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她们说我是剑侠 > 分节阅读 421

分节阅读 4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藏之人颇有本事。

姚元崇低声道:“我只能将少侠引到这里,少侠小心,圣善寺寺主亦在内头。”

唐小峰轻声道:“多谢大人。”

姚元崇离去,两名黄门将他带入殿中。中宗李显坐于殿上,左边一名凤髻女子,自是韦后,右边上官婉儿跪于案后,持笔书诏。两侧立着数名官员,为首之人鹰鼻狼目,一眼看去就予人阴狠之感,架子竟比中宗还大,显然便是武三思。

唐小峰未将这些人放在心上,却快速地扫视了一下大殿,那法号惠范的圣善寺寺主并未露面,也不知藏在那里,且藏在暗处的强手绝对不止一个。

唐小峰上前,朝中宗施礼:“草民唐小峰参见陛下。”

中宗李显双目无神,看着他颇有一些犹豫,显然在想着该拿他如何是好。人都已经到了,他到现在都还不曾拿定主意,由此可知此君是如何之优柔寡断。武三思却冷然道:“阁下既亲身于大明宫刺杀先帝,又与徐承志狼狈为奸,派人行刺陛下,犯下如此悖逆之罪,却到现在都还无事,看来天理昭昭,还是会出差错的。”

唐小峰盯着李显:“刺杀先帝者乃是明为大唐御史,实为邪教地公的桓彦范桓大人,派人行刺陛下的,却是现已投靠龙族的忠勇王之子李素,陛下岂非早已查明”

李显颇有些茫然地看着韦后,韦后冷笑道:“这所谓真相,乃是太平公主查后所断,谁又知太平公主是否别有用心,勾结外人糊弄陛下有人亲眼见着,她的女儿微微,当夜可也是在大明宫出现过的。”

唐小峰心中颇有一些厌烦,那晚的逼宫之举牵涉太多,连他当时也被桓彦范和微微算了进去,阴谋这种东西,越扯只会越乱,而现在显然不是扯过往的时候

第48章天人感应知行合一

唐小峰将其它事直接抛到脑后,盯着李显:“龙族毁洛阳,屠华夏,不知对与龙族作战之事,陛下有何决断”

武三思道:“龙族已是明言,他们进驻神州,只是因五德之气被人以非常手段夺走”

唐小峰冷然道:“我问的是陛下,你是陛下么”

武三思语塞。韦后却是不管不顾,冰冷冷地道:“陛下乃华夏之主,有何主意,难道还需问过你们不成”

唐小峰盯着李显:“既是华夏之主,便该为华夏子民考虑,龙族狼子野心,若与他们为谋,置炎黄子民于何地”

韦后冷笑道:“上古之时,龙族便曾承天之命,助黄帝一统天下,为酬龙族,黄帝以龙为图腾,流传至今。究竟是龙族可靠一些,还是刺先帝、图陛下,以非常手段夺走我大唐气运的乱臣贼子可信”

唐小峰道:“王气之说,虚无缥缈,圣人有云:正刑与德,以事上天天心者,人君爱仁而施教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陛下只需爱民如子,修德复礼,天必佑之,何必祷于王气”

韦后道:“春秋大义: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治乱五行更言,火干木而蛮虫出,雷早行;金干木而兵祸至,民多伤正是有人以邪术妄改天命,逆五德而行,天以异象警之,才有此神州之祸。陛下已是克己复礼,架不住有乱臣贼子祸天害人,累至神州。”

唐小峰心中一凛,不再看向李显,反盯着韦后这女人竟有这般厉害

韦后被他盯着,颇有些坐立不安,不太自在。

唐小峰心中暗道:“这女人言辞锋利,却是底气不足,这番话根本就是另有高人,借她之口说出。”

视线缓缓移动,看向韦后身后窗格。

盯了一阵,他忽地一声冷笑:“原来是辩机大师,难怪难怪。”

