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执掌光明顶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赵禹继续说道:“张真人这般说,意思是否是人活一世,活得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过什么”

张三丰点点头,说道:“人活着,终究是要做事的,为善为恶,才是分辨一生的道理。”

“那么我又有一个问题了。韦蝠王这般恶人不该活,彭大师这样的善人不得活,张真人可有以教我”赵禹又问道。

张三丰未料到赵禹在这一串话语中尚隐藏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他沉吟良久,才叹息道:“你这个年轻人太尖锐,却失了中正平和。极恶者不当生,极善者不得生,然而这世上绝大多数人不会走向两端,只在当中游离。所以,更应该要惩恶扬善,近善者愈多,近恶者愈少,才可到太平盛世。这是安疆治民的道理,你现在已经施政一方,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赵禹点头表示受教,却又向身后招招手,说道:“张中道长,可否将你那无垢世界的桃源胜地跟张真人讲一讲”

张三丰听到这话,眉头禁不住挑了挑,暗想道这年轻人今次却是专程来为难自己,竟准备了这么多人手实例。

张中走上前,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起来,将船山那个无垢世界从诞生到毁灭皆讲述一遍,其中无甚惊心动魄的事迹,单单这样平实缓和的演变,已经足以令人惊心动魄,心情沉重。

当张三丰听过后沉默不语时,赵禹又开口道:“张真人觉得,张中道长这一番举动,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

张三丰沉吟良久,才摇头道:“我不知道。”

“那么,张真人觉得,自己这一生,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您觉得,我又是善的还是恶的”赵禹继续逼问道。

张无忌见太师父被赵禹强词夺理逼问的讲不出话,冲上前来,大声道:“我太师父行善一生,武林中人所共仰,自然是善的。至于你这人,在江湖中声名狼藉,不问可知,有什么善可言”

张三丰却洒然一笑,说道:“老道活了这悠长岁月,原来也是善恶不分之人。你这个年轻人,当真了不起。”

赵禹连忙摆手道:“张真人言重了,您老人家洞悉世情,世事了然于心,我远远不及。世事繁杂纷扰,人心扑朔迷离,善恶本就不能一概而论。为善为恶,心中之念不足恃。依我看来,张中道长此举,善在心存黎民,恶在不合时宜。我明教向来不是什么名门正派,但也绝不是江湖中口口相传的魔教妖孽。善恶操于人口,自古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善也罢恶也罢,我都不去理会,该做的事情总要做下去。”

俞岱岩旁观者清,见到魔君一路引导着话题,师父他老人家虽然豁达洞彻,但却未必及得魔君心机巧妙。未免话题越扯越远,他冷声道:“闲话不要多讲先前你提的那个建议,到底怀着什么险恶心思莫非以为我们武当派现在空虚,就是你们魔教的可乘之机”

赵禹面色一肃,说道:“俞三侠言重了,别的都且不谈,单单张真人坐镇武当,我明教就绝对不愿与武当派兵戎相见。不过,我倒想请问一句,贵派对救回宋大侠等人之事,可有什么主张计划”

俞岱岩见识过赵禹的舌绽莲花,深知不能从言语中被其抓住破绽,因此只是冷哼道:“这是我武当派自己的事,不劳魔君惦念”

赵禹却摆摆手,义正言辞道:“此事牵扯元廷,却非一家一派之事。无论是民族大义,还是江湖道义,我明教都不能坐视不理。”

俞岱岩一脸厌恶冷笑道:“真是恬不知耻若非你们魔教坐视不理,各派人士怎么会落入鞑子手中现在又摆出这样大义凛然的姿态,你不觉得羞惭么”

赵禹不以为忤,笑道:“俞三侠若仔细听我方才的话,当会明白,善恶要合时宜。当时的情况,我若行善六派,却是为恶明教。以人命去换人命,我是断断不会做的。而今,明教已经脱离险境,自然不忍瞧着我中原武林被异族践踏。”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张三丰指了指赵禹,说道:“赵教主肯否与我私下谈一谈”

赵禹点头道:“固所愿,不敢请。”

张三丰闻言,先一步往殿后走去。赵禹紧随其后,摆摆手示意要劝阻的杨逍等人稍安勿躁。。

222章且把清流濯江湖

出了大殿后,一路走到后方一座幽静的跨院,张三丰才转过头,目光灼灼逼视赵禹,叹息一声说道:“你若能改邪归正,将是我正道武林的福气。”

赵禹笑一声说道:“有张真人这样不世出的奇人,这武林福气已经够了,再多一些,未必消受得住,也不配。”

张三丰听到这话,默然片刻,而后才说道:“为什么希望无忌做武当派掌门如果我不答应,今次武林之祸明教就会袖手旁观你是在威胁我啊,年轻人。”

赵禹点点头说道:“的确有这么个意思。若明教袖手旁观,武林将会大祸临头。各派精锐一战而陷,他们的亲友为了救他们,势必会飞蛾扑火一般自投罗网。元廷大可以扣住这些人质,将武林中残余力量逐一吸引过去,予以铲除。如张真人这样天下大可去得的宗师高手,毕竟是少数。况且,就算是张真人你亲自出手去营救,能救得回几人这是一场势必失败的豪赌,舍不得已经输掉的,而后输进去更多,输得一败涂地,没有丝毫能够扭转的可能。”

张三丰神色复杂道:“你忍心瞧着整个武林走向毁灭”

赵禹没有答他的话,而是说道:“二十多年前,苏松之地出现一位奇人,是一位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命途多舛,年轻时流落异乡,暮年时才得落叶归根,回到她的家乡松江府乌泥泾,教授人纺纱织布,由此松江府棉纺大昌,衣被天下,千万家因之受惠。这一位姓黄的老妇人,张真人听过没有”

张三丰摇摇头,却由衷赞叹道:“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妇人”

赵禹笑了笑,说道:“不独张真人没有听说过,这世上许多人包括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位老妇人。去年滁州安置一批流民,我去织坊巡视,偶然机会下才听闻这一番事迹,晓得这位老妇人在江南织工心目中便如神仙一般尊崇。我心下便有些好奇,这样一位寻常老妇人,不过教授一些纺织窍门法子,既非锦绣道德文章,又非绝世惊人武功,值得这样来膜拜”

“后来,我有着人搜集这位老妇人的事迹,方知因此一项善举,松江一地百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圣人都没有达到的境界啊,当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独一地之民受惠,更是泽被天下这样一位老妇人为世间所做的丰功伟绩,羞煞世上多少七尺昂藏”

张三丰听到这一番事迹,心中也感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