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祥龙演义 > 分节阅读 22

分节阅读 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色暗了雨又下得瓢泼也似。婆婆交惠儿安排吃过晚饭,掌上明灯,三个堂屋坐定。婆婆开言:“公子何方人士要去那里”祥龙回言:“小子长沙人是拙姓陶;双名;祥龙。小字三郎要去南海。”并将要救母之事说了。婆婆听言十分欢喜道:“如今汛期未过,难能过渡,请陶公子暂居老身家中,就当自家一般,莫要见外待湘江水退,老身送公子过河。”祥龙起身作揖道:“多多讨扰”坐下又问:“婆婆,此地还是那里。离南海还有几程”

婆婆道:“此处还是永州府地,只因潇湘合流处有个渡口,名唤梅花渡此处遂名;梅花村。若说南海,老身无缘得去,实不知多少路程想公子这般心诚,何惧南海路遥”祥龙忧道:“端不知这河水几时退却”婆婆道:“一日不退,公子住上一日,十日不退,公子住上十日,老身家颇有田产家业,公子就住上十年,也供养得起只莫烦恼。”

三郎谢了,问道:“敢问婆婆高姓怎么若大家产,止见婆婆祖孙二人”婆婆叹道:“此话说来忒长老身今年七十,娘家姓唐夫家姓申夫家早年过世,夫家在世颇有本事,争得许大家业,生下三女一男,大女儿远嫁福州;二女儿远嫁海上台湾;三女儿嫁于永州本地,早年也举家搬去江西。我儿最小;名唤;申宏表字振兴也是个读书之人。早年得志;在乡试博得一个举人官职,后娶广东方家大户小姐为妻,生下惠儿。

只因为人正直,恶了上头官,贬黜归乡,时常叹言:“生不逢时,习文何用”遂将惠儿名讳做改;我孙儿原名;申惠,后改名:申惠文意为习文无用,需当废之。虽说如此,我儿实有他意,乃为;聪慧能文之意。直至惠儿十岁,朝廷又提拔我儿,复了官职,最终不服严嵩种种做为,屈就而归,不上一年,忧郁而亡。不想我那媳妇也是个奇女子,见夫身亡,也随他一同去了。

自此散了府上家丁侍女,若大个家,止有我祖孙两人,十分萧疏想老身七十岁了,立时就去,也没甚大事可怜我这惠儿,方才一十六岁,阅历肤浅,又是个女子,叫我何以割舍也”说毕祖孙二人便抽泣起来

三郎道:“我看婆婆身体健旺,定然长命伯岁再者,令孙女花般容貌,不愁没有好的归宿。”婆婆听说无语便交惠儿安排厢房,好叫三郎休息是夜无话。

次日雨势不减,河水暴涨,把那些地势低处淹做一片汪洋。大雨或停或下,直至十日开外方才云散见日。三郎于此处了十日早也十分焦躁今日见了太阳如何不喜虽说雨住了,那潇湘二河,水却不退,日日奔腾甚急。三郎日日渡口探望只不见水退,虽是急了一个三郎,却欢喜了一个婆婆。

直至水退,渡口船只早也大水冲走,只能临时造作,加之婆婆有心挽留,却把三郎于永州呆了近三个来月,已然中秋佳节。三郎一心要走,无奈婆婆定要留三郎过完中秋再去,三郎不好违悖

是日中秋,喜逢久晴,是以月圆而清澈。婆婆与惠儿邀请三郎一同赏月,三个院子坐定,奉上茶果点心,各叙闲情。一时兴起,各联咏月词一阕。

三郎云:

“潇洒原是本性,娇艳岂如孤灯。朗朗辉辉照太平,万里乾坤得润。

来时不见风雨,回归不等鸡鸣。清清净净挂冰轮,千古九天现圣。”

婆婆笑道;“三郎好才华老身不才,愿联一阕云:

“日照难显光彩,云来即隐行踪。日照云埋岂消停始终这般清净。

盈则十分圆满,亏则好似弯弓。日月轮回展柔情,直把光明相送。”

惠儿道:“奶奶三郎好诗才惠儿不才,自来献丑一番,相联一阕云:

“生来高空栖就,神州遍洒鲜明。南北东西罩玉笼,普天人人人拜敬。

堪怜形单影只,何处联袂双星一轮高照夜三更,曾伴何人chun梦”

这夜三人聊得十分尽兴,三郎谈吐不凡,且又才华只把个婆婆喜得心花怒放,一个惠儿芳心暗许。渐渐更深,颇觉寒意,三个收拾一番,各自归寝。

睡至三更,三郎忽听见有人敲门。即披衣掌灯,门开时;却是婆婆。婆婆进来,三郎问说:“婆婆这时来访,却是甚事”婆婆说:“老身深夜打搅三郎莫怪”三郎说:“婆婆有话但讲,妨甚事”婆婆问:“不知三郎在家可有婚约”三郎说:“三郎年幼,且又家多事故,婚约不曾理会的。”婆婆点头说:“老身向来奉道;十分修为,近来已通九窍,八面玲珑。其实超凡入圣。昨夜做一梦,梦九天玄女降下旨来,命我前去九天玄女仙府上做个感应婆婆不日便前去应职。我便去了,我那惠儿却孤身一人,交老身怎得心安我看三郎为人正直,并非俗子又与我惠儿前世有缘,今生相逢。故此老身将惠儿托付三郎照顾一生,不知三郎答应也不”

三郎听说,唬了一惊暗道:“冤家来了”半晌不敢则声良久说道:“婆婆此言实在唐突并非三郎不愿照顾惠儿,实是三郎身有责任,无瑕论及婚嫁之事,还请婆婆见谅”婆婆说:“你这三郎怎么如此不通情理你与惠儿前世姻缘早也注定,推却什么你有重任我怎不知眼下我将仙去,只将惠儿托付与你。又不要你立时成亲只要你允口,明日你便去南海干你己事。三年不归,惠儿等你三年,十年不归等你十年。我可保惠儿个清白之身你若不答应,凭你走去那里,包管脱不得我手”

三郎听说即道:“既然婆婆定要做成三郎,三郎应了婆婆便了只是男女之事,讲的是个你情我愿端不知惠儿意思何如婆婆可做得她主”婆婆呵呵笑道:“三郎十分聪慧之人,在我家许久,难道不知我惠儿于你之意”

这正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郎听说道声:“如此甚好”即跪下与婆婆行三拜礼忽然只见;笙簧响亮香气氤氲,祥光照耀,满室通明。众多仙子女童簇拥而来。

婆婆拄杖而起,三郎送出门外。婆婆乃回首道:“三郎是个正人君子,切不可食言负我惠儿,他朝知之,定然兴师问罪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