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5(1 / 2)
猪妖讪然回答:“还差一点点”
“那赶快修炼,不突破法相就别指望出来,另外,日常酒肉供应减半。”
猪妖一听,登时像被砍了一刀,哭丧着道:“老爷慈悲,俺老猪拼命修炼便是了”
不敢再多嘴,继续埋头苦练。其实以它的底蕴,距离法相之境不过隔着一层纸。只是它懒怠成性,才迟迟没有突破,反而给叶君生走在前面。
猪妖偌久不得进步。叶君生干脆来一记狠招,直接关它在宝印世界内,不突破,不得出来。
要知道实力才是根本,境界提不上去。莫说帮忙,还会成为累赘。猪妖不同叶君生,它没有进入法相,诸多神通根本不能修炼,连已在手的千千阴魂丝都无从着手。
第二天上午,李逸风与黄元启联袂登门来。环顾独酌斋左右。光秃秃的,不剩一幅字帖。
李逸风问:“君生,你店铺的字帖都卖光了。何不新写些上来”
叶君生笑道:“李公,此间店铺,学生不想再开了。”
“呃”
李、黄两人俱是惊愕。
还是李逸风反应快,道:“以君生之才,确实不需要继续卖字。自然有人上门求字。”
叶君生笑道:“不错,近期墨香巷那边已有店铺老板找到学生洽谈。请学生写字给他们卖。”
在冀州,墨香巷属于专门卖字画的去处,开有多间底蕴深厚的百年老字号,生意很是兴隆。他们店铺里所卖的字画,种类繁多,平时都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书生秀才写好了字,托到那边去卖。定价由作者定,但作品成功卖出去后,店铺会抽取一定的佣金。若果逾期卖不掉,作者又没有取回来的,那么作品将由店铺全权处理
另外,店铺还会不定时找些新秀名家之类的,请他们写些字画,放在店中再高价销售。
黄元启问:“谈得如何”
叶君生笑笑:“学生要价太高,他们都被吓跑了。”
“哦,你要价几何”
“一字一贯。”
听到这个价码,李黄两人俱是倒吸口冷气,这价格,端是有些逆天,卖得已不是笔墨,而是黄金呀。即使成名已久的他们,行情都不会达到这个地步。而叶君生,今年才二十一岁吧,是不是太狠了
他们哪里明白,叶君生本就没有卖字的打算,故意开高价,就是为了把人吓走,图个清静。否则一天到晚被人缠着求字,端是不胜其烦,就没有多少修炼的时间了。
时至今日,家里的生活状况一日千里,早跻身小康,绝非以前等米下锅,靠一天写十几幅对联多赚几文钱的时候。
手头宽裕,追求自然更上一层楼,不再为了卖字而卖字。
惊愕之后,李逸风顿时又想到,昔日木此行愿意花六十贯钱买黄超之收藏的那一幅,不过区区四字而已,这么一算,一字岂止一贯
念头打转,再想到自己踏青之日所获赠的难得涂糊贴,难道竟能卖上个天价
扪心自问,即使有人出百贯,李逸风也舍不得卖的。
对比下来,反显得叶君生的出价低了,而不是贵。
如此说来,难道说叶君生的书法造诣,以及身价已经直追书圣可这怎么可能人家书圣可是成名三十多年,但叶君生声名鹊起才一年半载而已,书法作品远没有真正得到市场认可
只是
一时间,李逸风脑海竟有些晕乎,理不清个中逻辑关系。想不清楚,干脆不想了,从怀中拿出一物,用锦衣包裹着的,递过来给叶君生:“君生,此乃老夫近日雕刻出来的一方印章,送予你用。”
此事在踏青的时候便说过了。
叶君生也不矫情,拿过打开一看,正是一方上好的鸡血石印章,材质血色浓烈,饱满,灵动;雕工精巧,美轮美奂,确是一方价值不凡的印章。底部印文,为小篆字体,正是“彭城叶丰”四个字。
“好功夫,多谢李公赠印。”
李逸风呵呵一笑:“君生客气了,那日你送予老夫的难得糊涂帖,那才是好东西。老夫每日早晚,必然一看,真是心旷神怡,好字”
心里着实愉快,其实还有一事他不好意思说出来。原来这几天,他早晚看糊涂帖,精神倍增,居然还看出个第二春。本来已有些萎靡的第五肢,像打了鸡血般变得雄赳赳,重新抬头。到了晚上按耐不住,与夫人好一番恩爱缠绵。直把李夫人的久旷之身弄成一团烂泥,却窃喜不已,还以为自家老爷吃了虎鞭呢。
笔画生精神,一看精神生。居然还拥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实在让李逸风大喜过望。
旁边黄元启忍不住开口:“君生,今日逸风送印,老夫亦有礼品。”一拍手,当即有下人捧送上来,却是一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俱全,都是上品。
李逸风打趣道:“君生,元启正眼巴巴等你写字呢。”
叶君生拱手作揖:“黄老,如蒙不弃,学生愿写一帖回礼。”
黄元启就是等他这句话,笑道:“请,快走”
当下叶君生笔走龙蛇,写就一首词,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一首词,大气脱俗,比喻警醒,蕴含着一股不甘人下的精神面貌,其中又有奋发自勉之意,确实好词。
李逸风和黄元启对于叶君生的过去都颇有了解,知道他以前在彭城,不过是一名被满城大人小孩都耻笑嘲讽的傻书痴。时过境迁,跃然而上,目前却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北方大才子,个中遭遇变化,坎坷唏嘘,尽在此词中。
毫无疑问,叶君生如今做出这首新词,正有感怀身世的寓意。
当下他顺手用上李逸风所赠送的鸡血石印章,重重按在字帖后面留白处。等墨汁干了,再卷起来,送给黄元启。
这一次之所以不用天地玄黄顽石印,却为了避忌。固然盖上去,有阵法运转,掩住本身气息端倪,但能少用,还是尽量少用些吧。况且李逸风送新印来,不用上去,端是不好解释。
礼节做完,便坐下来说话,其中谈论到楚三郎被一名游方和尚治好的事。
李逸风叹道:“此和尚复又放虎出笼矣。”
黄元启安慰道:“经此一事,量他会有所收敛。”
说完些闲话后,他们起身告辞。坐到马车上时,黄元启忍不住又打开字帖欣赏。
一会之后,他忽而问李逸风:“逸风兄,你看君生这字,是否比你那一幅少了些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