窗后之人一震,念声清冷佛号,缓步移出,竟是本为玄奘弟子,后入了魔道,杀人如麻的大悲弥勒僧。

原来所谓的圣善寺寺主惠范竟是大悲弥勒僧,这倒是大出唐小峰意料,弥勒僧本是玄奘的得意弟子,玄奘曾于天竺独斗三十多名大德高僧,竟无一人能在机锋上将其难倒。大悲弥勒僧法号辨机,于辨术上自然也极是了得,隐于韦后身后,竟让唐小峰徒费口舌。

弥勒僧看着唐小峰,却也是心中一凛,他本是藏得极好,却想不通唐小峰是怎么看穿他的。

佛门原本就擅长机锋,更何况弥勒僧还是能把死人说活的玄奘的得意弟子,唐小峰自然不想跟他在口舌上纠缠下去,于是看着李显:“苍生有难,陛下难道真能看着华夏子民,尽入龙族之手”

李显犹豫不决,转看向弥勒僧。弥勒僧合什道:“邹子有云: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遇之变一切灾难,都缘于上天示警。陛下只需无为而治,承天命,正礼乐,只待拔乱反正,阴阳相调,天下自定,妖魔自去,此为圣德之君所行。陛下若有妄行,逆了天命人心,得罪上天,反会祸害更多无辜子民。”

李显听得连连点头,唐小峰却是苦笑,弥勒僧这话虽是鬼话,但“天人感应说”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极有市场。

华夏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但这“儒术”其实是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学思想,讲究“祥瑞”和“天遣”一切灾祸都可以归结于天意。

姚元崇在历史上能够成为名相,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完全不信这套,唐玄宗时期,四处蝗灾,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蝗灾乃是上天示警,绝不可杀害蝗虫,否则便是违逆天意,唯有君王修身养德,无为而治,蝗灾便会自去。

姚元崇却力排众意,强迫各郡各州杀蝗灭虫,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因此而弹劾他,他却不为所动,但有灭蝗不力者,即行除职,也正是因他的强力手段,那几年虽年年蝗灾,却未造成饥荒。

连蝗虫都可以被看成是天命,更何况原本就是华夏大地敬奉了数千年之久的飞龙。不要说朝中这些从小就被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洗了脑的官员,便连老百姓都开始疑虑起来,龙族抓住五德之气有变的机会,借天人感应说“代天行道”确实是令人头疼的奇招妙招。

史书上,姚崇为了灭蝗,擅且花了不知多少工夫来说服李隆基,而那时候的李隆基还是相对圣明。

至于现在,弥勒僧借着“天意”、“无为”、“天遣”等一番虚虚无无却为众人所深信的东西,要想吼住远不如李隆基的李显,自然是轻而易举。

但是他这样做又有何好处

唐小峰盯着弥勒僧,想要将他看穿看透,看到的却只有冰冷和寒意。

没有好处对于这个因恋人惨死,对仙佛早已恨之入骨,由佛入魔,想以一切手段证明因果报应不过是个笑话,纵然做了再多令人发指的恶事都可以成佛的恶僧来说,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华夏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就毫不关心。

他这边还在盯着弥勒僧,却有一名太监匆匆进来,在中宗耳边低语一番。中宗犹豫一下,令唐小峰退下。

唐小峰早已听到太监对他所说之话,眉头微皱,亦不多言,施礼告退。来到外头,却见迎面行来一个青年,青年身后还跟着几名额上生角之人,这几人分明便是龙族。

青年看到他,微笑道:“这不是妹夫么”

原来李素竟以龙族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唐小峰亦笑道:“原来是大舅子,许久不见。”

两人握手,李素身后几名龙族盯着唐小峰,眸中杀机一闪即逝,唐小峰却是毫不在意。

两人一握完后,便错身而过,唐小峰在一黄门引路下,方走未久,姚元崇便已迎来,驱退黄门,引唐小峰出宫,路上低声道:“唐少侠与陛下”

唐小峰直截了当地道:“大人若是认为凭着我与陛下的一席话就能改变些什么,那不过是妄想罢了。”

姚元崇长叹一声,不再问这事,只道:“少侠所住使馆已是安排妥当。”

唐小峰道:“这等小事,何需劳烦大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