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1 / 2)
,天已黑了,王存业随意半躺在被子里,却在思量着。
“今日观相,这蔡平度有些根基,但也不过是芝麻大的小官,能入流九品就算不错了,可有着这女儿,或者严格的说,有着拥有这青铜印的女儿,才能有此六品官当虽不是实权官。
老实说,要是还没有入流,夺了就夺了,王存业给些银子补偿就是,现在这人有六品官印,就有着很明显的龙气烙印,夺了这宝必有一记,不到最后却是不能行这事。
稍稍思量,叫过临时的仆人,问着:“这郡里我还是头一回到,想着走动走动,哪里却是热闹。”
这人一躬到地说着:“这城内十分热闹,城隍庙里正在演唱梨园,可以齐去看戏”
王存业说着:“既是这样,玩耍片时便了。”
说着换了衣服,还是戴着银冠,身海青袍子,穿上了靴子,就到了城中,进了西门,至了城隍庙。
一进山门,就见着人群纷纷,烧香叩头不计其数。
王存业入庙闲玩一番,转东弯西,见得主殿一匾,匾上写着“周公殿”,当下驻足观看,问着游人。
这游人拱手说着:“公子,这周公原本是本郡太守,能治理百姓,后不幸任上病去,百姓感恩,故在侧殿立像祭祀。”
王存业笑了笑,就出去了,不远处就是一家典当行,心中暗想:“这城隍附近就是典当,还真是奇妙。”
目光一闪,突见一个年轻人进去,手中有个小盒,本是不以为意,但偶然一扫,顿时目光一凝。
只见里面青年取出一颗明珠,这明珠实际上并不想象的珍贵,大凡明珠被取出后,不消三十年,就会褪色消去,这就是“人老珠黄”的来历。
只是一眼看去,见得异光闪亮,却是璀璨,王存业不喜反惊,这又是一件异宝。
却见这年轻人走进柜里,将珠子呈上,要当银五十两。
当中伙计哪里晓得宝贝,一粒珠子,值这样多银子先是不屑,后被年轻人纠缠,只得入内拿与朝奉观看。
这朝奉一见此珠,细细观看一番,惊讶问着:“这珠子不错,似是新出的明珠,的确可值五十两,又何人要当”
伙计回着:“外面一个年轻人当,看上去很是焦急。”
朝奉沉吟想着:“焦急要当,莫非是遭灾遇难,故当此珠又莫非是被奸徒偷盗出来”
当下出来一看,见着年轻人,问着:“你何由至此因何要当银两”
这年轻人说着:“却是家母有病,不得不当”
朝奉听见,点一点头,说着:“原来这样,你孝心实在难得,不过这明珠的确不值五十两,只值十五两。”
年轻人说着:“岂有此理这明珠可值百两银子,五十两已经少了,十五两你欺我心急。”
朝奉笑着说着:“这珠只值这些银子,你要肯的话,我就取银子写当票就是,不要的话,请出门自便。”
这人思量片刻,还是不肯,取了明珠出了门,这朝奉嘿嘿冷笑,却也不阻,只是说着:“我当铺公道,给你十五两,别的当铺只怕十两都不给。”
这年轻人出了门,面带愁色,王存业刚才一直在细细思量,心中却不喜反惊,这时见着年轻人出来,心中定了主意:“罢了,回去必龟壳推算气运,这时却不能露出痕迹。”
当下上前,问着:“令堂有病,你想出售明珠”
年轻人一怔,见着是个翩翩公子,应着:“正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十四章三千六百草头神
王存业就说着:“这里不是说话场所,到里面说话”
说着,就引见着入得一家酒店,这年轻人迟疑了下,跟了上去,只见吩咐了几句,伙计上了鸭鸡菜肴一壶酒。
当下就坐了,请着喝了一口酒,就算是上宴了,王存业目光幽幽,见得这个年轻人顶上气运冲上三尺赤色,和虹一样微带异彩,这种气运大是不凡,要是三百年前,可考取进士,甚至状元都不是不可能。
这才说着:“你我萍水相逢,本来也没有缘分因果,你的家事和姓名,我也不想听着。”
王存业这人深沉,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却顿时把可能的因果牵涉一剑切的干干净净,又说着:“你这明珠非同寻常,我也不知具体是何宝,但必不止五十两,当了却是可惜”
“这样罢,你出个本心,说个你不会后悔的价格,要是我能买的起,我也不回价,一易就是了,以后谁也不欠谁,你说怎么样”
王存业说着,就目视着这年轻人,这短短的几句话,实是机锋深藏。
自古天生宝物,有缘者得之,一不小心,就牵涉到因缘劫数中,难以还清,而王存业这人对心性因果异常理解,这话说的就是端是狠辣。
首先王存业申明,自己也不知此宝是何,这是实话,也是他故意不去探察,这样就不能说他故意以低价买得重宝。
其次是他不出价,让这年轻人尽量出价,这样就算宝玉卖个石块价,却是宝主自己的事,与王存业无关,最后申明谁也不欠谁,更是把关系切的干干净净。
自设宴施恩而来,到现在申明,王存业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时,转眼之间,下了阵细雨,时紧时慢敲着屋檐。年轻人拿出了盒子,端详着这颗明珠。
说了,明珠实际上价值不高,就算上品明珠,二三十年就会褪色老去,这就是人老珠黄的来历,及不上宝玉。
这年轻人也知道这些。因此取了这明珠典当甚至卖掉。
但此刻被王存业一说,看着这明珠,突觉得它十分美丽,隐隐带着红晕,心中就浮出一阵浓郁的不舍,仿佛卖出就是要割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样。
王存业在这时,要是说着:“想想你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