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3(2 / 2)
“放心,大人,这几天又是寻死,又是发火的,郁气都散得差不多了,按您的话,那就是心态平和了不少。”林喜陪笑道。
“生死之间果然是磨练人的性情呐”楚钟南舒了口气,接着又是一阵慨叹:“不过,这位陛下也确实是够刚烈的。一连求死多次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佩服三分,他也不愧是朱家子孙”
“是啊。当初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可我大明上下无一因而折腰,反而是选出新帝,继续对抗瓦剌不过,那时只算是朝廷的刚强,可如今,朝廷已经腐朽,这种刚强却转到了皇帝身上”楚钟南身边一人插嘴说道,赫然正是黄宗羲,而他身边正是顾绛与王夫之两人。
“让你们呆在旁边看着皇帝寻死觅活,是不是有些太过了”楚钟南微笑着问道。
“这样确实不忠但京城陷落,为了皇上能及早振作,又不会太过偏激,纵然不忠,也只有认了。”王夫之叹道。
“呵呵,你们能放开心情就好。”楚钟南笑了笑,又转过头对林喜笑道:“皇上能安稳些,我也就安心了。你们先伺候着,等过几天,我派人接你们去沈阳”
“遵命”林喜答道。
“大人,我等能否”黄宗羲三人又抱拳说道。
“你们愿意继续留在旁边监护,我自然不会反对。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暂时不要打扰皇上”楚钟南说道。
“这是自然。皇上的心态越平和,我等也才会越安心”黄宗羲等人答道。
“这样最好”
“大人,您真打算”
看着黄宗羲三人离开,林喜又满怀疑惑地向楚钟南问道。他不明白,为什么楚钟南要这样安排祟祯。难道,他真的打算当一个忠臣可他怎么看也不是个忠臣样儿呀。
“我现在需要一个心态平和,并且能跟我好好合作的祟祯。至于以后呵呵,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说呢”楚钟南微笑着答道。
第二卷东北三国志第二百二十八章皇shang,一起去
第二百二十八章皇上,一起去
祟祯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在辽阳过了十天之后,大明皇帝祟祯由东北执政府执政官楚钟南亲自带兵迎至沈阳,并告谕天下:天子巡狩东北至此,原本因为北京城破而乱纷纷一团的天下政局一时平静了下来。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自洪承畴伐清之后便平静的不能再平静,尤如一滩死水般的东北。尤其是南京一带,自祟祯“失踪”之后便乱哄哄一团,认为天子已崩,应当另立新主的凤阳总督马士英与南京六部的官员们也立即停止了一切争执,原本还在为到底是立小福王朱由崧还是潞王朱常淓更合适的官员们都感到了一阵莫名的压力。虽然大家都知道祟祯其实没什么本事,可是,人家是正统的天子,正统就有大义,如要东北方面没有撒谎,那么,他们所作的一切都将成为一场空。尤其是祟祯只是在北京失陷的时候失踪,并没有证据证明其已经驾崩,他们就这样着急上火的打算拥立新帝,肯定会被许多人解释为别有企图。政治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虽然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还有意继续立挺小福王登基,以期图得更大的权位,但因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都坚持要先行确认东北军是否真的接到了祟祯之后再谈此事,马阮等人也没有办法。毕竟,虽然史可法的人缘并不是很好,位他们的力量却不容忽视,尤其是没有祟祯的旨意,史可法就仍然是南京兵部尚书,掌有南京方面的兵权。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
而到了祟祯十七年三月初,江南名士黄宗羲、王夫之,还有先前被大明朝廷的官员们送到朝鲜的钱谦益等人被东北军水师护送到了南京,出示了盖有玉玺的祟祯亲笔诏书,而因为同行的还有太子朱慈烺,不少南京的部院大臣都认识,于是,在史可法与东北军水师的共同努力下,诏令得到了执行。钱谦益成为礼部尚,史可法成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统领刘泽清、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以及左良玉诸部,准备北上讨伐李自成。马士英为都察院都御使,兼领凤阳军务;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一干重要官员都受到了封敕。至于小福王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还有先前因为私自招幕兵马,意图参加平定农民军而被大明朝廷忌,被囚于凤阳的唐王朱聿键,以及一些靠得近的宗室子弟,都被东北军水师以祟祯的名义送往东北,理由是天下大乱,皇族调零,祟祯想要见一见亲戚,询问一下宗室们的情况。而黄宗羲与王夫之两人则四面联络各地士子,以自己的关系号召大家前往南京辅佐太子朱慈烺。不久,年青一代名士方以智、朱舜水、张明弼、陈贞慧、侯朝宗、吴应箕、冒襄等人纷至沓来,并俱被太子朱慈烺授予官职。但是,很不幸的是,冒襄等人因为新任兵部右侍郎阮大铖,以及江北四镇之一的军阀高杰此人曾为李自成部将,后撬了李自成的老婆跑了有仇,担任官职之后,不仅没有思索如何才能同心协力讨伐李自成,反而一开始便相互攻讦,致使南京刚有转机的局面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太子朱慈烺性子软弱,没有什么经历,无法驾御全局,同时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不知道如何处理手下的争执,只能不住的和稀泥,可这样反而使得手下的争执分歧越发严重。而钱谦益因为受到了楚钟南的暗中指示,除了暗中不住将东北军水师的势力扩张开来,却根本不打算掺入这些争执,即使是朱慈烺等人请求,他也是百般推托,声称不敢乱来,以免引发更大的乱局。于是,钱谦益这种不作为式的暗中纵容,再加上另一重臣史可法也不擅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因为还要主持军事,早已远离南京前往扬州,如此一来,南京朝局渐由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所控。马士英内结宦官韩赞周、勋臣刘孔昭,外约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还有刘泽清等统兵大将,并与阮大铖相互勾结,把持政权,开始迫害政敌。不久,冒襄等人便被抓捕入狱而这种景象,也使得原本还心存热血打算大干一场的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朱舜水等有识之士渐渐失望,南京城刚刚迸发出一点儿生气的景象再次沉寂了下去。
而就在南京方面不住整合各种权力的时候,李自成却依然顾我的在北京享受生活。大将李岩逃回之后,不久便上书言四事,请求李自成整顿军纪,最好还是搬出皇宫,不要着急登基。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整顿军纪是为了北京城的安宁,为的获取民心,而搬出皇宫并且暂不登基,则是因为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