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 / 2)
叶君生笑道:“哥哥读书多年,圣贤文章都已烙印到心上,哪里需要温书”
话固然这般说,可很多事情未成定局,总存在变数。
成为秀才,才有参加科举,进入仕途的资格,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起步之初。然而这一步,有时候恍若天堑,有些人考了一辈子,直考得白发苍苍,两眼昏花,还没有考中,依然摆不脱“童子鸡”的尴尬身份。
六、七十岁的童子,可不是美谈,而是笑柄了。
粗粗吃罢晚饭,夜晚降临,虚空上寥寥几颗星子,光芒黯淡。到了戌时,突地刮起了风,卷来了乌云,铺天盖地,顷刻间,便有变天之相。
算算时日,冬天已至。
风声呼呼,叶君生睡不着,想起院中的大圣,怕它会冷着,便爬起来,却见到邻边的叶君眉也起来了。
“哥哥,这么大风,说不定还会下冷雨,大圣怎么办”
“把它牵进来,在檐下过一宿吧。”
于是叶君眉就牵着大圣,让它卧在房间外的廊道下,权且安身。
这老牛,端是听话,安安静静地趴着,并未显露出任何躁动不安的姿态。
北风呼呼,约莫到了子时,果然抖落下漫天纷飞的冷雨。这是属于冬季的雨,点点寒冷,如果打在身上,只怕会激得鸡皮疙瘩一大片。
床底下烧了炕,倒不算冷,可叶君生转辗反侧,心绪不宁,总是难以安睡。睁大了眼睛,朝那扇窗户怔怔看着出神。
这窗户,已有些破旧,两条裂缝,透过去可以望见外面深沉的夜色。
忽然间,一团碧莹莹的光芒闪现,尤其显目。
鬼火
叶君生心里打个突,一骨碌爬起床来,蹑手蹑脚来到窗户边上,凝神戒备。接下来,他目睹了毕生难忘的一幕:
一团碧火,有头颅般大小,在风雨中漂浮,形状并不规则,多有变化,有时候还变得像个人形,依稀可见,是一副青面獠牙的小鬼模样,极为狰狞。在这般夜深人静的时刻,徒然看见,胆小的只怕立刻会吓得魂飞魄散,屎尿奔流。
叶君生看得口干舌燥,冷汗不由自主便冒了出来。
鬼火慢悠悠的样子,飘舞的轨迹十分诡秘,忽而一拐弯,朝着叶君眉所在的房间飘来。
不好
叶君生暗叫一声,便要开门出去救援。就在此时,一团影子霍然立起,正是本来安安分分地卧在廊下的老牛“大圣”。此时睁开双眼,又大又圆,有兴奋的异彩闪现,在苍茫的夜色中,熠熠有光。
它这一动,那团鬼火仿佛受惊,“吱”的怪叫,不类人声,就要飘走。
嗤
一道淡淡的黄光从大圣鼻子喷出,好像一条鞭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鬼火席卷住,快速一收,直接送进嘴巴,嚼然有声:
“啃了多年的青草树叶,嘴巴淡出鸟来,今晚终于得以开荤,娇嫩爽口,端是好味道。”
突然这老牛,吓死人不偿命地张口冒出一句人话,尔后又若无其事地卧下来。片刻,低低的鼾声响起,竟彷佛已熟睡。
第二十六章营生求收藏推荐票
“咕”
躺回床上许久,那一口口水才艰难地吞咽下去,在静谧的房间内异常响动。现在叶君生的心情,很复杂,复杂得根本理不出个章程。就在听见老牛开口说话的瞬间,他第一时间很无厘头地闪出大话西游里的一幕:二当家听见牛栏养着的牛开口说话,惊骇于“妖魔乱舞”的现实,被吓得屁滚尿流,差点就很没义气地落荒而逃
现在的叶君生,倒没有很害怕,毕竟对于老牛的来历,早有些心理准备。不过准备归准备,当这一刻真真实实地发生在眼皮底下,还是免不得有一番惊奇。
惊奇过后,便是一抹藏不住的欣喜:这么说,咱现在已是有神牛相助的“牛郎”了
呸,哥不做牛郎。
窗外,风雨飘零,夜色深沉。
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寒潮来得比预想中快,第二天起床,明显感到寒意袭人,必须要穿上过冬的衣服才行。
叶家贫寒,冬衣缺乏,叶君生兄妹都是把好几件衣服裹在身上,包得好像一个不大美观的粽子,藉此保暖。
一大早,叶君眉又出门去了。
叶君生站在廊道下,打量着大圣。
一夜之间,大圣似乎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虽然身子骨并未变得壮硕,可体表上的皮毛却显露出了新意,仿佛换了一层,再不像以前那般病态枯涩,而变得油光湛然起来。
这牛,变年轻了
叶君生顿时想到,昨晚它吞噬鬼火之事。
大圣,或为牛妖;如果是妖,自不可能和寻常的牛一样,吃青草树叶。这些东西,果腹可以,但也就仅此而已。
只是,它既然跟随前主人阿永那么多年,为何没有显灵一二,以改善处境呢难道说,是那个阿永没有留意到又或者,大圣怕一开口,就会把它的前主人吓死
要知道,自家养着的牛突然会说话,等闲人根本无法接受得了,就算不被吓死,估计也会去报官处理。
这牛,肯定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只不知道,它是否与神秘的狐仙相识。
念头盘旋,叶君生目光灼灼。
大圣忽地抬头,两只大牛眼扫了他一眼,随即并无表示,又懒洋洋地趴着,闭目假寐了。
叶君生欲言又止,终是没有开口。有些话,应该留到合适的时机说,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哥哥,哥哥快来”
中午时分,叶君眉小跑着回到院子,大声叫道。
叶君生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出来,却见到自家妹妹一张小脸红扑扑的,神情兴奋。
“怎么啦”
“哥哥,我帮你联系了一些营生。”
“嗯什么营生”
“写对联”
叶君眉的声音脆脆的,带着兴奋的味道,一口气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原来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要换新对联,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这个世界,可没有印刷对联的机器,所有对联,都需要手写;而为了拿到新对联,一般人只能买,或者提着礼物登读书人的门,请对方写。
在天华朝,能读上书的人并不多,属于奇缺资源。
故而,每年年关前,都有不少贫寒书生在市集上开摊子,写对联,靠此赚些钱财用度。
这就是营生。
叶君生不是笨人,立刻就想明白其中关窍,一拍大腿:差点忘了这一茬
叶君眉道:“我问过了,周围两、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