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1 / 2)
,就是葭州出兵帮助他挡住流匪,趁机集结队伍。
可是,只要他一提到出兵的事儿,那个可恶的郭毅和牛得水就大摆难处。
现在,就算刘应遇再理想化,也知道他们是不打算出兵了,当下,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郭县令,牛千总,本帅再问你们最后一次,你们到底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郭毅满脸为难的表情,态度极为恭敬地说道:
“哎呀,刘大人,您这实在是为难下官了。葭州的情况,您老应该是知道的,南有白云山无数股悍匪,更有新近崛起的凌家军,极难对付。我们肩负着全城数万父老的生命安危,这要是擅自出兵,万一有个差错,怎么对得起全城父老的信任啊再者说了,那王嘉胤已经成了气候,大人您数万精兵都不是其对手,我们葭州城几百弱兵,如果出城的话,那还不是送死吗”
“就是啊大人您明鉴我们死了没关系,拿着朝廷的俸禄,马革裹尸,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因为我们擅自出击,而让葭州城全城父老陷入危机,那可就是大大的糟糕了。刘大人就是杀了末将等,末将等也不敢从命啊”牛得水和郭毅两人一唱一和,说的滴水不漏。
刘应遇脸色更加难看,他知道,自己在这儿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了。当下,一甩衣袖站起来道:
“本帅没时间跟你们在这儿磨口水,这就告辞了不过,以后见着圣上,难免要参上你们一本,这见死不救的罪名,你们是少不了的。”
说着,也不管众人,刘应遇带着手下二十人马扬长而去。
“郭大人,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了”看着刘应遇的背影,牛得水有些犹豫地说道。
郭毅听了一阵冷笑:
“嘿嘿,做得过分我还嫌自己太心软了呢刘应遇是什么人想当初他得势的时候是多么地不可一世啊行军这一路来,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光了,现在他落难,这落水下石的人还能少得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是不会有复出的机会了。他想参咱们哼那咱们就先参他一本本县这就回去写折子,先向延安府申斥这刘应遇的罪行,然后再向皇上上折子,嘿嘿,咱们可不能错过这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白洛城。
刘应遇兵败的消息传来,守将王复的第一反应不是为牺牲的上万将士哀悼,而是高兴地差点蹦起来。
“哈哈哈刘应遇,我就等着你这一天呢哼哼,好你个刘应遇啊,年前在我这白洛城路过的时候,你是多么地意气风发啊嗯属下一个曹变蛟逼得老子差点上吊。哈哈,总算是老天有眼,先是曹变蛟死于流匪之手,现在刘应遇这老狗又兵败了。哈哈哈天赐良机啊本官虽然人微言轻,也要向上面说道说道这刘应遇的霸道”
安定县。
知县李玉李大人在得到刘应遇兵败的消息的时候,反应跟王复也差不了多少。
这对儿难兄难弟,在几个月前还在白洛城被刘应遇逼得割肉,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要反咬上一口的。
李大人意气风发,当场写了一道折子刘应遇是兵备商洛道,朝廷正三品的大员,能治他罪的,也就只有皇上他老人家了。
西安府。
陕西巡抚胡廷晏最近很心烦,自从他上任以来,好像老天也跟他作对一般,连年大旱,粮食歉收,导致他的各项税收都收不上来,政绩在各巡抚中已经是垫底的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自从新皇登基之后,陕西各地民变不断,就连圣上都极为关注。
本来,胡大人并不认为这是民变,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义军”其实都是饥民,只要来年夏收有了粮食之后自然就散去了。
但不知道哪个多事的,竟然认为这是造反的反贼。这么一来,事情可就闹大了,皇上亲下旨意,让兵备商洛道刘应遇出兵剿匪。
这简直是在胡大人心头添堵啊
刘应遇剿匪,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反正胡大人“治下不绥”这个罪名总是担定了的。
这不,前线刚传来消息,刘应遇竟然战败了,他带领的一万大军被流匪们杀了个片甲不留。
“看吧看吧我都说了,这流匪是征剿不得的。如果王嘉胤一伙要是算流匪的话,那全省所有饥民都是他的兵,你能杀的光吗那些流匪们之所以闹事,就是因为没有饭吃。但凡有口饭吃,谁肯跟着他们胡闹啊非得要费事派出军队征剿,这下可好,一万大军,白白牺牲啊”
胡廷晏连连叹息,又在说着他的那套理论。
“大人,现在各地的官员对刘应遇都有怨言,他这一败,直接向皇上上奏章参他的人可不在少数啊”旁边师爷见机说道。
胡廷晏闻言两眼一瞪:
“参参死他别说各地官员了,就是本官,也要上道奏折,把这件事情好好说道说道。想本官治下,哪有什么反贼了都是一些吃不上饭的可怜老百姓,在各地流浪,只是要口饭吃而已。那刘应遇却不分青红皂白,逼反百姓”
胡大人洋洋洒洒地开始说他的理论,师爷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一副受益匪多、敬佩不已的模样,其实心里早就对这种说了几百遍、几千遍的话反感不已
北京城,皇宫。
几位大臣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上,崇祯帝咆哮着在屋子中走来走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嗯朕自登基以来勤勤恳恳,可曾懈怠过一日陕西大旱,朕记得几天食不甘味,召集众位爱卿连日议事,减免其赋税”
“那些敢于玩忽职守的大臣,朕该杀的杀,该撤的撤。为了百姓的安宁,朕连内阁的首辅都换了六个。短短一年的时间啊朕换了六个内阁首辅,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宁”
崇祯满脸委屈的表情,躬身伸出手指来在几人面前摇摆着,吓得几个大臣赶紧俯低身子,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生怕这个皇帝迁怒于自己。
“一年换六个首辅大臣啊这可是我朝自开国以来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见朕是多么的勤政。”
崇祯这句话让下面几个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同时一阵苦笑,难道自家皇帝勤政的表现就是把手底下的股肱之臣换着玩儿吗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已经使得手底下众臣人心惶惶,大家人人没有安全感,都在思虑着自保吗
“首先是黄立极,他是万历朝的老臣子了,但没有什么气节,在魏老太监的淫、威下竟然不知道挺身抗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得首辅”
崇祯开始历数他换过的六个内阁首辅。
“然后是施鳯来,也是一样的毛病”
“朕本对李国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也负了朕,让他落个致仕的下场,已是朕的恩惠”
听到这句话,众臣赶紧叩头歌颂道:
“皇上仁慈皇上英明”
崇祯帝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丝笑容,但很快就一闪而逝:
“然后是来宗道,原本看着还可以,没想到一坐上首辅的位子,竟然连连出错,真是老糊涂了。朕一样恩赐他致仕”
崇祯满脸不耐烦的表情,使劲儿地挥挥手。
“周道登是仁慈长者,可惜才干不足担任首辅,所以去下面历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