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 / 2)
事实上,庄周是在和时间赛跑,自从离地焰光旗到手,一种隐隐的预感就提醒着庄周,自己逍遥的日子不会太多了,三清圣人的布局啊,又有多少人能够看的透,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修行界的残酷争斗中。
一旦入局,那就是你死我活,容不得半点退让,败者就是形神俱灭,最好的结果也是上封神榜,从此为人奴役,不得自由。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在修行者的世界中贯彻的远比普通人更彻底,也更赤裸裸。
对一个修者而言,自由往往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最可宝贵的。
因为有不能失去的,所以,绝不能败。
所以必须要趁着自己还能自由的支配自己时间的时候,把昆仑星的事务解决掉。
第一份诏书只是宣布称帝,建国号,纪年,定国都,算是基本内容。
骅国本来就内乱不止,反抗势力极多,称帝称王的也不少,甚至最夸张的,有个小寨子只有百十号人,连山贼里面都排不上号,寨主竟然也号称皇帝,而且有三宫六院,十来个老婆,都册封为妃,所以庄周称帝,虽然醒目,那也是因为他手下有百万人,算是整个骅国排的上号的势力了,但刚组建的势力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苏箬人的铁骑的,各方势力也以为这个新汉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即便是庄周宣布要在来年三月搬入承天宫,也被看成了宣传做秀,苏箬人铁骑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可怕了,众人自然不好看好一个成立只有二十天就匆忙称帝的势力,最多也就是咋舌此人大胆,不知死活。
真正震惊各方势力的是庄周接下来的两份诏书。
在接下来的第二份北伐苏箬鞑虏诏中,控诉了苏箬人的野蛮暴行,屠城,圈地,绝我衣冠,焚我诗书,是华夏一脉死敌,此仇是国族之仇,是华夷之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汉国决定大军北伐,维护圣人礼教,汉家衣冠,号召一切周人都起来抵抗苏箬人的暴政,为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建设大汉国出力,有立功者则不吝封赏,而对处理苏箬人,则宣布了两条方针,侵占财产必须退还,不足部分用劳役偿还,有罪士兵必须处罚,得到法庭公正审判。
这一份就占据了大义公理,更把和苏箬人的矛盾上升到了国族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生死存亡的斗争,让魏国和梁国都不好插手,但最厉害的还是第三份诏书。
一切革命起义,其实都是为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这种分配中,打击敌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在这次分配中的获利阶层,使之成为自己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历史上的起义,一开始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就比较浪漫,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中所载项羽刘邦两人本纪,也是如此,项羽指着秦皇巡游的车架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说穿了都是要当皇帝,是属于很理想化的。
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由于汉代图谶、纬书盛行,预言吃香,干脆就神棍化了,号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等到了隋末,有两个牛人,一个是长白王簿,做了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老百姓起来造反,道理就更朴素了,说是到了辽东打高丽是个死,起来造反也是个死,左右是个死,还不如反了吧,另一个李密,文采好的很,出手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绕了好大一个弯路。
直到唐末黄巢起义,终于提出了均平,不过黄巢本人是流寇,他的天补均平,其实和一般强盗土匪的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差不多,富是劫了,济的却是自己的贫,说他是寇是一点都不冤枉的,而且黄巢此人,简直是中国史上吃人第一,写他的书里,除了吃人就还是吃人,有组织的吃人,把人当成军粮,用石磨碾碎,煮熟当饭,此人后来好不容易打进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爽了一回,就完蛋了,不过这口号却传了下来,到了南宋初年,就在钟相、杨幺手里发展成了等贵贱、均贫富,这个杨幺,就是在说岳里被大英雄岳飞招降的洞庭水贼杨幺,后来还在抗金战场上出了把力。
至此以后,农民起义的口号就越来越实际,针对性也越来越强,逐渐聚焦到了土地制度上,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当时各地都传唱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针对当时明朝赋税和三饷沉重来的,一路可说是望风而降,轻松打进北京,到了太平天国,就说有田同耕,连天朝田亩制度也搞出来了,可惜太平天国也搞大锅饭,制度终究没能真正实行下去,等到了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又是没能彻底实行,但其实已经摸到了根子上。
有这么多前辈的榜样,庄周自然清楚,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实质就是一个战后的土地再分配方案,使得大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可以养家糊口的土地,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解决了这个,就彻底的赢得了整个世界,所以庄周的第三道诏书,颁布了大汉帝国土地法,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平均地权,土地私有。
土地产权的获得、续受、使用、收益、处分、转让、消灭、保护,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土地产权私有,神圣不可侵犯,考虑到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还做了一些限制,不能侵犯他人利益,而且应当在合理条件下为他人提供便利,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份诏书颁布了大汉帝国的土地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富农,争取部分开明绅士,打击恶霸地主并没收其土地,无主土地国有,并公布了这些阶层的认定标准。
由于目标明确,就有了可执行性,尤其是地主的认定,那些坚持反抗苏箬人的世家大族自然是开明绅士之列了,除非民风极坏的,死心塌地跟着苏箬人走的,这就团结了大多数。
当年宅第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一下子使得北方获得充沛的人力资源,庄周的土地法一出,效果却更是惊人,不但无地的流民佃农翘首以待,就是梁国土地上残存的世家大族也纷纷派人前来联系,平均地权固然召来不少人反对,但土地私有却实在是太对这些家族的胃口了,这意味着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土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皇帝以天下为家,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仆,可以随意奴役,天下财产都是皇帝所有,可以随意使用。
而且虽然说是平均地权,但是骅国此时人口大量减少,无主土地极多,尤其是地主认定中的奥妙,自然是明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