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2(2 / 2)
内城大门缓缓开启,罗士信早已急不可耐,他一声令下,一万隋军汹涌地杀进内城
半个时辰后,隋军控制了内城,至此,整个平壤城落入隋军的手中,杨元庆所关心的高丽国库便位于内城之中,由数百座大仓库组成,仓库的物资令人叹为观止。
当年杨广远征高丽时,遗留在高丽堆积山的物资,钱粮、兵甲、帐篷以及战鼓军旗等等,大部分物资都集中在内城的仓库中,但杨元庆更关注库存粮食。
杨广当年在高丽丢下了数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不可能存放这么久,但它们却能使高丽自己的粮食储存下来。
“总管,请这边走”
一名偏将带领杨元庆巡视粮库,这是一座高达三丈,占地十几亩的巨大仓库,这是万石级的仓库,一座仓库便能存放最高达十万石的粮食,这样的粮仓有数十座之多。
此刻仓库大门前站着数十名隋军士兵把守,杨元庆走进仓库,在这座体积庞大的仓库内,一袋袋粮食整齐地码放着,堆积如山,令人叹为观止。
一名文职军官正带领十几名士兵清点粮库,见杨元庆带领大群军官进来,文职军官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总管。”
杨元庆点点头,走到一袋粮包前,拍了拍结实的粮包,这一包粮食便是一石重量,从粮包的缝隙里扑簌簌流出一撮白米,杨元庆伸手接住,放几颗进嘴里咀嚼,应该是去年的粮米。
他回头问文职军官:“这座仓库里有多少粮食,清点完了吗”
“回禀总管,这座仓库已经清点完毕,一共九万三千石粮食,和帐簿记录一致。”
“那整个粮仓群有多少粮食,有清点过吗”杨元庆又接着问道。
“卑职大致估算过,大约在六十到六十五万石之间,应该不会有错。”
这个数字让杨元庆的眉头蓦地舒展了,六十万石,这一次冒险式的远征,竟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
杨元庆又去了其他仓库,堆积如山的兵甲、帐篷、马鞍和战鼓,这些都是当年隋军丢下的物资,时光流转,它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这让杨元庆不由感慨万分。
这时,程咬金激动万分跑来道:“总管,去看看宫库吧保证让你眼睛都睁不开,我的老天啊那些珍珠宝石,把我老程的眼睛都照花了,还有数不清的白花花银子和黄澄澄的金子,总管,就把高丽封给我做程国吧我不嫌弃。”
杨元庆拍拍他肩膀,笑眯眯道:“我记得当初你可是不愿意封国的,说是没有野心,一心想当元老,怎么这会儿野心又膨胀了”
程咬金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其实不是什么野心,只是有点贪心。”
杨元庆呵呵笑了起来,回头对行军司马李名禄道:“所有的物资都一一登记造册,宫库里的金银珠宝分出一半,还有所有的铜钱,都用于犒赏和抚恤这次远征的弟兄们。”
“卑职遵命”李名禄行一礼,匆匆下去了。
“老李,等我一下,我帮你去清点。”程咬金心急如焚,也顾不上和杨元庆打招呼,飞奔而去。
旁边来护儿忍不住笑道:“总管,这个程将军倒挺有趣。”
杨元庆哼了一声,“他一贯如此,脸皮奇厚无比,打仗时看不见他的踪影,分钱时他第一个冲在前面。”
这时,来护儿又低声道:“总管,这次既然拿下平壤,索性就把附近人口掳掠一空,我估计有几十万之众,用来充实中原。”
杨元庆摇了摇头,“这一次还不是时候,一是我们军队太少,更重要是现在天下未定,把高丽人口掳入中原,反而容易造成中原大乱,你忘记当年六镇人口进入中原的后果吗等下一次,索性就灭了高丽。”
来护儿明白杨元庆的意思,六镇兵乱被镇压后,北魏将数十万六镇男女押入中原安置,这些数十万人引发中原大乱,直接形成了北周和北齐两个朝廷,高丽人民心难附,现在掠入中原,确实不太妥当。
想到这,来护儿又问道:“那高丽王呢,要留下他吗”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向此人提出三个条件,如果他答应割让辽东并向大隋称臣,留下他也无妨,否则渊太祚就有摄政的机会了。”
来护儿一怔,“总管说错了吧应该是盖苏文,怎么会是渊太祚”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道:“我没有说错,就是渊太祚,他即将重返高丽。”
第四十七章灾情初现
更新时间:2013279:26:42本章字数:4827
五天后,隋军千余艘战船分走数趟,将高丽国库的物资全部运到了绫罗岛中转,岛上有不少巨大的山洞,当年是隋朝水军储藏后勤物资的天然仓库,足以容纳从平壤城运来的物资。
杨元庆留下沈光率领五千士兵守岛,又留下三十艘战船,他则亲率千余艘海船满载着第一批粮食四十万石粮食,浩浩荡荡向渤海驶去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九月下旬,从南到北,各地陆续进入了秋收,但今年的收成却格外惨淡,一场大业六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席卷整个北方,河南、河北、河东、关中、关内,秦岭淮河以北各郡无一幸免。
各郡的受灾程度和官府的抗旱力度有直接关系,唐朝由太子李建成亲自出任安抚使,赴各郡督查抗旱,又从巴蜀和荆襄调度官粮赈灾,将旱情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隋朝也是极为重视这次夏秋连旱,杨元庆早在八月便任命杜如晦为旱情监察令,并由御史台派出三十名监察御史分赴各郡督查抗旱。
在中央朝廷的强力措施之下,隋朝也抗旱有力,尽管灾情严重,不少河流都干涸见底,但隋朝各地的收成也能保住近半。
再加上隋朝已有充足的储备粮,从八月下旬开始,数十万石粮食便陆续分拨到河北和中原各地官府,用以赈济灾民。
杨元庆下达了严令,若发生一人饿死的情况。从太守到县令,就地罢免,十人以上饿死,县令处斩,百人以上太守处斩。
正是朝廷的及时拨付粮食和楚王严令,使得各地官府空前重视抗旱赈灾,以至于隋朝的旱情最为严重。几乎全境皆旱,却同样是灾情平稳,没有出现任何恐慌局面。一直到九月下旬,各地的监察御史都没有发现一例饿死人的情况。
但青州却是另一番景象,青州七郡:齐郡、鲁郡、琅琊郡、东莱郡、高密郡、北海郡、济北郡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灾。
旱灾、兵灾一起袭向青州大地。先是窦建德军和宋金刚军队的混战,窦建德击败宋金刚军队,宋金刚逃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