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人神 > 分节阅读 29

分节阅读 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黄昏时分,正在厅堂上接待客人的胡县令猛地听到宾客提及县试之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宾客呵呵一笑:“汉山好幽默”

能不幽默嘛,名单名次,可都是由他这个县令亲手定下来的,如果说全世界谁最先知道这份名单的详细,当推胡县令莫属。可眼下听说第一为叶君生时,其居然表现得一惊一乍的,实在有些假。

但胡县令确实不知道叶君生得了第一,他所录取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这号人,怎地突然就上榜了,还位居第一

不对,不对

突然间,胡县令脑子一片混乱,简直就像一团糨糊。他敷衍了两句后,赶紧跑到县衙外去看榜单,要眼见为实。

榜单就贴在墙壁上,端端正正,上面的字也是端端正正的胡县令进士出身,自然写得一手好字。

没错,是自己制定的榜单,每一个字也都是他亲笔所写。然而诡异的是,“叶君生”这三个明明不可能出现在榜单上的字,却如此清晰分明地出现在榜首第一位之上。

非常的醒目惹眼。

夕阳的光辉斜斜地照在身上,忽然觉得有点冷。这时候,也还有些人围着看榜单,议论纷纷。噪杂的声音不断钻入耳朵里,胡县令双膝猛地发软,差点就摔倒在地,幸好旁边有衙役及时扶住

胡县令病了,病得不轻。

当消息传到冀州彭青山那边时,彭二公子面色阴沉如水,只淡淡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光阴似箭,一个月后,童子试第二关府试如期举行。

府试由道安府的知府大人亲自前来彭城县主持,考试流程基本与县试一样,也是考四场,内容有诗赋策论等。

当成绩公布后,彭城书痴叶君生再度夺魁,成为府试第一。

据说,知府大人对于叶君生甚为赏识,根源在于道安诗会之上,叶君生的那一首念奴娇怀古。

此词面世之后,传诵颇广,在整个冀州文艺圈,几乎都传遍了。着实为叶君生博取到了名声,就算有些人不知道叶君生,但也知道此词,足见影响之大。

与此同时,许多争议应运而生,不少老学究言之凿凿地判断此词不是叶君生所作。叶君生年方二十,何来“早生华发”一说况且,以他的年纪,足不出户的经历,怎么能拥有如此深沉的感慨悲叹之情

久而久之,圈子中肯定了此词的艺术成就,却对叶君生的才学保持怀疑态度,只是苦无证据而已。

但这些,与叶君生无关。

本来道安诗会之事,就是一次无心插柳,而对于那些名声,其实他并不太在意。

县试第一,府试第一,毫无争议就能参加最后的院试。

作为童子试的最后一关,院试的规格就相对比较高了,固定在每年五月份举行,并由朝廷委派的学政大人把关主持。

一州学政,又名“学台”,堂堂正三品,与知州品阶相同,算是很大的官儿了。

学政主持院试,院试举办的考场地点自然不可能在县城里,而是设立在冀州之中。到时候,整个冀州范围内参加童子试,并过了前面两关的童生,都会奔赴过来,冲击最后一关。

这一关,跨过去了就能成为秀才,拥有功名,从此跻身士大夫阶层,可以免除差徭、见县令不用下跪、地方不可随便用刑等;跨不过去的,明年再来吧年复一年,即使白发苍苍,考心不改

要前往冀州考试,叶君生的思想同时发生了一次改变:他想离开彭城县,奔赴冀州。

这“离开”之意,即为迁徙,就像现代人削减了脑袋都要往大城市里挤一样,叶君生同样有此心理。

彭城县,毕竟只是个小县城,诸多不便。至于安土重迁之情,作为穿越者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不过迁徙属于大事件,大城市,居不易,首先得解决经济问题。以叶家目前的家底,估计也就是凑个路费而已。身边虽然有一位牛妖,若请它去做些“劫富济贫”之事,想必不难。

然而叶君生别有考虑,却不会肆意行事,开什么玩笑,指使大圣去鸡鸣狗盗,未免下作。其实他还有一条好路子,就是府试以优越的成绩过关,考取最上等的秀才功名,进公学当廪生。

廪生,就是公费生,每月由朝廷发放一定额度的粮食,进入公学后,也无需缴纳项目众多的费用。

总之一句话,只要当了廪生,就有了在冀州立足的根本。

冀州最好的官学,名叫“观尘书院”,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算不上前茅,但已是叶君生当前最好的选择。

听说观尘书院近年可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天才少年,叫郭什么明来着,反正很厉害的样子,似乎道安诗会他也参加了,获得第二。

关于这个,叶君生印象不深,没甚概念。他只知道如果苏大师的传世之作都拿不下一个地方诗会诗魁的话,那可真不科学。

“嗯,就这样定了,如果院试考得好,能进观尘书院当廪生,就迁徙到冀州去。”

暗暗定了主意,而彭城这边的祖屋肯定不会卖的,就算他无所谓,叶君眉也绝不会同意。

古人重乡土之情,卖祖屋,那是背弃祖辈的作法。想那黄秀才,发迹搬入城里住,可乡下的祖屋都不肯舍弃,不惜常年花钱请人看守,便是如斯道理。

理清头绪,叶君生提前把这个意向与妹妹说了,叶君眉固有不舍,但也知道人往高处走的大道理,哥哥日后想要更大的前程,就必须走出去,闯荡一番。而她呢

当然是哥哥去哪,就跟着去哪。

章程议定,遂开始准备前往冀州参加院试的各种事宜。这一趟,叶君眉不会跟随,而是与大圣留在家中。有大圣在,叶君生自放心。恰好江知年知道他要上冀州赴考,便提议一起走。因为江腾镖局接了一趟运往冀州的镖货,正好可以同路而行,好有个照应。

略一沉吟,叶君生便答应了。

再度声明,本书为架空仙侠,不是穿越历史,故对于科举流程会有所修改变动,请勿查经据典,对号入座,谢谢包容。

第五十九章走镖

求票票

在前一世,于荧幕之上,叶君生观看过许多走镖;而作为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一代,对于走镖,更不会陌生。

如今,有机会亲身接触见识一番,自是充满了兴趣。

清晨时分,叶君生见到了江腾镖局的队伍。一辆车,一十三口人,其中包括两名镖师,九名趟子手。一马当先者,穿一身青色劲装,青巾裹头,唇红齿白,秀眉明眸,英姿飒爽,一杆乌木红缨枪提在手中,看上去,宛如一名策马战沙场的将军。

女将军

原来这趟镖,江知年并没有随队,而是让孙女江静儿压阵这不是江静儿第一次走镖,自十五岁起,她便已跟随爷爷走南闯北,亦算闯出了一些不俗的名声,江湖人称“枪花江静儿”。

“花”之意,固然形容她枪法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指她的女儿身。

在江静儿身边,站着贴身丫鬟阿格,十三、四岁的一个小姑娘,同样扮了男装,杏眼樱唇,十分机灵伶俐的模样。

“叶公子,请上马。”

阿格手里牵着一匹马这年头,牛马都是高规格的牲畜,牛主要作为耕种方面的主力军,而马却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民间,马甚为罕见,一来价格不菲,二来普通人家根本养不起。不过作为镖局,江腾镖局里面自然养着数匹马,这也是实力的象征。

叶君生背着个小包袱,瞅着身前这匹马,有些犯嘀咕的样子:他没有骑过马,作为现代人,满大街都是汽车,满天空都是飞机,有几人懂得骑马

没有骑过,但是坐过。“坐”的意思就是曾经在某些旅游区里花费二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