狄考文、林乐知等发起成立基督教学校教科书编纂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为各教会学校编写、出版教科书,并规定以宣扬宗教作为编写的“最重要”原则。大部分编纂委员为英美传教士,如丁韪良、狄考文、林乐知、韦廉臣aexanderwiiason、傅兰雅等。曾先后编辑算学、泰西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等教科书,如教会三字经、耶稣事略五字经、福音史记课本、旧约史记课本等,除供教会学校应用外,也赠送各地传教区私塾应用。中国“教科书”的名称,就是自此开始的。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大会上,发表基督教教会与教育的关系的讲话,把培养牧师和教会学校教室作为教会学校的首要任务。此讲话后作为正式文件印发,这是最早代表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对教会学校办学目的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之一。
1890年5月720日,在华基督教传教士第二次代表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