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686

分节阅读 68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是。。”

司马岑参应道。

原本朝廷划分二十四道,对于版图和领域管辖的设置,都有其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殊意义的,象最先被拆分的河北道,是为了解决河北猬集的亢兵滥官,赋役极重的问题,河北道位于中原腹地,最盛时户口近千万,是为天下第一大道,战后人口不足旧半,却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同时要应付多个方向的战事,光是节度使,节度副使、采访使、经略使,以及各色冠以权、知的同级别头衔,就有数十人,管辖混乱繁复。

因此为了解决战后重建中诸多问题,以幽北的营、平等十数州为核心,并讨平的松漠都督府和诸杂胡羁縻州,析出平卢道,以河东军大部留镇之,治营州;

以比邻新罗、渤海的辽郡、海州等东海沿州,并安东都护府新归化的二十多州,及诸多军城镇戍,置安东道,治辽城。

事实上也将朔方、河东为首的几大军镇集团,分割在几个不同的地域内。河北直接变成不予边境接壤的内地,也名正言顺的拥有不需维持重兵的理由了。

然后是河东道,以太原为中心的河内之地,即使大唐的龙兴之地,也是山东氏族门阀最密集的地区,因此朝廷在代河以北,以云州为中心并旧单于都护府的军城镇戍,析出云中道,治云州,从管辖和体制上将河东道变成内地,也将他们与边军系统直接割离开来。

再就是以黄河出海口为界,从另一个大道河南道,分出青、徐诸州为淮北道,治徐州,则更多是就是为了推行海漕和改革河槽,减少阻力的措施。上者是为北方新四道。

相比之下,南方的分道,则更多是经济和交通上的意义,阻力也小的多。

作为东南财赋重地的江淮三道,治扬州的淮南道基本保持旧观;江南西道以云梦大泽周边为基础析出荆南道,治江陵府,也是江南租庸调使的驻地和总仓;

而江东道在天平之乱后,就事实上以富春江和钱塘江为界分为两个区治,治江宁的江东本道,以及治临安,并入原属岭南道长乐经略使等闽中各州的两浙道,这里也是东南海漕的起点。

此外就是岭南道的管桂经略使,并入安南大都护府,与诸多归化州组成安南道,治交趾,都督兼任安南副都护。

这些江南道虽设四使三司,但是都督都不兼节度使,自然也没有行营或是节帐,只以经略头衔,检视道内军队,镇抚夷僚。

这次讨论的却是在在河陇之间,抵近关内道的区域内,以三受降城为核心,加上众多在北塞开拓的屯田和城垒据点,设立一个管辖十多个军州数十城的北原道,以解决外族南下,关内道需要常常陈以重兵的问题,有了这个屏障和缓冲,关内道就可以作为二线的腹地,进行经营。

“朝廷已经将南平都督府,升为南平下都护府,南平都督席庆元,转任山南东道都督。。以松州防御使曹历海转任云南刺史,权副都护。。”

“剑南留后李恒,转任山南西道都督。。继任人选还在政事堂中酝酿,不过估计是朝中差遣,而不是地方拔举。。”

“有可能的话,以右领军大将军权枢密知事鲁灵平放之。。”

“还有传闻,以韦军府知枢密院事,协西南路庶务。。”

“朝廷有意在青海西土谷浑故地及安西大都护府之间,设立青唐都护府,以管制新服的西羌、党项、吐浑诸藩,暂定规模为中都护府。。”

“这样河西陇右就可以专处一面,不至于东西皆制受于敌。。”

我想了想开口道

“不错。。”

岑参点头

“说道这里,要恭喜主上了。。”

他拱手致贺道

按照大唐的体制,除非安西北庭那样,实在距离太远输送传讯不便的边镇,边境上的各都督府一般是由当地亲藩首领权领之,而都督府之上的都护府,则由朝中重臣遥领或者宗室亲贵兼领。一般只挂名不预实务,而以当地就任的副都护等主持。

象我就短暂的兼任过南平都督,虽然自从撤军后,我就再没有踏上过那片土地。这次估计也会类似故事,将青唐都护头衔落在我身上。

。。。。。。。。。。。

夏季的青海草原,已经是野花烂漫的时节。

经过了高原漫长苦寒冬季的蛰伏,和温暖春天的疯长,这些花草不约而同的抓紧这短暂的夏日时光,将最灿烂的一面绽放出来,放眼过去遍地是草甸如油毯,点缀着五颜六色花束组成的艳彩图案,在阳光底下随风摇曳,犹如一眼望不到边,铺陈在平原低丘上的活画卷。

只是大煞风景的是草地中人马踏出来的道路痕迹,象一条浅浅的线将这幅美好的画卷凌乱的分割开来,沿着这些临时的道路痕迹,一路插满被用木枝树起来的人体,在漫天蚊蝇靡聚的嗡嗡声中,慢慢的流血和断气,他们都是不遵从赞普的王令,而被处刑的贵人和头领。

“居于海西的米多,门强各部头领,已经宣布遵从赞普的号令,并送来幼子和贡物。。”

黑堡行宫之内,已经基本重新控制了局势的新任内大相达扎路恭皱着眉头,听取一干臣下的清检,其中大半是新面孔。

虽然大非川附近的吐蕃部众,以尼婆罗人为首,已经相继向赞普盟誓效忠,但情况远比想象的要糟糕,

三天两夜的血战和掳掠,毁掉了伏远城内的大半积存,让大弗卢直属的军队元气大伤,那些宗贵之间相互之间更结下了仇怨,虽然赞普已经宣布视同一体的赦免他们,

更糟糕的是城外的局势,而石堡城失陷消息并没有能封锁多久,就传到正在大非川上休整的那些部众中,一时人心惶惶,为了安定局势主持大弗卢的尚结赞,大开仓秉聚集起军队,准备夺还石堡城,却在军营里被巴囊朗为首的一干早已心怀不满的吐蕃将领,暴起发难杀于城门内。

当尚结赞所部王军杀回伏远城中与政变军队火并的时候,其余各部也陷入大乱中,剩下来的人或是随王军杀入城中乘火打劫,或是相互抢夺剩余的资源,或是乘机攻打有旧怨的别部,甚至还有人就近夺取王军的补给,然后逃离大非川,然局势变的更加混乱。

从唐人的抢来的物资虽然可观,但是能直接派上用场的其实不多,能够食用和粮食和衣被,都被清野坚壁的差不多,缴获金银珠宝,整仓库的铜钱,铁器,茶叶,精盐、棉花、布匹,虽然数量巨大价值不菲,都不能直接用来果腹,或是打造成兵器,或是变成御寒的冬衣,为了解决困境,他们不得不杀战马,甚至吃起来历不明的肉,然后把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绑在身上御寒。那些聚集在大非川的附族和庸奴人口,也变成无意义的消耗。

重新打通石堡城,给那些,或许还能保全青海,就算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挡不住,以青海湖龙驹岛应龙军城为界,在海东乃至大非川上依靠多年经营的主场之利与唐人周旋,依旧还能掩有青海大部,只是赋税人口是不能指望了,恐怕还要从吐蕃国库里大大的支给一笔。

能够从千军万马中乘乱带走赞普,也是他一见得益的杰作,大弗卢既然将禁卫军和红牌卫士的统辖权,暂时交给他,他也乘机作了一点小小的手脚,因此当马向的人奉命带着赞普,秘密离开河州军前的时候,最后却并没有如约前往北路军中,而是回到了积石山附近,在一批秘密召集忠于王事的亲贵保护下,等待机会。

在依靠地势据守大非川等待其他两路兵马前来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