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带个系统穿三国 > 分节阅读 208

分节阅读 2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下,普通百姓都至少在温饱以上。

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了,那也就有了繁华的商业活动的基础。

赵飞有着后世的经验,自然是鼓励商业的。

当然提高商人的地位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等于是把自己立于所有的士人对面了。

后世为什么会有资本主义、会有君主立宪制,就是因为西方没有压制住商人的地位。

中国的封建制度能够持续那么多年,就是因为这贬低商人的地位的政策。

商人本就有钱了,再给他们正常人的社会地位,那他们肯定就又想进一步,想拥有政治权力,继而就是想把皇帝给搬倒了。

赵飞可不想做什么君主立宪制的傀儡,什么人人平等,把权力分给每一个公民,只不过说的好听而已,这到后世都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团体可以做到。

那些说古人不懂商人对社会有好处的,简直就是荒谬。

商人重利,和主cháo流的忠义思想不符合,这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的君主,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压商人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了解商人,所以才会打压。

像是后世的沈万三,那是自己找死,不能怪朱元璋。

没有丝毫权力,却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就算朱元璋不杀他,也会有其他王爷大臣来杀他的。

赵飞不提高商人地位,他鼓励商业的政策是降低一些税赋。

这个时代的商业税还是很重的。这也是导致商业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尤其是吴郡。世家大族众多,购买力很强,这里的商业活动最发达,赵飞收取的商业税也是最多。

商才的武将特xg对此是有加成的,顾雍是此道高手。

这样一来,有了源源不断地钱财,赵飞的私塾、医馆、科技园、军工院都可以进一步扩大了。

除了这些以外。易水组织也在这江东,找到了厉害的造船师。

公输祐,习有墨家之术,jg于造船。

尤其是赵飞通过看到他的武将特xg里面,匠心是十二阶顶阶的时候,更是极为客气地亲自去请来了。

一番倾心交谈之下。赵飞更是喜出望外,公输祐不仅仅会造大船,还会造不依靠风帆,而是通过轮桨,以人力为动力的五彩楼船。

马钧和公输祐更是有这不少的思想碰撞,马钧的龙骨水车,要是改造一下,可以成为公输祐设计的大船里的新的轮桨。效率要高不少。

五彩楼船是有五层。最下一层是隔水层,赵飞甚至提出了分隔浮舱的理念。

把整个隔水层用木板相隔。分成十多个小房间,这样一来,寻常的水鬼凿船,只是凿开一个小隔间的话,就没有太大的效果了。

往上一层就是动力室,修改后的龙骨水车就安置在这里,水车上的划桨一般沉入水里,那在动力舱里面,只要有两百个壮士踩动水车,就可以让整个五彩大船行动起来。

中间一层是储藏室,也是士卒休息的地方。

再上一层就是甲板了,是作战的地方。

最上一层,公输祐当时设计的想法是在甲板上设立箭楼,可以居高临下地shè箭。

不过有了马钧以后,这箭楼就可以改为弩箭炮台了。

不管是重弩还是连弩,亦或是床弩,马钧都可以研究出来了。

船体表面,赵飞提出了包一层铁皮的理念,只是这样一来肯定很重。

那如何增加浮力,减轻铁皮的重量,就是公输祐、马钧和蒲元的事情了。

这种技术活还是专门的人才来处理的好。

除了这种超级楼船之外,小船也是要造一些的。

运输船,用于探查消息、速度极快的小型船只走舸。

快速的进攻船,艨艟舰。

除此之外,带有风帆的大型楼船,赵飞也是要制造的。

五彩楼船用于长江上短时间内战斗是很好,可以逆着江水而上,不必太过担心水流以及风向的因素。

在赵飞知道周瑜可以掌控风向之后,他就在考虑不依靠风力为动力的船只了。

但是除此以外,赵飞知道还有广阔的大海。

在大海之上长途远行,五彩楼船就不合适了,必须要依靠风力来行驶。

在东南亚,赵飞知道茄子、菠菜、黄瓜原产地都在印度、泰国那边。

在这个时代,单调的饭菜,早就让赵飞吃的想吐了。

赵飞在这个世界也算是混得如鱼得水,如果说他唯一不满意的,想吐槽的就是这吃饭方面的问题了。

除此以外,还有甘蔗的原产地在印度,椰子的原产地在菲律宾,都是上好的饭后水果。

除了这些吃的以外,还有一个是赵飞最想得到的,那就是棉花了。

棉花的原产地还是在印度,在汉朝,只有贵族才可以穿丝绸或者皮衣。

赵飞在冬天是不冷,身边的人也都不会冷。

但是那些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这些东西他们是穿不起的,他们可以穿的只有粗麻制成的衣服,御寒的能力是很差的。

因而一旦冬天的时候太冷了,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就会特别地难熬。

要是有了棉花,以厚厚的棉衣来代替昂贵的皮衣,就可以在普通百姓之间推广了。

从江东到印度,通过陆路是行不通的,太遥远了,中间还有一个青藏高原。

赵飞可不想来个现实版的西游记,玄奘法师去了多少年才取回经书赵飞可等不了这么久。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海路了。

一直在清朝之前,中国的造船技术都是遥遥领先全世界的,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也是当时的西方蛮夷之国难以想象的。

赵飞相信通过他偶尔想起来的一些造船理念。再加上公输祐和马钧蒲元他们的才能,一定可以造出适合远洋的大船。

可惜赵飞最想要的马铃薯、玉米和番薯,都在美洲。

横跨一个太平洋或许过个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在赵飞的全力资助下,公输祐他们才能发明出这样的大船来。

不管是应付周瑜的淮南水军的进攻,还是以后去搜寻各种华夏大地没有的原作物,这船只的发明建造都是重中之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