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后锋 > 分节阅读 187

分节阅读 18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此战,李自成临机应变,围城打援,不仅击败了明军最后的主力,还使得祟祯最倚重的大将卢象升战死,可说是为夺取中原奠定了基础。此战之后,左良玉逃到了襄阳,只是因为麾下依然有着不弱的兵力才被祟祯免于追究。而除去左良玉,导致官军大败的其他几人,总督杨文岳被免职,督师丁启睿被捕下狱。

官军战败,李自成继续围困开封。九月二十四日,开封城被围已经超过半年,城内粮尽。巡抚高名衡等人议决在朱家寨口决开黄河,水淹李自成大军。可惜,事机不密,被李自成知晓。农民军移营高地,同时,李自成先行派遣数万难民决开黄河,河水自开封北门入灌,从东南门而,水声奔腾如雷。开封城中百万民户,尽皆被淹。惟有周王妃、世子及巡按以下,不到两万人在这场大难之中得以逃脱。就连主动决河的李自成军也被淹死万余人。

开封佳丽甲于中州,刚被围困之时尚有百万民户,后来被围半年,因为饥饿或者疾病而死者达两三成,但是,李自成决河淹城,却使得满城尽墨李自成见开封已无价值,拔营而走。十月二十四日,开封失陷后,孙传庭整顿军马进入河南,在南阳与李自成军大战。李自成军刚刚经历大战,又受到决河影响,不敌孙传庭,战败而逃,孙传庭率军追至郏县。李自成军在道路上遗弃甲仗军资,官军忙于拾取,不战自乱。李自成抓紧机会,乘机攻击,官军大败,孙传庭败走。

十一月十四日,李自成率诸将,连营五百里,进攻汝宁。总兵虎大威中弹而死,城被攻破。前总督侍郎杨文岳、兵备佥事王世琮、知府付汝为等人全部死于此战。此时,河南郡邑残破,大明朝廷也不再在此设官,百姓无奈之下,大多结寨自保。各处民寨,要么投降义军,要么接受朝廷任命,却又互相吞并。李自成见河南已经乱成一团,百万大军难以就食,遂发兵襄阳。其时左良玉正于襄阳召集兵马,听闻李自成已经杀到白马渡,急忙将大营移往南岸,意图阻止李自成。李自成率十万大军抢渡,左良玉不敌,拔营而逃,遁往武昌。李自成渡过白马渡,长驱直入,进至襄阳。襄阳官吏尽逃。李自成军遂杀往宜城。

而就在李自成大杀四方之机,张献忠也再次召集兵马,先克舒城,再克庐州,重新复起。

同时,在这一年,与左良玉等人齐名的明廷大将贺人龙因为与在接到军令之后,遇到农民军后却不战而走,引起了祟祯的愤怒。祟祯生恐贺人龙生变,夺其将职,并密令孙传庭将其诛杀

整个祟祯十五年,大明朝廷与各路反军,尤其是李自成军的连番大战使得整个国家的境况日趋严重。另外,安庆发生总兵廖应登之乱,被派往支援开封的四川总兵刘超也在途中起兵反叛此外,这一年六月,山西安邑今运城东北还发生了大地震,从西北方向开始,声如巨雷,官民庐舍倒塌无数。蒲州、荣河等地死人无数。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直直持续了几十天才渐渐停止。

大明王朝已经走上了最后的末路。

许多清醒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开始选择自己需要走的方向。一些目光稍近的,选择了李自成。这些人中,以钦天监博士杨永裕为代表,称天文、地理、礼乐、兵法制度都应该设置,并劝言李自成登基。李自成大为心动,在祟祯十六年初打下承天今湖北钟祥后,向麾下众人表明了自己的意愿,虽然最后在牛金星等人劝说下,知道此时时机尚未成熟,没有称帝,但还是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封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为襄京,改承天府为扬武州。李自成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被留在左右,亲信用事。部将田见秀、刘宗敏被封为权将军;李岩、贺锦、刘希尧封为制将军;张鼐、党守素等为威武将军;谷可成、任维荣等为果毅将军,总共晋封了五营二十二将。此外,又置上相、左辅、右弼,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喻上猷为吏政府“颠倒乾坤郎”,徐邱为郎中,顾君恩为从事;萧应坤为户政府侍郎,郭附龙为从事;杨永裕为礼政府侍郎;王家柱为兵政府郎中,傅朝升为从事;邓岩忠为刑政府郎中。孟长庚为荆州防御使,张虞机为荆州府尹,陈荩为扬武防御使,姚锡胤为安陆府尹,李之纲为襄阳防御使,朱铨为襄阳府尹,吴大雁为南阳防御使,刘苏为南阳府尹,黄阁为信阳防御史,金有章为汝宁防御使,邓琏为汝宁府尹,刘懋先为均平府尹。除此之外,还任命了一批州县官,李自成的地方政权亦随之建立。

李自成建立政权之后,即分兵据守防地。原来,李自成攻城掠地,打下来城池也多不防守,直等渡过汉江,长驱直入荆襄一带,见四面没有任何兵马,这才有了占据的心思。于是,李自成先据荆襄,再将势力范围延至承天、德安,渐及汝南,分设卫兵:通达卫制将军任荣光以兵六千守荆州,分二千守荆州;通达卫左威武将军兰养成以步兵八百守夷陵;通达卫右威武将军牛万才以骑兵六百、帅标都尉张礼以水兵六百,分守夷陵;帅标威武将军王文耀以兵六千守澧州;扬武卫果毅将军白旺以兵三千守安陆;都尉董云林以兵六百守荆门;帅标威武将军谢应龙以兵三千守汉川衣马家隔;左卫都尉马世泰以兵六百守显陵;襄阳卫左威武将军高一功、右威武将军冯雄各领兵二千;汝宁卫威武将军韩华美以兵八百守信阳;均平之果毅将军周凤梧以兵二千守禹州、郑州。

未来的大顺政权,初步确立。

而同样在这一年,被楚钟南逼退到外喀尔喀的皇太极也在一片忧急之中病逝

第二卷东北三国志第两百一十章问题

第两百一十章问题

按照正常的轨迹,皇太极虽然也是在祟祯十六年病逝,但根据传说,他却是因为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病逝而伤心过度才最终病死的,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说,这一回,皇太极的死非常窝囊,也很憋屈。原本,他当初带领剩余的八旗兵丁退过大兴安岭到达外喀尔喀之后,手下依然有着将近两万人马。可是,迭经大败,他在八旗军中的号召力已经远不如从前,手下也是颇多怨言。再者,皇太极也上了年纪,连番大战又使得他劳心劳力,最后还被逼得远遁外蒙,身体难免就垮了下来。这还不算,原本跟他同舟共济,戮力同心的多尔衮兄弟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变得若即若离,两个年青的爱新觉罗氏子弟开始趁着他生病的时候,明里暗里的架空他的权力。

当然,这些内部的纠纷还只是其次。豪格已死,皇太极已经没有了子嗣,本身年纪也大了起来,连番大败也失去了不少的信心,对多尔衮和多铎的所作所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多尔衮也不算过份,对他还保持着尊敬,两人的矛盾还没有尖锐到要硬碰硬的地步,甚至于,皇太极也起过让位的心思。可最可怕的,是他不应该在不知道外喀尔喀此时具体势力分布的时候带领一批残兵败将闯进来。

外喀尔喀三部,扎萨克图、土谢图和车臣,各自都拥有着不小的兵力。虽然比不得曾经的林丹汗,也远比不过当初的后金或者大清,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外蒙古三部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