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4(2 / 2)
“何也,重禄而不治事,岁岁增也,民不堪重负,纷纷弃地逃亡”
“这岂止于民,就算朝廷也不堪重负。”王存业说到这里,目光炯炯:“这是前朝衰退之重因,虽是世道,而理一无异,弟子惶恐,思之仅此”
虽没有一字说道门,但太上道主和成谨道人都不由变sè,这所指的是什么,任何一点有智商的人都知道。
太上道主的感悟更多些,道门三百年前初建,道君率先占领昆仑伐山破庙成就太乙,接着就是以大誓愿成就半步大罗
而同期有八位道人成就太乙,虽只有五位归于道门,三位游离其外,但也可见得那时喷薄而出的大势。
而以后道门应运而起,遍于天下,占天下赋税一成,又有真种和赤阳迎劫丹赐下,一时间道人数目膨胀,据不完整统计,天仙位业三十位,神仙位业四百零三位,这些人吞吐灵气,分薄气运,别看道门威震天下,实际上虽不至于入不敷出,但也几无余粮。
只看这三百年来,无一人能成太乙,就知道其中道理,难道这三百年来,没有人能堪破天机领悟太乙
非也,就算是有一百个道君,在这时也只能限于天仙和神仙。
何也,唯气运和位格所限。
还是这话,中二才会相信“心悟”了就有天地大位。
太上道主就问着:“若汝在前朝,可有良策”
王存业并无丝毫笑容,说着:“师祖,取之是天下之理,并无过错,唯取之者多寡,是善恶之别,天数之移的主因。”
“师祖问我大政,弟子不胜惶恐,只是就算弟子在许朝,这宗室之法是大数,是国本,万无能改之理,只有尽力办好自己的事,略延些国祚,别无它法。”
王存业的意思很明白,剥削是天地至理,朝廷、君王、道君、天didu是,除非不建立任何体制,不然没有谁能超越这个法则。
王存业不相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同世界,他只有一问:大同世界的zhèngfu运转,要不要费用
要的话,费用怎么来,难道zhèngfu本身能生产
天下奉一人可,这就是天帝,除天帝本身可垂拱而治,享天地大位和气运,别的神道都各有职司,以事生产,这就可以维持和发展。
但要是奉百人千人万人为君的体制呢
负担顿时增长千倍万倍,最恐怖的是,这些不事生产只享气运灵气的集团,还在不断增长。
虽没有明说,但暗示非常清晰,这仙人就是典型的八旗和勋爵,不事生产,不停吸取灵气,坐享气运。
建立神道为下仆,是可以延缓,但随着仙人越来越多,封神榜的神道,终有承担不住的一天,这是不可避免的未来。
但是你要我解决,抱歉,这是道门的国本,解决了道门也不存在了。
如果世界上什么事都能解决,还要“革命”天命转移和兴衰干什么呢
一瞬间,王存业都生出明悟,醍醐灌顶一样彻底明白了道门为什么衰退的主因之一
想起了地球道门初建时,天职重箓每代只授一人,到宋明清时成千上万,不由苦笑。
想起了前世地球上不少仙侠小说,以建立仙道,和推广修仙为宏法,并且沾沾自喜,更是苦笑这样多仙人真人,怎么养
当然要解决很简单,就是仙人也要干活,可仙人都要干活,担任职司吸取愿力,这和神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到这里,更是生出莫名的悲哀,这是明明看到问题却无法解决的悲哀。
太上道主,审量着王存业,足有移时,才一叹说着:“我明白了,时间不早了,你登上天舟”
王存业再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听到这话,反而松了一口气,深深稽首,退了出去。
这次就不再迟疑,直接飞向天舟。
抵达天舟,见得天舟有百丈,上面甚至亭台楼阁连绵,舱室至少有百间,可住所有地仙有余,心中不由暗叹,果是仙家富贵。
才上去,就见着几个道人,都是简单道髻,带着一种生生不息气息,这至少是生生不息的地仙位业。
王存业落在甲板上,没有说话,先向下看去,只见道岛清晰,屋舍连绵,一派繁荣之景,心中就想:“这一去,这一船道人,不知几人能回”
至于刚才产生的悲哀情绪,王存业已丝毫不存,这种问题,是体制创建者的问题,别人思考就算不是中二,也是文青。
这样想着,眸子幽深,已望向埋骨之地的方向。
别人或者惧怕,对王存业来说,却是由棋子转为棋子的关键一步。
不虑长远,只问今朝,这才是王存业此时认为的大智大慧
无所畏惧,心向往之
第三百零四章大势将成
夭舟王存业长长呼出一口气息,离开了道岛,已过去三夭。
三夭时间不多,但巩固了五气朝元,识海中十二丈半灵池波涛生灭,一片纯金色,略有些青意。
到了这一地步,王存业停了下来,将道胎收了,渐渐转为平稳。
修行已完,心中忖着:“这次夭舟去海外,已过了一半路途,是蛇是龙,就看这一关了。”
这些时日,王存业早就明了,生死转盘本身修复强大,必须大量生死之力,这埋骨之地对别的道入是凶途,对王存业来说,就是必经的过程。
想到这里,王存业一笑,起身步出房间,只见还在海上,万里碧波,青气映空,正是美景,就听着有声响起:“这位真入,久违了”
王存业顿住身,一看,却是宁清道入,a:“原来是宁清真入,许久不见,今日却在一条夭舟上”
宁清道入稽首为礼,笑着:“这是缘分,不过抵达埋骨之地后,都是同舟之入”
王存业微微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